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澳角村的結果 展開

澳角村

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神泉鎮轄村

澳角位於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揭陽市惠來縣。以中國僅三處可以看到海市蜃樓的地區之一而聞名國內。澳角管理區漁業發達,魚產品加工業興旺,主產:魚丸、蝦丸、墨魚丸等遠銷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地區。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澳角村位於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揭陽市惠來縣。在惠來縣城南面8公里處,神泉港東南1公里的岬角地帶。
澳角村
澳角村

歷史沿革


人口約2萬餘。宋代、蔡、許、蔣等姓居民在此定居,村落依山臨海,系岬角地帶,地形似鳳凰,故名鳳山;後有黃姓人遷入,因村前澳內有一巨礁,形若香櫞(櫞潮音黃)故又名香黃澳;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以地處澳灣岬角,改稱今名。聚落依山臨海呈複合狀分佈,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和部分瓦木結構古式平房。以漁為主,海鮮特產有對蝦、石斑、魷魚、龍蝦等。有漁產品加工業230家,製冰廠10家,漁網具手工業10家,漁船數百艘。有中學1所,小學2所,醫療站1個,市場2座等公共場所設施。有公路通葵和公路。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村北海邊高地築營盤駐軍,1938年日軍入侵,營盤被毀、遺址尚存。曾任國民黨海軍中將司令的林興林是該村人。

旅遊


景點

營盤
澳角炮台套圖
澳角炮台套圖
“營盤”是當地居民的俗稱,“營盤”即“澳角炮台”。【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澳角炮台位於惠來縣城南二十里的澳角鄉西北。東至溪東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為防倭寇而建。設置炮6尊,營房7間,專防外委一員,台兵18名。炮台朝東,面臨溟渤。炮台四周貝灰夯築,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牆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總面積312平方米。現四周仍完好。
老嬸房
老嬸房套圖
老嬸房套圖
老嬸房石洞處於潮濕的海灘上,由海邊的巨石天然疊成。洞口極狹,人側身才能進入,洞里卻頗為寬敞,大約可以容得下兩桌麻將。明清時代,這一帶海灘荒涼偏僻,常常有海盜鑽進石洞里分贓。文革時期,男女關係比較保守,老嬸房石洞又成為青年情侶山盟海誓、私訂終身的隱秘處所。
惠來海濱度假村
澳角惠來海濱度假村套圖
澳角惠來海濱度假村套圖
海濱度假村有1000畝的面積,有沿堤長廊,有綠葉婆娑的椰林。白天有海水浴場可以衝浪遊泳,有遊艇可以出海垂釣;夜晚有海灘可以露天燒烤,有礁石可以伸展四肢,觀看滿天星月,傾聽大海的呼吸。躺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你會渾忘塵俗,覺得自己擁有了大海、天空乃至整個宇宙,是大自然中最富有的人了,你的思想,也許會到達另一種境界。
海市蜃樓
澳角村[廣東惠來下轄村]
澳角村[廣東惠來下轄村]
中國有三處可以觀看到海市蜃樓之一:廣東惠來、與浙江普陀、山東蓬萊,並列為以海市蜃樓而聞名全國的三大濱海城鎮。當地俗稱“金獅圍城”。春末夏初,在平靜無風的海面上,向遠方望去,有時能看到山峰、船舶、樓台、亭閣等景象。這,就是澳角海灣獨有的“海市蜃樓”,當地人卻習慣稱之為“金獅圍城“海市蜃樓,按現代科學解釋,是光在密度分佈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生全反射而形成的,是一種光學上的折射現象。古人不理解,認為是海中蛟龍(即蜃)吐出的氣結成的,因而稱為海市蜃樓。
九九台階藏寶密碼
在澳角八景之中,最為神秘的就是“九十九級台階”了。明清兩代,海盜活動猖獗。當時,澳角村的“澳肚”海灘人跡罕至,遍地是自然生長的相思林,夜裡海風吹過,林木嘩啦啦發響,極其陰森。經常有海盜船停靠到這裡分贓、藏寶。據說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有人目睹海盜一船一船地往“澳肚”海岸運進白銀,一共運進來十八舢板。海盜把贓銀埋在“澳肚”海灘的樹林里,然後在九十九級台階旁的大青石上刻下記號,便乘船離去。從此,不知道什麼原因,再也沒有回來。
澳角村歷來有這樣一種傳說,誰要是能破譯出“九十九級台階”的石刻密碼,誰就能找到海盜的寶藏。明清以來,當地曾有不少人窮盡心思鑽研大石上的藏寶圖,卻從來沒人能解開那些蚯蚓般的曲曲扭扭的圖案和符號;惠來縣城也有不少自負聰明的人聞訊而來,卻都無功而返。

