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務公開

辦公信息透明化

村務公開是指村民委員會組織(村委會),貫徹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村級財務、村民自治事務公開的內容、通過戶外LED屏宣傳欄、手機APP、電腦、觸摸查詢機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體村民,尊重村民的知情權、保證村民的自主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它是農村村務管理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村幹部廉潔自律,強化農村監督機制的重要環節。因此它一誕生便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推廣。村務公開是人民群眾評判農村黨風政風好壞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政權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基礎性工作。

欄目設置


村情概況

該欄目包括強農惠農資金、農業補助、就業就業政策、便民利民服務開展情況、村委會職能職責及成員分工情況,村幹部的實時動態。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藉助信息公開平台更好的對外展示。

黨務公開

黨組織決議、決定和執行情況、黨的思想建設情況、黨組織建設情況、領導班子建設起來、幹部選任和管理情況、黨風廉政建設情況、黨員名單、計劃發展黨員花名冊、積極分子花名冊、黨費繳納情況表等。

政務公開

農業補助、退耕還林、水庫移民扶持、農村扶貧開發、徵用土地賠償、宅基地申報審批、集體土地和“四荒”地承包及租賃、土地流轉、戶籍制度改革、人口出生、死亡情況、征地農轉非、環境衛生、安全治理、徵兵優屬、就業政策、養老保險、社會救助政策等執行情況。

財務公開

強農惠農資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農村綜合改革資金、防災救災資金、土地徵佔用資金、退耕還林資金、財政扶貧資金、村集體各項收支、集體土地徵佔補償及分配、集體工程招投標及預決算情況、村組織辦公經費、團體、個人捐贈款物使用情況。通過信息化手段,使村財公開將更加靈活便捷,財務公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將大大提高。可以極大提高人民群眾對村財務的監管力度和對村委的信任程度。

服務公開

組織建設情況、職能職責及成員分工情況、示範創建活動開展情況、志願者組織和民間組織等服務組織建設情況、村委會和村代表會議的決策及實施情況、民主評議村幹部情況、村評選推薦先進及收表彰獎勵情況、便民利民服務開展情況都在服務公開範圍內。

發展歷史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
早在1985年,江蘇、山東、河南等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得較好的個別農村就採用召開會議、張榜公布、印發手冊等形式,公布村集體財務收入、宅基地劃分和計劃生育指標分配等情況。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在全國試行后,福建、山西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法規規定村民委員會在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經費要按時公開,山西、陝西、四川、西藏、江蘇等省、自治區還強調:村民委員會的財務實行公開。1990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轉《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增加村務公開的程序,接受村民對村民委員會工作的監督。"1994年10月,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要求各地廣泛開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活動,提出要抓好"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凡是涉及全村群眾利益的事情,特別是財務開支、宅基地審批、當年獲准生育的婦女名單及各種罰款的處理等,都必須定期向村民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1997年4月,中紀委在天津市寶坻縣召開七省、直轄市村務公開工作座談會,推廣寶坻經驗。1997年8月,民政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深化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提高認識,加大對村務公開工作的指導力度。
黨的十五大以來,特別是1998年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發,以及新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用法律形式明確村務公開的一些重大原則和具體措施后,全國的村務公開工作更得到了有效的推進。1999年3月,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強對村務公開的領導。不久,中組部在安徽省合肥召開了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經驗交流會,總結交流了各地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經驗。與此同時,監察部、農業部、財政部也就農村財務公開和財務管理問題提出了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把推行村務公開工作列為自己的重要的議事日程,下文件、發通知,制定政策,全國絕大數的村設立了村務公開欄,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村務公開工作迅速發展起來。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加快小康建設的新時期要進一步"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為此,2003年初成立了"全國村務公開協調小組",統一協調指揮全國的村務公開工作,並於9月召開了全國村務公開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領導作了重要指示。2004年6月2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全國公開發表了《關於健全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中辦發[2004]17號),緊密結合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闡明了做好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了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具體政策要求。這對於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村務公開工作的領導,分析研究村務公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理順各方關係,推動村務公開工作向法制化、程序化、規範化邁進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村莊信息化


