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樓鼓聲記

譙樓鼓聲記

(1)曲:深巷。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譙樓鼓聲記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祝允明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居卧龍街之黃土曲北(1),鼓出郡譙(2)。聲自西南來,騰騰沉沉,如莫知其所在。嗚呼!鳴霜叫月,浮空摩遠,敲寒擊熱,察公警私(3)。若哀者,若煩冤者,若木然寡情者,徒能煎人肺腸,枯人毛髮,催名逐利。吊寒人,惋孤娥,戚戚焉。天涯之薄宦,嶺海之放臣,岩竇之枯禪(4),沙塞之窮戍(5),江湖之游女,以至煢孽背燈之泣(6),畸幽玩劍之憤(7),壯俠撫肉之嘆(8),迨於悲鴉苦犬,愁螿困蚓(9),且鳴號不能已。嗚呼!鼓聲之凄感極矣。歲庚戌五月十八日丙夜(10),聞之以為記。

作品註釋


(1)曲:深巷。
(2)譙:譙樓,城上鼓樓,以瞭望報警。
(3)察公:昭示公心。警私:懲警私情。
(4)岩竇:猶岩穴,謂深僻之地。枯禪:憔悴之僧。
(5)沙塞:沙漠邊塞。窮戍:守衛邊疆之戰士。
(6)煢孽:指孤苦無依之人。煢,無兄弟或無依靠者。孽,庶子。
(7)畸幽:失志落拓之人。
(8)撫肉:即撫髀或拊髀,以手拍股,表示慌憤慷慨。見《漢書·馮唐傳》。
(9)螿:寒蟬。
(10)庚戌:1490(弘治三年),作者時年三十歲。

作品賞析


1490年五月十八日雨夜,作者聽到城中譙樓的鼓聲,因心中有感而寫下《譙樓鼓聲記》。文中表達了作者失意落寞的情懷。

作者簡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曾任南京應天府通判,人稱“祝京兆”。祝允明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以後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而書法又與文徵明、王寵、陳道復並稱“吳中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