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棋

藏棋

在我國西藏,自古以來就流行著一種類似圍棋的棋類遊戲,稱“藏棋”。藏棋在古代時大多在藏族上層統治階級中流行。現時在西藏還有人下這種棋。另外;藏棋在與我國接壤的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也有流傳。

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起源


在群峰疊嶂的喜馬拉雅高原,能有和圍棋如此類似的棋類遊戲,這自然引起棋史學家的興趣。藏棋是怎樣在高原上落戶和發展的?它和圍棋有著什麼樣的淵源關係?
關於藏棋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在漢代,由居住在四川、青海一帶的羌族同胞傳入西藏;第二種說法是由古印度隨著佛教文化於漢朝前後傳入西藏;第三種說法是由西藏人民自己發明的;第四種說法是在三國時期由諸葛亮帶入雲南;又從雲南傳入西藏。
這幾種說法以第一種和第四種的可能性較大。據說諸葛亮在雲南時;為了增加圍棋的趣味性;在弈法上;曾在原來只有四個“座子”的基礎上;增加成12個“座子”。另外;他還根據雲南少數民族在生活中、勞動中有“對歌”的習俗;人們好以歌唱形式進行“舌戰”;而規定了下棋時雙方也必須進行“舌戰”;以鍛煉各自的口才;培養思維的靈敏性;增強弈棋的趣味性。不管這一說法是否真實;但在西藏一些地區;確實有下棋時必須同時“舌戰”的習俗。

規則


藏棋又叫“多眼棋”、“多目戲”。它實際上是由古代圍棋(17×17道圍棋)逐步演變而成,藏棋棋盤是由縱橫17道等距離平行線垂直相交成的正方形。棋子分黑、白兩色,比賽前要在棋盤固定位置交叉點上擺放12子(黑、白各6子)。藏棋下法與圍棋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如打槍、裕褳、三碧、四碧、轉拉薩、轉棍、卡子、哈木等,既可二人對下,也可四至六人對下,藏棋沒有讓子之說,如果雙實力相差甚遠,一律用"貼目"的辦法解決,具體"貼目"多少,賽前由雙方商定。對局以前,要在棋盤上預先按固定的交叉位置,各放置六枚棋子,稱為“座子”。除此之外,兩者便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了。

所獲榮譽


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