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面魚

天水面魚

天水面魚是一種傳統小吃。因形似小魚,蝌蚪,故雅呼之。外地人初到天水,見到此種食品,匪夷所思,往往都要一嘗為快。其實,“面魚”在天水是極為普遍的食品。無論城鄉,備受歡迎。

介紹


在天水,有一種奇特新鮮的飲食,叫做面魚,當地人稱為“蝌蚪”(天水方言讀為guo zou,一音之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民俗風情與飲食文化自然不盡相同,所有這些都是民族文化所遺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蘊含著歷史的博大精深。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地,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在飲食習慣上也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
面魚是天水夏天常見的一種麵食,在天水方言里又稱為“鍋走”,後來也被叫做“漏魚”,這些名稱都和面魚的做法和形狀有關。早年間,面魚主要是用玉米麵粉製作,現在又被聰明的天水人用新的原料代替。現在的面魚主要是使用玉米澱粉做成的,工藝相對玉米面魚有很大改進,口感也提升許多。

面魚做法


面魚用料雖然簡單,但做法著實是需要一些功夫的。首先燒一大鍋開水,等水開后,一手將玉米麵粉或玉米澱粉均勻灑向鍋中,一手順時針用力攪動,自覺稀稠合適就停止加麵粉,再用木勺或比較結實的勺子攪拌,直到攪勻即可蓋上鍋蓋慢火燜三到五分鐘就可以做成一鍋熱氣騰騰的饊飯。這才是做好面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對火候、原料的把握有很大要求,必須是柴火灶才能做出地道的面魚,現在我們用的天然氣灶、煤氣灶、電磁爐都是很難做成功的。
第二步是面魚的成型。首先準備兩大盆涼水,再將做好的熱饊飯用大勺子從鍋里盛出來放到特製的漏勺里,湊到涼水盆上方,用大勺子在漏勺中邊滑動擠壓讓其通過圓孔,這樣一條條光滑的面魚就落入清水中。這也是面魚得名的原因。
第三步是依照個人口味做一些臊子或熗一些漿水,配之以蒜泥、辣子、醋就可以享受這消暑的美食了。
九十年代還經常能看到主人做兩大盆面魚邀請左鄰右舍來家裡吃上兩大碗,大家說說笑笑,延續鄰居間的情誼。現在由於高速度的生活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少再見之前的歡鬧場面了,多是在賣面魚的店裡買上夠一家人吃的量回家嘗個鮮,改改口味。
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會做面魚,傳統的飲食文化也隨著慢慢改變、消逝,被新的文化所取代。但取代不了的,還是兒時的記憶,溫暖的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