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村

廣西北流市北流鎮下轄村

廣徠西北流市北流鎮甘村,位於北流市城區西南面,與玉州區茂林鎮接壤。全村面積15平方公里,轄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925人,1574 戶。該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利,玉容一級公路、國道324線環村而過,全國著名關隘“鬼門關”和名勝古迹“仙人山”座落其中,北流市城西公園落成在該村,為村民娛樂和休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

經濟水平


北流鎮甘村黨總支部和村委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民生活逐步提高,取得了“三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績,成為市級科普示範村、無公害蔬菜種植示範基地、玉林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玉林市百村示範村”。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62萬元,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年收入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86元,全村有98%的農戶住上鋼筋水泥樓房,村民戶有電視機1-2台,90%農戶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不少農戶擁有大、小汽車,村風民風淳樸,社會和諧穩定,全村呈現出富裕祥和的景象。
1、發揮地處城郊和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的地域優勢,引進現代農業項目,促進了全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近年來,大力推廣優質稻種植,年種植面積達2100多畝,佔全村水稻種植總面積的86%;建立以空心菜苦麥菜為主的5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其中,空心菜種植面積300多畝,每畝年產值達4500多元,僅此一項,村民人均增收50多元;先後引進老闆投資建成600畝的提子基地、100畝的花卉基地、100畝的中藥材基地、60多畝的苗圃基地。2011年,全村有8個生產小組240多人成為提子基地的種植專業戶,解決了部分富裕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全村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9個,發展專業合作社2個,參加專業合作社1800多人。
2、該村充分發揮養雞、養豬的傳統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以禽畜養殖為主的養殖業。目前,擁有大型養雞場3個,其中賴劍鋒種雞場年出欄種雞10萬多羽,李科金創辦的養殖有限公司,每年養種雞3萬多羽,養種鴨近萬羽,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村民大搞養殖致富,年出欄肉雞500羽以上的有31戶,年出欄肉豬100多頭以上的有10戶,年出欄達20多頭的8戶,帶動村民一起養殖致富,為全村養殖致富開闢了一條新門路。同時,利用擁有水面400多畝的大木塘和30多畝的三合塘放養各種魚類,另外,甘東組投資8萬多元用勾機勾深魚塘2張共13畝,發展特色稀有魚類養殖,增加農民收入。
3、藉助徠北流市、鎮城西工業園區的優惠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現有育祥鞋廠、興昂鞋廠、賽星仕達科技有限公司、泰宏達電子廠、甘村木器加工廠、鍾氏皮甲廠等10多個企業;其中世界十大製鞋公司興昂國際有限公司在甘村分公司是大陸投資設立的第27家分公司,該公司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解決就業3000人。
4、集文化、娛樂、健身於一體的甘村村文化活動中心投入資金20多萬元,建成一樓主樓,2011年,通過政府資金支持、社會捐資、村民自籌等渠道籌措資金續建了第二層主體400平方米,現正在裝修準備投入使用。
5、籌集資金42萬元,硬化六軸塘、新屋、石根組道路1.9公里;村投資金500元並發動村民集資修好向陽組至躍進組的道路2公里。積極配合市、鎮拓寬和硬化甘新、甘貴二級公路5.5公里,初步改善了群眾行路難問題。
6、村民自籌資金16.52萬元,社會捐贈13.2萬元,建設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甘南、獨石等7個生產小組2100多名群眾的飲水難問題。
7、投資3.7萬元,維修清瘀龍門水渠松花支渠市農科所地段暗水渠400米,解決該村長期以來灌溉難的問題。群眾義務投工投勞,投資3.1萬元,改造、加深、加寬三合塘,提高儲水灌溉能力,可灌溉面積300多畝;村出資500元請鉤機修復村大木塘城1500米,村出資8000元打撈村大木塘浮水蓮,全長1公里多,增加了蓄水、排澇的能力,解決桂門塘片農田用水問題,確保了農業生產豐收。
8、關心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村投資7000多元建好甘村分校圍牆130米,調整處理好甘南部分村民與學校的道路糾紛,改善了教學環境。
9、積極配合市、鎮對玉容一級路生態帶狀公園700畝,會仙河濕地公園1000畝征地。其中會仙河濕地公園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公園雛形基本形成。
10、以沼氣池建設為切入點,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全村已建成沼氣池800多座,以沼氣池建設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已建成生態家園戶8戶。村裡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發生了大變化:全封閉式沼氣池建在每家每戶的院子里,告別了昔日燒柴草的煙熏火燎,傳統的“連茅圈”農戶已逐步向“生產、生活型”生態家園戶轉變。使用沼氣池,讓這個村的沼氣池用戶每年人均增收節支300多元。目前,許多農戶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栽種果樹和各種綠化樹,擺放各種盆景等,綠化美化家居環境。隨著生活環境的日益改善,甘村正以一個空氣清新,村容整潔,環境優雅的新村貌逐步呈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