經濟


澳角年魚產量(大約數)
年份總產值(噸)產值(RMB)
19943.3493萬3.6172億
19953.3512萬3.3513億
19962.9034萬2.9034億
19972.8335萬2.8332億
19982.9412萬2.9416億
19992.8559萬2.8559億
20002.8602萬2.8602億
20012.5678萬2.5678億
20022.9800萬3.5760億
20032.2804萬2.7365億
20042.3835萬2.3835億
20052.4073萬2.6481億
20062.8800萬3.1680億
20072.7616萬3.0377億
20082.4168萬2.6585億
20092.4168萬2.6625億

文化


教育

現有三所學校:澳角中學(澳角漁業中學),澳角小學(一小),澳角第二小學,幼兒園若干。
解放前,以私塾教育為主,如:塾師自設學館;祠堂設為教育學堂;富人、地主設立家塾等。這樣的祠堂孕育了不少有才之:林興林(國民黨海軍政治部主任),黃耀卿(國民黨革命軍粵東統帥)等。
1945年,設立香山鄉國民小學;
1950年,成立澳角小學;
1989年,澳角漁業中學(澳角中學)創立。是廣東省第一所村辦公立中學,以村民集體自籌經費建設、國家教育系統分配師資的形式創立而成。第一任校長為陳俊貞、第二任校長為黃松南
1996年,成立澳角第二小學。

體育文藝

首屆澳角足球聯賽
首屆澳角足球聯賽
足球:2012年春節澳角首屆足球聯賽創立,由詹木森(遠足隊隊長),黃楚武(海岸線隊隊員)等人牽頭,鄉鎮府支持以及鄉賢贊助創辦。首屆澳角足球聯賽吸引了澳角五支球隊和兩支外鄉球隊參加,分別為:廣州海岸線(冠軍)、遠足(亞軍)、深圳海岸線(季軍)、東陽、風雲、神泉鎮鎮隊(缺席)、靖海鎮鎮隊。
籃球賽:該村最成熟的比賽,是每年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也是讓有適齡姑娘的家庭最為矚目的隊伍。澳角籃球隊成立於1953年,隊員有林長泉、吳永平、房龍章、朱清泉、張世振等人,球員球技成熟,打遍鎮內無敵手,在縣內也是頂尖球隊,即使是當時駐軍澳角的籃球隊也屢遭澳角隊擊敗。冠名賽有:宏鵬杯、漢來杯等。
象棋:2005年成立澳角象棋社,澳角象棋社成立以來,屢獲佳績:2008年黃文升奪得<南方杯>冠軍,黃文祥、黃漢城等人獲縣鎮等聯賽冠軍獎項。每年春節澳角管理區內都會舉行比賽。
游彩旗:當地人稱:“行旗”、“營鬧熱”,是本村及周邊村民最喜歡的節目,也是整個潮汕地區的春節傳統節目。隊形一般由:擔炮囊隊、鑼鼓隊、舞魚隊、學生西樂隊、彩旗隊(美女隊)等組成。
行旗
行旗
彩旗隊旗手一般由本村未婚青年男女擔任,也是讓有光棍漢的家庭最為矚目的隊伍。包括:國旗(男旗手)、龍頭旗(重量級美女旗手)、隨後為近百支美女旗手扛抬的彩旗、鳳尾旗(重量級美女旗手)。
賽龍舟:賽龍舟當地人稱為“扒龍船”。解672818放前,澳角每逢端午節便有扒龍舟的習俗,當時澳角有五社:宮頭社、池仔社、山頭頂社、大社、大井巷社,大社兩條龍船,其他社各一條。由於歷史原因,賽龍舟被當作是“四舊”廢止。
音樂:說到音樂,澳角大鑼鼓在惠來縣境內絕對是頂呱呱的!黃香通是位一流的鼓手。曾有一年春節在往縣城途中與另一鑼鼓隊相遇,雙方便用音樂比賽起來,結果對方大鑼鼓隊大鼓小鑼的節奏都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