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峁遺址
中國歷史遺址
蘆山峁遺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李渠鎮蘆山峁村西北側的梁峁上,西鄰延河支流陳團溝、新堯溝兩條河溝,整體地形呈“山”字形,分佈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屬於超大型史前聚落遺址,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為廟底溝二期晚段,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
延安市文物主管部門十分重視蘆山峁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計劃將蘆山峁遺址申報為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力爭申報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徠。
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9年10月,蘆山峁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蘆山峁遺址
1965~1967年,蘆山峁遺址先後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獨特。
1980年前後,蘆山峁遺址共徵集到出土玉器28件。
1988年,蘆山峁遺址核心建築區經勘察佔地面積0.8平方千米,發現有1~2米厚的文化層。
2014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再次對蘆山峁遺址進行了調查鑽探,確認遺址面積約為2平方千米。
2019年3月29日,蘆山峁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蘆山峁遺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碾庄鄉蘆山峁村。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1965~1967年,這裡曾先後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別緻,較為珍貴。1988年經勘察,該遺址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發現有1~2米厚的文化層,有灰層、灰坑、居住面、墓葬等。採集的標本十分豐富,主要為夾砂灰陶和夾砂紅陶。紋飾為籃紋、附加條帶紋和交錯繩紋,可辨別器型有罐、瓮等,同時還發現了石鐮等器物。
蘆山峁遺址
綜述
1980~1990年,蘆山峁遺址共徵集到出土玉器28件,考古發掘出土玉器16件,發現總數為44件,器類包括玉璧、玉琮、玉璇璣、玉璜、玉鏟、玉瑗、玉環、斧、玉錛、玉笄、玉鐲、玉刀以及飾件等,除玉器殘片外,房址牆體內和城牆牆體內發掘出土到完整玉器。
玉牙璧
玉牙璧通徑10.3厘米、孔徑6.3厘米、厚1.2厘米。整器對稱切割有四處缺口,缺口間的器壁上還刻有較規則的長方形簡化圖案。
徠七孔大玉刀
七孔大玉刀為深灰褐色,並有深淺交雜的團塊斑。全器呈略不規則的四邊形,長54.6厘米、最寬10厘米、厚0.4厘米,刀刃微向內凹,刀背平直,鑽鑿了兩排各三個圓穿,外沿的一排圓穿,都已被刀背邊緣破壞。左右兩側邊雖厚度相似但寬度不同,且近較窄的一端處,還鑽有一小圓穿,為柄端。兩側邊都琢有齒棱。玉刀兩側邊雕琢有扉棱,器物邊緣的穿孔,可能是與綁系有關的。
玉聯璜環
玉聯璜環由三片玉璜組成,三片玉璜質地相同,都呈粉白色,兩片較長,一片較短。每片兩端各有一個或兩個小孔,寬3.6~3.8厘米、厚0.4~0.5厘米,三片玉璜可對接成一玉環。
玉笄
玉笄長14.4厘米,玉色澄碧,無瑕玷,斷面圓形,前端作錐狀尖,根部扁圓,距末端1.3厘米處有精細的螺紋,又有一魚尾形小孔,可系佩。
玉琮
蘆山峁遺址內主要發現兩件玉琮,一件為方角鐲式琮,淺黃綠色,玉質瑩潤,單節,較矮,邊壁較薄,四個邊壁略呈圓弧面,上部留有淺射口,下部經過切割,無下射口。斷裂四塊后經鑽孔再次綴合。琮角刻畫獸面紋飾,裝飾帶分上下兩節,均琢簡化的小眼面紋。外徑7厘米、高4厘米、壁厚0.4厘米。另外一件琮亦為方角獸面紋琮,青綠色,局部有灰黑色塊斑。單節,較矮。四個邊壁較平直,轉角的輪廓較硬朗而明顯,兩端出色。外徑7.1厘米、內徑6.4厘米、高4.1厘米。器表以四個轉角為中心,向兩側形成四個長方形的裝飾框帶,裝飾框帶里,又分上下兩節。每一節上,用減地陽線雕琢出特殊的大眼睛普面紋。大眼的輪廓星內方外尖且外端略彎垂狀,中央的圓圈,小而不太圓,是用砣具慢慢琢出,而不是用管鑽鑽成的。兩個大眼之間兩凸弦紋琢出折角,應是象徵鼻樑,下方還有以凸弦紋勾勒出的長方形,全器共有8個窄裝飾框,也就共有8個面紋,且兩兩成組,形成四組。
