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4條詞條名為黎明村的結果 展開

黎明村

雲南省新平縣漠沙鎮黎明村

黎明村委會是新平縣漠沙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漠沙鎮西面,距漠沙鎮政府1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後半為218線柏油路面),交通方便,距縣城58公里。東鄰魚塘,南鄰仁和,西鄰小壩多,北鄰曼蚌。轄染布寨、下關山、上關山、老王村、上蒙古、中蒙古、阿渣箐、亞尼代、背陰寨、白得、瓦白果、丫口寨、小綠箐共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27戶,有鄉村人口1673人,其中農業人口1670人,勞動力112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41人。

全村國土面積25.0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15.6℃,年降水量85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277畝,人均耕地2.70畝,林地23061.6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9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32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13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1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13戶通電,有4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1%和7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3戶(分別佔總數的62%和56%)。

基礎設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後半為218線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5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3輛,農用運輸車14輛,拖拉機0輛,摩托車17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88畝,有效灌溉率為8.5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38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8戶。全村有1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6.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9.84萬元,佔總收入的60.68%;畜牧業收入112.90萬元,佔總收入的24.4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20頭,肉牛166頭,肉羊427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8.4萬元,佔總收入的1.82%;第二、三產業收入20.50萬元,佔總收入的4.44%;工資性收入39.56萬元,佔總收入的8.58%。農民人均純收入21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1.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9人(占勞動力的9%),在省內務工68人,到省外務工41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7戶,共鄉村人口1673人,其中男性845人,女性828人。其中農業人口1670人,勞動力1210人。該村以彝族族為主(是多民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421人,其他民族12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90人,占人口總數的5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43人,參合率98.44%;享受低保10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69.7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14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8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魚塘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漠沙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7.00公里,距離中學1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52人,中學生278人。

基層黨團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0人,黨員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6人。團員34人。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13個村組人畜飲水工程水質未達標,無公房;2、鄉村道路等級太差,218線到村委會道路尚未鋪設彈石,極大影響出行;3、村組或村落內主幹道尚未硬化處理,人居環境髒亂差;4、農村清潔能源建設滯后,沼氣池建設步伐緩慢;5、村委會年久失修,需裝修翻新;6、村衛生設施設置人員配備較差;7、地質災害異地搬遷(11個小組搬至麻勒梁子建新居)201戶,但不徹底,仍有較多農戶居住原住地。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依託雲新公司大力發展甘蔗產業,積極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和畜牧業,發展外出勞務經濟,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