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

漢語成語

按圖索驥(拼音:àn tú suǒ jì)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偏正式成語。成語典故最早見於《漢書·梅福傳》,《藝林·伐山》亦有相似典故。

按圖索驥指按照圖像尋找好馬,比喻按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解釋


索:找;驥:良馬。按圖索驥是指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


● 最早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 衍生典故
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綜上文獻所述,後世整理出“按圖索驥”這個成語。

典故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語,其子執《相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
——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

譯文

伯樂在他寫的《相馬經》書里有“額頭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馬”的說法。一次,伯樂的兒子拿著《相馬經》去認馬。他看見一隻癩蛤蟆,就對父親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其他條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點不夠大!”伯樂知道兒子很笨,被他氣得笑了起來,說:“你抓的馬太愛跳了,不能騎啊!”

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孫陽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麼厲害。孫陽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相馬經》里有“高大的額頭,像銅錢般圓大的眼睛;蹄子圓大而端正,像堆迭起來的塊”的話語。他出門看見一隻大癩蛤蟆。“這傢伙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馬么?”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啊!”
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

成語寓意


孫陽的兒子尋找千里馬時,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背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
“按圖索驥”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事物。說明人們尋找事物、探索未知應該遵循一定的線索,由已知去探求未知;事物發展也是在因果鏈條之上變化的,可按照“因”去發現和洞見“果”,這是人們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其二是比喻做事拘泥於教條。這從另一個面說明人們在尋找與探索未知時如果過分拘泥於“細節”“線索”“已知”,思維難以超越和突破,就會陷入線性邏輯和教條主義模式,這也是人們易犯的錯誤。如元朝袁桷《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這就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思維方法。事物的存在具有複雜性、立體性和動態性。認識事物,必須通過實踐,要懂得知識的變通,透過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不能生搬硬套、拘泥成法辦事,應放寬視野並在立體和動態中尋找和探索事物,避免僵化和教條主義。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按圖索驥”原義是按圖像尋求好馬,后比喻做事拘泥於成法,不能靈活變通,含貶義。也用於按照線索去尋找人或事物,中性。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索:尋找,覓求。驥:馬,好馬。
● 運用示例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賣闕沈官人》:“雖部胥掌闕簿者,亦不過按圖索駿。”
元·趙汸《葬書問對》:“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於驪黃牝牡,苟非其人神定識超,未必能造其微也。”
明·張萱《疑耀·佛經不真》:“經語未必皆出於佛,而欲以經語作佛,比與按圖索駿何異?”
孫犁《談鏡花水月》:“有些讀者,不明此義,常常按圖索驥,已近於庸俗社會學。”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向氏書畫》:“賈大喜,因遣劉誘以利祿,遂按圖索駿,凡百餘品皆六朝神品。”
鄭·觀應《盛世危言·訓俗》:“如第一害之漢奸,則上海亦不乏其人,其曾發洋財者可以按圖索驥,無可漏遺。”
方之《內奸》:“他們按圖索驥,提審了嚴家忠,攻下了曹約翰,然後才殺回馬槍找到田玉堂。”
郭沫若《蘇聯紀行·七月二十二日》:“貴族寫給他寵姬的信里泄露了這項秘密。在浴室里的牆壁里藏匿著兩個寶石匣,在一座木櫥頂上還放著一個。按圖索驥,全部都被收穫。”

成語辨析


按圖索驥—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的原意是與作時按照文章布局的需要而選用詞句,引申義有兩種:(一)比喻學習工作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二)比喻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按圖索驥”有兩層含義:(一)比喻按成規或教條辦事;(二)比喻根據線索去尋找事物。“按圖索驥”(二)義與“按部就班”(一)義區別明顯。“按圖索驥”(一)義與“按部就班”(二)義都有按老規矩辦事的意思,但有區別。一是意義不同。“按圖索驥”語意較重;“按部就班”語意較輕。二是用法不同。“按圖索驥”常含譏諷意味;“按部就班”則沒有這種意味。三是語體色彩不同。“按圖索驥”多用在書面語里;“按部就班”在口語、書面語里都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