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屬

雁屬

雁屬,學名:Anser (Brisson, 1760),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雁形目鴨科中的一個屬。該屬的鳥類體形大,體重重,飛行時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但不及天鵝屬的脖子修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

形態特徵


雁屬鳥類是大型游禽。形狀略似家鵝,有的較小。嘴寬而厚,嘴甲比較寬闊,嚙緣有較鈍的櫛狀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數呈淡灰褐色,有斑紋。共同特點是體形較大,嘴的基部較高,長度和頭部的長度幾乎相等,上嘴的邊緣有強大的齒突,嘴甲強大,佔了上嘴端的全部。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尾羽一般為16-18枚。體羽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成鳥重量分佈約在1.2千克至4.1千克。全世界共有10種,中國有7種,在中國民間通稱為“大雁”。

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

生活習性


適應性強,屬雜食性水禽,常棲息在水生植物叢生的水邊或沼澤地,採食一些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牧草、穀類及螺、蝦等。有時也在湖泊中遊盪,喜歡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強,善爭鬥。春天10-20隻一起小群活動,冬天數百隻一起覓食、棲息。宿棲時,有大雁警戒,發現異常,大聲驚叫,成群逃逸。
大雁群居水邊,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時,有雁在周圍專司警戒,如果遇到襲擊,就鳴叫報警。主食嫩葉、細根、種子,間或啄食農田穀物。每年春分后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飛往南方越冬。群雁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們稱之為“雁字”,因為行列整齊,人們稱之為“雁陣”。大雁的飛行,路線是筆直的。中國常見的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成6隻,或以6隻的倍數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
遷徙大多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旅行的途中還要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每一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
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彙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中國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採取的有效措施。當飛在前面的“頭雁“的翅膀在空中劃過時,翅膀尖上就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後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這股氣流,從而節省了體力。但“頭雁”因為沒有這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可資利用,很容易疲勞,所以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地變換隊形,更換“頭雁”。它們的行動很有規律,有時邊飛邊鳴,不停地發出“伊啊,伊啊”的叫聲。

該屬種類


雁屬(10種 21亞種)
圖片名稱
白額雁
學名: Anser albifrons
英文名稱:White-fronted Goose
(5亞種)
灰雁
灰雁
灰雁
Anser anser
英文名稱:Graylag Goose
(2亞種)
粉腳雁
Anser brachyrhynchus
英文名稱:Pink-footed Goose
雪雁
Anser caerulescens
英文名稱:Chen caerulescens Snow Goose
(2亞種)
帝雁
Anser canagicus
英文名稱:Emperor Goose
鴻雁
鴻雁
鴻雁
Anser cygnoides
英文名稱:Swan Goose
小白額雁
Anser erythropus
英文名稱: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豆雁
Anser fabalis
英文名稱:Bean Goose
(6亞種)
斑頭雁
Anser indicus
英文名稱:Bar-headed Goose
細嘴雁
Anser rossii
英文名稱:Ross’s Goose

保護等級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