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醫科大學

奉天醫科大學

1912年,奉天醫科大學宣告成立,校徽為代表救死扶傷的針、蛇,和象徵學術光明之燈的火炬。

1912年,奉天醫科大學宣告建成,學制5年,預科1年,本科4年,授予內外科雙學士學位,用英、中雙語教學,是東北第一所醫科大學,東北地區醫學教育的最高學府。招收3期學生。

后改名為盛京醫科大學。1949年後該校併入中國醫科大學

簡介


中文曾用名:奉天醫科大學、奉天醫科專門學校、遼寧醫科專門學校、盛京醫科專門學校、盛京醫科大學、遼寧醫學院
英文曾用名:Mukden medical college、Moukden medical college、The Unionmedical college、The Christie Memorial Medical College、Liaoning Medical College。
1907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執政的兩年中,多次與司督閣商談,決定在盛京施醫院東側撥地一塊,每年撥銀3000兩,籌建奉天醫科大學。1909年,司督閣又從英國募集5000英鎊,補充建校資金;同時聘請青年醫生嘉克森和病理學家毛樂爾大夫來此,協助司督閣本人建校。1912年,奉天醫科大學建成,后改名為盛京醫科大學。
除了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的撥銀,再加上蘇格蘭國外佈道總會募集捐款,在原盛京施醫院的東南角,建了一座歐式教學樓。
文物史料上該校的登記時間是1912年。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就是由盛京施醫院的院長、英國醫學博士司督閣兼任。在初期,這座學校的校園內有禮堂、活動室、圖書館、教授宿舍等多座歐式樓房以及寬大的操場。
據資料記載,當時的教學大樓,一走進去看見的是高懸的四個金色凸雕“乃役於人”的校訓。校內設有物理實驗室、標本室、解剖室、陳列室等,各種儀器設備齊全,樓下有較大的地下室,裡邊有規模可觀的人體解剖室和標本室。這所大學的學生與當時城中其他大學不同的是,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到盛京施醫院進行臨床實踐。
當時該校的教師隊伍實力很強,如眼科專家高文翰、肺科專家劉同倫、生物學專家秦躍庭等,還有英國皇家醫學院畢業的院士吳執忠。這些人都是當時醫學界的精英,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
這所大學的學制不一,分為五、六、七年制。七年制畢業之後才能獲得英國愛丁堡醫科大學頒發的文憑。舊時,一般大學的畢業生是沒有資格報考英國皇家醫學院的,但奉天醫科大學七年制的畢業生則可報考,錄取后即為院士。這所享有盛名的大學,從1913年創辦到1949年,共招生31期,每期招收一個班,約40人。1949年後該校併入中國醫科大學。
奉天醫科大學校徽
奉天醫科大學校徽

