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仰之

話劇《陳毅市長》的人物

齊仰之,男。(1906年—1994年),原型為我國著名哲學家熊十力先生和醫學家童村先生。醫學家、微生物學家。早年從事醫學臨床、教學和微生物學研究工作,後來致力於抗生素研究。在50年代中國工業基礎較薄弱的情況下,他主持領導青霉素研究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青霉素工業化生產,奠定了中國抗生素事業的基礎,是中國抗生素事業的先驅者。

主要成就


童村(1906年—1994年)醫學家、微生物學家。
童村先生長期居住在上海。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受陳毅副總理所託,從事盤尼西林(青霉素)的生產工作。擔任華東人民製藥公司青霉素實驗所所長。1953年5月1日,在童村領導下自行設計、建造的我國第一座生產抗生素的專業工廠——上海第三製藥廠投入生產,揭開了中國生產抗生素的歷史。
話劇中,陳毅市長夜訪齊仰之,請齊仰之先生“出山”,最後與齊仰之商談主持籌建全國第一家盤尼西林藥廠,原型正是出自此處。

人物軼事


化學家齊仰之是話劇《陳毅市長》裡面的人物。原型為我國著名哲學家熊十力先生和醫學家童村先生。
《陳毅市長》的作者、劇作家沙葉新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這樣一件事:北京大學哲學教授熊十力長期居住在上海,深居簡出,閉門著書,為了防止來訪者過多的打擾,書齋內貼了一副“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鐘”的條幅。話劇中齊仰之先生也在居室中掛了一副“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鐘”的條幅,可見熊十力先生是作者構思齊仰之這一人物的原型之一。
愛國科學家的形象
從室內環境布置,深居簡出,勤奮刻苦的化學家。尤其字條,說明不尚空談,極珍惜時間,潛心科研的知識分子。(字條也是矛盾衝突的基本起因)
語言,接朋友的電話,用意:
一是,表明主人政治態度“與我無緣”。
二是,揭示性格,清高,固執,急躁,質樸,預示衝突是必然的。
三是,交代陳毅曾下帖,顯示其誠意。
四是,製造戲劇氛圍——老朋友不例外,何況不認識的陳毅。
“學者以無知為最大恥辱,我一定問個明白”。學者風範,科學態度由此可見。
被陳毅胸懷和誠意感動,敞開心扉,不僅欣然接受辦廠之請,還迫不及待主動談詳細計劃,甚至停電后,仍要秉燭夜談,並扯下字條,愛國情懷。
話劇選場
選自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學期,第三課。上海語文八年級第一學期(試用版),第二十五課。
作者沙葉新,1939年生於南京,回族。當代劇作家。1956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妙計》。次年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1961年大學畢業後進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創作研究班學習,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任編劇。主要劇作有:《一分錢》(1966年)、《焦裕祿》(與人合作)、《約會》(1978年)、《假如我是真的》(與人合作,1979年)、《馬克思“秘史”》等。1978年起,開始搜集有關陳毅同志的生活素材,1979年寫成十場話劇《陳毅市長》,1980年劇作上演、發表。《陳毅市長》獲全國優秀話劇創作獎和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中心思想
這場戲通過陳毅市長夜訪化學家齊仰之,說服並聘請他主持籌建全國第一家盤尼西林藥廠的故事,表現了陳毅同志對經濟建設的巨大熱情,重視科學文化,尊重知識分子的思想作風和頑強堅毅,幽默詼諧的性格。
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到“齊仰之請陳毅進屋”),陳毅突破齊仰之“不接待的防線”,進了齊仰之的家。
第二部分(到“齊仰之又請陳毅坐下”),陳毅突破齊仰之“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鐘”的防線,可以“盡情盡意言之” 。
第三部分(到本場終),陳毅請齊仰之主持籌劃全國第一個盤尼西林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