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

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

《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 是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ISBN是9787300008240

內容介紹


閑話私人偵探
近來,私人偵探(又稱為“私家偵探”)成了一個頗受國人關注的話題。從會堂學府到街頭巷尾,從講座研討到茶餘飯後,時常聽到有關的議論。或宣傳鼓吹,或抨擊打壓;或說三道四,或品頭論足;總之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只要眾人關注,就會成為熱點,而且越有爭議,越便於炒作。於是,那些身手敏捷的新聞媒體便相繼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或深或淺的報道。由於本人在十多年前曾經組織編寫過一本介紹美國私人偵探的書(《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①,所以便有若干記者循名前來採訪。屈指一算,至今已有六、七家媒體,其中既有報刊也有電視,既有本土的也有海外的。雖然我是被採訪者,但是記者的提問也從不同角度促動了我對這個本來已經擱置腦後多年之話題的反思,並累積了不少感悟和聯想。本卷《論壇》的“前沿聚焦”以調查取證為主題,而私人偵探問題與調查取證制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我決定在卷首就此“白話”幾句。
談到私人偵探,很多人都會自然地聯想到偵探小說大師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雖然福爾摩斯是個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人物,但是他的名字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私人偵探的代名詞。20世紀80年代初期,英國一家名為《真正的偵探》的雜誌曾經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其中有一項是要求讀者寫出其最喜愛的偵探的名字。編輯的本意是讓讀者在該雜誌報道的真實案例中選出一名偵探,但是很多讀者都寫上了福爾摩斯。這一方面反映出英國人的幽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福爾摩斯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文學來源於生活。福爾摩斯的故事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19世紀後期英國社會中犯罪偵查的狀況。據說,柯南·道爾本人通過撰寫福爾摩斯探案故事,也學習和積累了不少犯罪偵查的知識,並且曾經以“私人偵探”的身份幫助法庭查明了一些疑難案件。例如,在1903年發生在伯明翰的喬治·埃達治案件中,柯南·道爾就根據泥土種類的科學鑒定結論而成功地在法庭上證明了喬治無罪,使那個無辜的青年人免受牢獄之災。
作為一種社會傳統,英國人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把維持治安和追訴犯罪視為公民的私事。直到17、18世紀的時候,英國的警察和治安法官還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業餘”和“民間”的性質,而刑事案件的起訴則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正式從“私訴”轉為“公訴”。不過,大約在17世紀的時候,隨著英國社會中犯罪數量的增長,在一些大城市中便出現了職業性“告密人”或“捕盜人”。這些人或者向法庭提供有關犯罪或罪犯的信息,或者親自去抓捕罪犯並交付法庭審判,然後從事主或法院領取酬金。開始時,這些人只是偶爾為之,後來逐漸以此為業,便成為了早期的私人偵探。
18世紀初期,倫敦地區有一個著名的捕盜人,名叫喬納森·懷爾德。他自封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的捕盜人總頭目”。其實,他本來是倫敦犯罪集團的首領,手下有大批強盜、小偷和詐騙犯。但他同時給警察局當“耳目”。根據他的告密,警察局曾經把一百多名罪犯送上法庭,並處以絞刑。懷爾德有時還引誘一些年輕人犯罪,然後再將其送上法庭;他也使用這種手段來清除犯罪群體中的異己分子。他當了15年的這種“兩面人”,後來於1725年5月25日因搶劫罪而在倫敦的泰伯恩廣場被當眾絞死。如果說英國的懷爾德還算不上西方私人偵探業的開山者,那麼美國的平克頓則肯定稱得起私人偵探業的創始人。
卷首白話
閑話私人偵探
前沿聚焦
任意偵查與強制偵查理論之介評
——以同意取證行為為核心的分析………陳衛東 程雷
關於搜查、扣押電子資料的立法完善問題……………宋英輝
論律師調查取證權…………………………田文昌 盧偉華
關於律師調查取證權的思考……………………………李貴方
我國虛構建控辯“主——輔平衡”的刑事調查制度
………………………………………………………劉品新
透視懸賞取證……………………………………………吳暉
為私家偵探取證拂去疑雲………………………………王新環
論法院調查令制度………………………………………陳德元
網上對話
辯訴交易與證據制度…………………………何家弘龍宗智
刑事普通程序簡易審中的證據問題
…………一張斌劉品新吳丹紅黃維智廖明 雷建昌
專論大觀
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張衛平
證據制度與理性:一種歷史主義的維度
——兼對中國證據制度的思考………孫孝福郭松
司法鑒定認識論
——撩開司法鑒定的“神秘面紗”………胡衛平
訴訟證明標準與認識論………………宋振武
判斷證言證據價值的基本方法探討………………羅茵
試論行政訴訟中的證據開示制度
…………………………………陳德祥 宋兵 黃金波
台灣刑事訴訟法新增告知義務違反效果之探討……………吳景欽

作者介紹


何家弘,滿族, 處理
1953年出生於北京;1969年去“北大荒”,務農8年;1977年返回北京后當過兩年建築工人;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學習法律;1983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1986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此後曾兩次赴美國進修學習,並於1993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訴訟法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偵查學方向和證據學方向),入選北京市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北京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自1984年以來,何家弘先生已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隨筆、小說等20餘部,各類文章200多篇。《北京日報》、《檢察日報》、《人民公安報》、《中華讀書報》、《中國青年報》、《青年參考》、《作家文摘》、日本的《留學生新聞》、《法律與生活》、《方圓》、《金盾》、《警界》、《北京青年周刊》等報刊都曾對何家弘先生其進行過專門的報道。
《同一認定一一-犯罪偵查方法的奧秘》(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審訊與供述》(群眾出版社,1992)
《刑事證據大全》(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
《中美檢察制度比較研究》(英文版,檢察出版社,1995)
《外國犯罪偵查制度》(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毒樹之果一一美國刑事司法隨筆》(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
《證據調查》(法律出版社,1997)
《新編證據法學》(司法部統編教材,法律出版社,2000)
《法律英語》(法律出版社,1997)
《域外痴醒錄》(法苑隨筆,法律出版社,1998)
《歐美刑事司法制度》(法律出版社,1998)
《當代西方犯罪與罪案實錄》(法律出版社,1998)
《犯罪鑒識大師李昌鈺》(法律出版社,1998)
《黑蝙蝠·白蝙蝠一-證據的困惑》(法學解讀小說,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
《瘋女》(以'洪律師'為主人公的推理小說,群眾出版社,1995)
《人生黑洞一一股市幕後的罪惡》(法律出版社,1996)
《人生誤區一一龍眼石之謎》(法律出版社,1997)
《人生怪圈一一神秘的古畫》(法律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