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禽

游禽

游禽(Natatores):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涵蓋了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雁形目、潛鳥目、鸊鷉目、鸌形目、鵜形目、鷗形目、企鵝目七項目中的所有種。游禽適合在水中取食。如雁、鴨、天鵝等。喜歡在水上生活,腳向後伸,趾間有蹼,有扁闊的或尖嘴,善於游泳、潛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數不善於在陸地上行走,但飛翔很快。

簡介


鴨子
游禽是對喜歡在水中取食和棲息的鳥類的總稱。游禽種類繁多,包括雁、鴨類、鷗類等。游禽常選擇有湖泊的地方休息,善於游泳和潛水,它們的嘴大多寬闊而扁平,適於捕食魚、蝦等為食。其繁殖的窩成平盤狀,可浮在水面上。飛行時,它們的腳通常向身體的後方伸,飛翔速度很快。天鵝、雁、野鴨等換羽時,常是飛羽同時脫落,且連續幾周都不能飛行,易受到傷害。

詞語釋義


生活習性
常把異物當成飼料吞食、喜歡水中捕捉到小魚蝦。
基本解釋
1.
鴨子
鴨子
飛鳥。《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游禽逝不為之尠,浮魴臻不為之殷。”亦指走獸。南朝 齊 王融 《永年策秀才文》:“訪游禽於絕澗,作霸 秦 基;歌《雞鳴》於闕下,稱仁 漢 牘。”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2.
游禽
游禽
指飛鳥。南朝 齊王融《古意》詩之一:“游禽暮知反,行人獨未歸。”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羯若鞠闍國》:“時有仙人居 殑伽河 側,棲神入定,經數萬歲,形如枯木,游禽棲集,遺尼拘律果於仙人肩上。”

形態特徵


游禽體形大小相差懸殊,如卷羽鵜鶘長可達170厘米,而小鸊鷉體長只有27厘米。
游禽的雙腿位置從身體中央到偏於體后,反映著不同種類的潛水能力。一般腿越偏向身體後部的潛水能力越強,潛水深度越深;反之則不善潛水。
游禽的腳適於游泳,都長有肉質腳蹼,
游禽是適應在水中游泳、潛水捕食生活的鳥類。包括潛鳥目、鸊鷉目、鸌形目、鵜形目和雁形目,以及鷗類。其中鸌形目和鵜形目的鸏科、鰹鳥科和軍艦鳥科為遠洋性海鳥;雁形目的鴨、雁和天鵝等往往被人們稱之為水禽;鷗類在生活習性上適應游泳,而在形態和演化關係上與鴴鷸類相近,所以是介於游禽和涉禽之間類型的濕地水鳥,可稱其為善游泳涉禽和善涉行游禽。
游泳和潛水是游禽在水中的主要活動形式,它們的羽毛往往厚而緻密、絨羽發達,構成有效的保暖層;多數種類的尾脂腺能分泌大量油脂,用喙塗抹在羽毛表面可用來防水。游禽的腿短而側扁並從身體中央后移,后移程度可反映其潛水能力。一般腿越偏向身體後部的潛水能力越強,潛水越深;反之則不善潛水。游禽趾間具蹼,在游泳或潛水時,雙腳直伸至尾后划動,有如船槳。游禽蹼的發達程度存在種類差異,如普通鸕鶿Phalacrocorax carbo四趾間均有蹼相連,叫全蹼足;鴨雁類是三趾間有蹼,稱為常態蹼足;鷗類的趾間蹼不是很發達,稱為凹蹼足;而有的各趾兩側均有蓮花瓣狀的皮褶,稱為瓣蹼足。
游禽由於在水中活動,為了防止羽毛被水浸濕,多有發達尾脂腺分泌油脂,用喙塗抹在羽毛上用來防水。也有的游禽由於尾脂腺不發達,如鸕鶿,需要晾曬羽毛來保證飛行。
游禽的喙多呈扁形或具勾狀,在水中捕食時有防滑的作用。

行為習性


游禽能在各種類群的水域活動,從海洋到內陸河流、湖泊都有游禽的身影。游禽多喜群居,經常成群活動。
取食
不同種類的游禽在水域活動的範圍不同,有的在近水灘覓食,有的在一定深度的水域潛水覓食。游禽的時行很雜,水生植物、魚類、無脊椎類都是它們的食物。由於不同的取食習性,經常會有幾種游禽在同一地點的不同區域取食,佔據著不同的生態位。
繁殖
游禽的求偶行為比較複雜,有儀式性的行為。營巢一般在近水區域的,有的就在水面上營浮巢。許多游禽會選擇島嶼在地面上築巢,多成群且地點固定,形成一個個的鳥島。雛鳥是早成雛,出殼后長有絨羽,可隨親鳥游水。
遷徙
白天鵝
白天鵝
游禽多有遷徙的行為,雁形目的鳥常作南北向跨越大陸的遷徙,鸌形目的鳥沿赤道地 區做東西向遷徙,鷗形目的鳥沿大陸海岸作跨越大洋的遷徙,企鵝目的鳥在南極大陸也會依季節變化而在大陸沿海和內陸遷徙。

與人類關係


覓食的天鵝
覓食的天鵝
游禽中的雁形目與人類關係密切,許多種類很早就被人馴養稱為家禽。由於游禽在水域活動,喜結群,易於被狩獵。許多地方的人都利用善於捉魚的游禽來捕魚。游禽體形較大,羽色豐富,是 人們喜愛的工藝品。游禽的蛋也是人們獲取食物的對象,也正是這種滅絕後代的方式,造成的許多游禽的瀕危。
對於海洋性的鸌形目和鷗形目的游禽自古以來都是隨魚汛而行,遠洋漁業的密集式網捕也成為它們的威脅,密集細小的魚鉤在鉤住魚的同時也會使吞下魚的鳥喪命。這種網捕方式一方面帶來的是漁業的豐收,另一方面是許多鸌形目和鷗形目的鳥數目急劇下降。
由於體形較大,在野外游禽比較容易被觀察到。在進行環志時除了佩戴鋁環外,有的會佩戴彩色腳環或頸環,以便在野外用望遠鏡觀察。

分類簡介


鸊鷉目

鸊鷉讀音pìtī。有1科6屬22種。我國有2屬5種。羽毛鬆軟如絲,頭部有時具羽冠或皺領;嘴細直而尖;翅短圓,尾羽均為短小絨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骨側扁,前趾各具瓣狀蹼。早成性。與潛鳥目的主要區別是腳趾上具瓣蹼。分佈廣泛,幾遍全球。

鵜形目

包括6科7屬68種。主要分佈於溫熱帶水域,是熱帶海鳥的重要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鵜形目鳥類,有一些種類甚至擴展到了兩極地區。大多具全蹼,四趾均朝前;嘴下常常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喉囊。以魚、軟體動物等為食。

雁形目

雁形目是洞庭湖地區鳥類種群的主要構成,共12種34種,均屬鴨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占我國雁形目種類總數的70%。雁形目大多屬於遷徙鳥類,在洞庭湖地區一般為越冬鳥,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4月是數量最多的季節。

鴴形目

多系海洋鳥類,有些見於內陸江河湖沼。嘴細而側扁;翅尖長;尾短圓或長而呈叉狀;腳短,前趾間具蹼;雄性不具交接器。喜群居,在繁殖季節,常成大群於僻靜的江河、湖海的島嶼或荒灘上營巢育雛。多食魚和其他水生動物。包括6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