歷史沿革


1907〜1909年,清政府徐世昌總督與司督閣商議后,決定撥地一塊,並由省庫每年撥銀3000兩,籌建奉天醫科大學。司督閣也開始在英國籌集建校資金和聘請醫藥學專家教授。
1910年,第一批英籍教授嘉克森(Arthur Jackson) 等抵達奉天。當時正值鼠疫流行,嘉克森參加防疫工作,不幸身染鼠疫死於奉天。當時清政府錫良總督撥銀一萬兩作為撫恤費。嘉母賢慧,竟將此金全部捐助給正籌建的醫學校,錫總督復感念嘉母義舉,另按年捐款九千元,連續十年。
1911年醫科大學的四層教學大樓建成。
1912年正式成立醫學校,名為奉天醫科大學(Mukden medical college,簡稱MMC),司督閣教授任校長。學制5年,預科1年,本科4年。第6期前每兩年招生一次。當年二月招收第一期學生40名。
1914年招收第二期學生40名,男生兩層的宿舍樓建成。
1916年招收第三期學生40名。
1917年第一期學生畢業,計20人。同年夏申報北京政府教育部立案,部派員視察認為一切合格,倍加讚許。但教育部規定,單科不得稱為大學,准予以奉天醫科專門學校之名立案,學制定為5年(以後曾改為6或7年)。
1918年招收第四期學生40名。
1919年第二期學生畢業,計27名。同年由省政府批撥用於修建運動場的墳地一塊。
1921年第三期學生畢業,計27名。招收第五期新生40名。
1922年修改校章,每期招收新生改為20名。同年用英國馬克雷男爵的捐款修建教學大樓之東北翼。
1923年第四期學生畢業,計34人。第六期新生入學,計20名。校長司督閣年事已高,辭職退休。校長由丹麥籍教授安樂克(S.A.Ellerbek)接任。
1924年招收第七期學生,20名。確定由第八期改學製為6年:預科1年,本科4年,臨床實習1年;每年招生20名,並開始招收女生。9月招收第八期新生,女生4名,男生16名,共計20名。
1925年改組校董事會,設副校長,由眼科教授高文翰擔任。招收第九期學生20名。
1926年第五期學生畢業。用馬克雷男爵捐款,建成女生宿舍樓。招收第10期學生,女生6名,男生14名,共20名。是年,奉吉黑三省官民為司督閣鑄立銅像一座,立於教學大樓前,由張學良將軍揭幕。
1927年招收第十一期新生12名。
1928年第六期學生畢業,計16名。招收第十二期新生,女生7名,男生13名,計20名。校方決定,自本年度起英文作為必修課。
1929年第七期學生畢業,計15人。招收第十三期新生20名。由於省名改為遼寧,校名改為遼寧醫科專門學校。
1930年第九期畢業,男16名。招收第十四期新生,女生8名,男生19名,計27名。為7年制的開始。同年議定本校與東北大學合併,改為東北大學醫學院,后因“九一八事變”中止。
1931年招收第十五期學生。
1932年,因省名復原,本校也恢復舊稱“奉天醫科專門學校”。第十期畢業,女5名,男11名。招收第十六期新生,女生4名,男生16名。英國愛丁堡大學承認本校醫學士學位。
1933年,第十一期畢業,僅男生9名。招收第十七期學生:女生3名,男生21,計24名。秋季開始增授日語;10月經董事會決定復任安樂克為校長。
1934年第十二期畢業;招收第十八期新生。
1935年聘請1名日本人為顧問。第十三期畢業。
1936年招收第十九期,男生20名,女生3名,共23名。
1937年招收第二十期新生,男生16名,女生6名。第十四期畢業,共13名。
1938年改校名為私立奉天醫科大學籌備處,組織財團法人。招收大學一期(為原第二十一期)新生,女生5名,男 I5名。第十五期蓽業,共13名。
1939年招收大學二期(為原第二十二期)新生24名。第十六期畢業,共16名。
1940年招收大學三期(原第二十三期)新生,女5名,男20名。第十七期畢業,共30名。是年偽民生部指令,將本校原名改為財團法人盛京醫科大學。任丹麥籍教授貝德森(Pedersen)為校長。
1941年招收大學第四期(原第二十四期)新生,男生20名,女生5名。第十八期畢業,共10名。
1942年招收第五期(原第二十五期)新生40名。第十九期畢業,共22名。第二十一期畢業,共13名。
1943年招收第六期(原第二十六期)新生40名。第二十期畢業,計20名。第二十二期畢業,共23名。
1943年後,西方傳教士均遭逮捕,某日本佛教徒被任命為新院長,日本徹底控制了醫學院。
1944年招收第七期(原第二十七期)新生60名。第二十三期畢業,計27名。
1945年招收第八期(原第二十八期)學員22名。第二十四期畢業,共23名。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祖國光復。劉同倫任院長。
1946年盛京醫科大學改稱為遼寧醫學院。招收第二十九期學員20名。
1947年第二十五、二十六期畢業,共18名。招收第三十期新生18名。
1948年招收第三十一期新生11名,男生7名,女生4名。
1949年第二十七期畢業,計52名。6月與中國醫大合併。
1950年第二十八期46名併入中國醫大39期畢業。
1951年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期共49名併入中國醫大40期畢業。
自1912年第一期入學至1951年第三十一期畢業,總計畢業生人數為68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