背景
傳統村務公開存在覆蓋盲區、紙質信息保質期不長、公示期得不到保障、不便於群眾查看等問題。
村務公開已成為村民最關心的“身邊事”之一,過去村務公開一般採用在公告欄上貼幾張公告紙,或者直接用粉筆在村務公開黑板上註明村務賬目的形式,但是這些措施要麼公告紙隨風飄走,要麼被調皮的小孩抹去粉筆,只有部分村民“機緣巧合”才能看到村務情況。
措施
加強上級政府的指導和監督;
提升村民的信息素養;
注重鄉村精英的推動;
因地制宜搭建村務電子信息平台。
方向
建設村務公開、黨務公開、財務公開、服務公開、事務公開、決策公開、資金公開、扶貧監管、群眾監督、上級監管、統籌協調等為一體的村務信息公示公開平台。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村(居)公開”的方式,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提高基層政府的透明度。
特點
為基層民主建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村務公開信息化上實現了突破,體現了“多快好省”的特點,既不斷強化黨和政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增強黨組織的溝通、協調和服務功能的作用,同時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務成本。
與傳統村務公開手段、方式的不同在於:擴大了公開的範圍,延長了公開的時限,通過瀏覽相對應的網頁信息,可以追溯往期公開的信息,可以從較長時限上對村務進行監督;通過在線留言等方式,提供了村民監督、質疑的有效通道,更好地表達村民的心聲,便於黨委、政府和村幹部了解民意,做好決策和執行工作,推進黨委、政府、村兩委、村民、社會之間的多向溝通與交流。
信息化的運用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規範了村幹部的權利使用行為,促進了村級事務管理的公開、透明、民主,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同時,也要求村幹部從實際從發,切實改變傳統的工作作風,將管理寓於現代化服務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領導力。
運行環境
基層群眾通過信息化小程序、網頁端查詢公示公開村務信息,了解本地最新決策,同時對公示信息進行評論反饋;
村鎮/街道等基層工作人員利用信息化平台管理本區域居民基本信息,發布可公示公開的決策及信息,查看、回復群眾的反饋意見;
村鎮/街道等基層領導通過管理後台審核公示公開信息,查看群眾的反饋意見和監督基層工作人員的回複信息,對群眾的合理意見作出相應的調整;
區縣領導通過平台建立統一高效的區縣村務公開和指揮機制,通過智能大數據匯總圖表直觀了解民意民心,同時對基層工作起到遠程監督的作用。
村務公開信息化案例
陽光惠民注重監督實效
重慶市江北區基層事務公開信息平台,發動群眾監督,通過前台“我的資金”版塊實現資金查詢和同村(社區)比對功能,不但能看到自己的賬,還能看到別人的賬,將社區每月財務收支、財政劃撥基層開展環境治理、小微工程建設、公益崗位人員招聘等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向群眾公示,把基層幹部“小微資金”的權力行使曬在陽光下。其次是發揮技術手段,後台設置大數據篩查功能,對惠民資金進行“聚焦掃描”,抓取異常數據,搜索出享受資金高於平均值的異常數據進行專項核查,對異常數據開啟“聚光燈”,使數據貓膩無所遁形。
風吹不走,雨淋不掉,隨看隨有,永不消逝的公開欄
重慶市大足區針對村務公開普遍存在時間不及時、內容不全面、程序不嚴格、結果不透明等諸多問題,探索建立了村務綜合服務公開平台(以下簡稱“村務台”),設置村集體和村民事務等九大功能板塊,群眾可通過電腦和手機終端,隨時隨地查詢本村財務收支、惠民資金、一事一議項目,以及各項惠民政策、辦事流程、辦理時限等方面的信息。大足區委書記江濤表示,把村務公開牆搬到了手機上,表面上看是鄉村治理的一個“網際網路+”符號,實際上是鄉村治理“扁平化”的重要探索。當管理層次減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時,金字塔狀的組織形式就被壓成扁平狀的組織形式,這樣的鄉村治理,提高了效率,群眾和幹部的心貼得更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