玉二孔刀
玉二孔刀長39.5厘米,上部和下部寬6厘米,中部寬5.5厘米,厚0.6厘米。色黃褐,間有米黃紋斑。長條形兩端稍斜,二孔。上端有切割痕,其餘三面外沿均經磨治。下端刃厚0.2厘米,上部有小孔,口徑2.3~1.9厘米,下部小孔口徑1~0.8厘米。
蘆山峁遺址
營盤梁是蘆山峁遺址的核心區域,坐北向南,前後開門,城中靠後的位置有三座大型建築,以中間的房址為中心,南北中線與南城門外的排水道連成一線為中軸線,呈左右對稱結構。三座大型房址都屬於超大型建築,排列有序,顯然不是一般居民的住屋,房址附近發現的筒瓦、板瓦等建築材料,當前也僅見於山西省陶寺遺址宮殿區等高等級的區域,加之牆內外發現的各類動物奠基遺跡,說明這些大型建築有原始殿堂的性質,具備中國最早宮城的雛形。在歷史上,延安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最早築城時間為秦漢時期,距今約2200年左右,而考古發現的蘆山峁遺址最早年代為距今約4500年,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改寫了延安的建城歷史。
“大山樑”為蘆山峁遺址核心區,其由北向南依次為寨子峁、小營盤梁、二營盤梁、大營盤梁。每座台基之上坐落著規劃有序的圍牆院落和建築群,相當於4座相對獨立且聯繫密切的小型夯土台城。
大營盤梁人工台地南北長約160米,東西寬約100米,是由坡狀的自然山樑墊土夯築而成的大台基,邊緣地帶墊土厚度約5~10米,中心區域由於原始的自然地勢漸高,因而墊土稍薄,台基頂部3座院落,1號院落位於北側,2、3號院落位於1號院落前端左右兩側。3座院落均有夯土圍牆,牆體殘高10~60厘米,牆體頂部寬105~200厘米。
大營盤梁1號院落的布局基本清晰,為四合院式兩進院落,坐北朝南,東、西兩側院牆內側規整地分佈著廂房,門向均朝向院落中心,院落中部並排偏北分佈著3座主建築,坐北朝南,單個建築面積均約200平方米,各建築之間有3米寬的過道。主建築將院落分隔為前院和後院,前院中心有一條南北向的大道,連接南門巷道和主殿,是該院落的中心大道。中心大道的東、西兩側對稱分佈低洼地。
大營盤梁1號院落南圍牆外的巷道對稱分佈著兩座獨立的小型院落,為大營盤梁2號和3號院落,院落面積約為700平方米,應是負責警備安全的門塾區,院落內分佈著多座夯土房址,房屋的建築面積約60~90平方米,門向或南或西,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安全值守方向。
大營盤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廣場,有來自院落圍牆外側的“環城路”通向山體南端的埡口,是營盤梁宮殿院落通向遺址核心區外部馬家坬等地帶的主通道。環城路以外3~5米即為夯土台基的邊緣,台基呈多級梯田狀,北緣斷崖之外,是山頂平台。
蘆山峁遺址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為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為銅石並用時代文化,最早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主要分佈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主要遺址有堯王城遺址、藤花落遺址、城子崖遺址、丁堌堆遺址等。
龍山時代遺址因文化面貌不盡相同,又分別命名為河南龍山文化、陝西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類型龍山文化,通稱之為龍山時代文化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以薄、硬、光、黑的陶器具特色,所以也稱之“黑陶文化”,蘆山峁遺址屬龍山文化。
1992年4月20日,蘆山峁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蘆山峁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蘆山峁遺址核心區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構建的規整院落,應為中國較早的宮殿或宗廟建築早期形態之一,其具備中國最早宮城的雛形,將延安的築城史至少應向前推進約2300年,除此之外,蘆山峁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史前中國區域社會複雜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國”的形成等問題具有一定價值。
蘆山峁遺址
交通信息
自行駕車前往蘆山峁村附近後步行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