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尾鴨
鴨科鴨屬動物
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游禽,屬徠水鴨類。體長43-72厘米,體重0.5-1千克。雄鴨背部滿雜以淡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波狀橫斑,頭暗褐色,頸側有白色縱帶與下體白色相連,翼鏡銅綠色,正中一對尾羽特別延長。雌鴨體型較小,上體大都黑褐色,雜以黃白色斑紋,無翼鏡,尾較雄鳥短,但較其他鴨尖長。飛行迅速。在各種內陸河流、湖泊、低洼濕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開闊的沿海地帶,如空曠的海灣、海港等地常能夠見到數百隻的集群。廣佈於歐亞大陸北部、北美西部。越冬在東南亞、印度、北非、中美洲,少數終年留居南印度洋的島嶼上。
針尾鴨
雌鳥頭為棕色,密雜以黑色細紋;後頸暗褐色而綴有黑色小斑;上體黑褐色,上背和兩肩雜有棕白色‘V’形斑;下背具灰白色橫斑。翅上覆羽褐色,具白色端斑,尤其是大覆羽的白色端斑特別寬闊,和次級飛羽的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明顯的白色橫帶,飛翔時明顯可見。下體白色,前頸雜以暗褐色細斑;胸和上腹微具淡褐色橫斑,至下腹褐斑較為明顯和細密。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灰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660-1050g,♀545-660g;體長435-710mm,♀525-600mm;嘴峰♂46-54mm,♀46-54mm;翅♂241-274mm,♀235-267mm;尾長♂110-202mm,♀93-126mm:跗蹠♂36-42mm,♀36-38mm。(註:♂雄性;♀雌性)
越冬期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河流、湖泊、沼澤、鹽鹼濕地、水塘以及開闊的沿海地帶和海灣等生境中,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內陸大型湖泊、流速緩慢的河流、河灣及其附近的沼澤和濕草地。
每年2月末3月初開始遷離中國南方越冬地,3月初至3月中下旬大量到達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4月初至4月中旬已基本到達中國北部繁殖地或遷離中國,亦有少數個體遲至4月末5月初仍停留在中國遼寧省,或許是不參與當年繁殖或是留在中國東北繁殖的個體。9月中下旬已有少數秋季遷徙群到達中國東北和華北地區,大量在10月初至10月末,少數遲至11月末才往南遷,遷徙時常集成數十甚至近百隻的大群。
性喜成群,特別是遷徙季節和冬季,常成幾十隻至數百隻的大群。活動和休息多在近岸邊水域和開闊的沙灘和泥地上。游泳輕快敏捷,亦善飛翔,且快速有力。在陸地上行走亦好。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隱藏在有水的蘆葦叢中或遠離岸邊的水面遊盪或休息,黃昏和夜晚才到水邊淺水處覓食,稍有動靜,立即飛離。
主要以草子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牽牛子、蘆葦、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到農田覓食部分散落的穀粒。繁殖期間則多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如淡水螺、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常於黃昏和夜晚在水邊淺水處覓食,秋冬季節偶爾到附近農田覓食。
甚安靜。雌鳥發出低喉音的kwuk-kwuk聲。
在1齡時性成熟,並可進行交配和營巢繁殖。對的形成過程相當快,多數雌鳥在冬季結束之前即已結合成對,少數求偶行為持續到第二年春季遷徙期間。繁殖期4-7月。營巢於湖邊、河岸地上草叢中或有稀疏植物覆蓋的低地上,通常距水域50-100m遠。每窩產卵6-11枚,通常1年1窩,卵乳黃色,大小為52-58mm×37-39mm,重40-51g。最早在4月末開始產卵,也有遲至6月末的。孵卵全由雌鳥承擔,雄鳥通常僅在孵化期開始時在巢附近警戒,當人至巢域時,雄鳥飛到巢上空不斷鳴叫,直到雌鳥離巢,孵化期21-23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行走和游泳,並在雌鳥帶領下經過35-45天即能飛翔。
(3種)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分 布 | |
1. | 針尾鴨指名亞種 | Anas acuta acutaw | 新北界和古北界的大部分地區。 |
2. | 針尾鴨凱爾蓋朗群島亞種 | Anas acuta eatoni | 凱爾蓋朗群島到聖保羅和阿姆斯特丹。 |
3. | 針尾鴨克羅澤特島亞種 | Anas acuta drygalskii | 美國弗吉尼亞州克羅澤特島。 |
針尾鴨分布圖
遍及中國東北和華北各省。中國新疆西北部及西藏南部有繁殖記錄。冬季遷至中國北緯30°以南包括台灣的大部地區。
針尾鴨不僅分佈廣,種群數量亦相當豐富。北美繁殖種群數量約6百萬隻,歐洲西北部越冬種群數量約5萬隻,在地中海和黑海約25萬隻;非洲塞內加爾9萬隻,馬利495000隻,查德湖22萬隻。在亞洲,據世界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在中國越冬的針尾鴨25277隻,日本162681隻,朝鮮2695隻,韓國2939隻,西南亞93205隻,南亞321779隻,東南亞8114隻。總計在亞洲的越冬種群數量為616690隻,中國僅佔4%。據歷史資料記載,針尾鴨在中國不僅分佈廣,數量亦相當豐富,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重要狩獵對象。數量減少主要是由於狩獵和生態環境惡化。應注意其環境和種群的保護。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徠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對針尾鴨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引導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並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於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