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品文
科學小品文
科學小品文(scientific essay)也稱知識小品文或文藝性說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藉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經常運用一些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下定義,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方法。
科學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語言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讀這類文章能活躍思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很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小品文的筆調,即藉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科學小品文用文學筆法來寫,於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使讀者在文學欣賞中獲得科學知識。
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知識的普及,科學小品文的社會需要日益增大,社會效益也日益顯著,科學小品文已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寫作、閱讀的內容。近幾年來,在各類考試中,說明文選材中,科學小品文所佔比例越來越高,無論從內容、形式到命題的設計都有新的嘗試和創新。因此,在說明文學習中不能忽視科學小品文存在的價值,應倍加引起我們的關注。
科學小品文的科學性非常重要,內容必須合乎科學,引用的資料必須可靠,數據必須準確。寫科學小品的目的就是為了向人們普及科學知識,如果介紹的知識不合乎科學,不僅達不到寫作目的,還會造成很壞的影響。比如,有科學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內過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間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內過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實上,每300平方米葉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當於一個人的呼出量。可見,幾盆花放在室內過夜,不會影響人的健康。
文筆的生動性是科學小品文區別一般說明文的主要標誌。
怎樣才能使科學小品文的文筆生動呢?
一是要善於記敘和描寫。比如《死海不死》中關於一段神話故事就用了記敘的寫法,而《奇峰異洞話桂林》就有許多精彩的描寫。
二是要善於穿插趣聞。比如《死海不死》中插入一段神話故事,把人在死海中不下沉的情形敘述得形象生動,從側面說明死海水的浮力大的科學道理。又如在《人類的語言》一文中插入在上小學時大師兄作文中兩句話的情景,都使得文筆輕鬆活潑。
三是要善於運用修辭。仔細閱讀二、七兩個單元的說明文,有意識地把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找出來,品味其語言特徵。因為有些科學知識不太好懂,善於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可以使科學原理通俗易懂,便於介紹、普及科學知識。
科學小品文不是為專業科研服務的,它以普及科學知識為己任,所以它的語言必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比如《人類的語言》、《話茶》、《天石》等文,都具有語言通俗易懂的特點。
隨著科學小品內容的廣泛性,從肉眼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陽;無論是工業、農業方面,還是物理、化學、天文、地質、生物等方面,都可以找到科學小品的題材。所以小品的表現形式必然是多種多樣,靈活自如。但歸納起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描,指描寫;述,指敘述。這類小品文想象豐富、語言優美、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敘述;具有文藝性散文的風格,都以介紹科學知識為目的。比如《奇峰異洞話桂林》就是最典型的例證之一。這種描述式便於說古到今,旁徵博引、趣味盎然,吸引讀者。
自述式就是把所要介紹的科學知識,用第一人稱的擬人化的手法,賦於人的思想、感情、語言、動作,讓被說明的事物站出來作自我介紹。比如《灰塵的自述》、《我是電》等題目就是自述式的。
將要介紹的科學知識,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使人們在讀故事或聽故事時獲得科學知識,這種表達形式稱故事式。它和自述式不同的是,用第三人稱;相同的是,大多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採用這種形式,既要使故事情節能引人入勝,又要注意其合理性。
既稱故事,就應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就是將所述的事物人格化,還要有情節;在表達方式上,一般兼有敘述和描寫,語言形象、生動。當然不能強調了故事而忽視了科學知識,喧賓奪主就失去了寫作的意義。
談話式也稱對話式,就是以問答、對話的方式進行說明。這種方式給人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容易和讀者溝通,產生共鳴。同時,這種寫法文字更易精練。
談話式一般分為三種:一問一答式、甲乙對話式、文中對話式。前兩種比較常見,,如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3課《旅鼠之迷》。也容易把握,后一種是把人物對話組織到具體故事當中去,故事情節的發展主要是由對話內容的變化而推進,對話是文章的主體。
總之,無論採用哪種形式,要依據內容而定,要突出以說明為主線,集敘述、描寫、抒情甚至議論為一體,看似散文,實為說明,用文學筆法的感染作用,達到說明的目的,可讀性更強。
在第四冊二、七兩個單元中所選的幾篇課文,儘管文學筆調都比較濃,但形式比較單一,《死海不死》可歸為故事式,其餘幾篇都是描述式。尚沒有對話、自述等形式。還需要在今後的閱讀中積累文章,豐富閱讀內容。
我是電
我是電,我是電,哈哈!我唱著歡快的歌兒來啦!
喂!小朋友,我的本領可不小,人們缺我就會惱!也許你認為我在吹牛吧!我啊,既不是吹牛,也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是千真萬確的,如果你不信,就聽我來講講:你們生活在缺我不可的時代。一座城市,如果沒有我,咳!那簡直是不堪設想的。城市會癱瘓,工廠得停工,電燈不能亮,電車開不動,廣播成啞巴,電視無圖像,就連你那寶貝的電動玩具,也動彈不得了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缺我不可。你說是吧?你們看,在努力實現“四化”的今天,工人使用著機器在做工,農民用抽水機、水泵來排灌,潛水艇能用雷達來操縱,飛機、大炮的神威由電腦遙控……有了我,技術革命顯神通;有了我,自動化好威風。你知道高士其爺爺誇我些啥?他誇我是在“永不疲倦地為人民服務”,這可誇得我心裡樂開了花。
也許,你覺得奇怪了,我有這麼大的能耐,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是上帝創造了我,還是從石縫裡蹦出了我?不!都不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叫富蘭克林的人發現了我,後來又有好多勤奮的人們,利用科學的方法,把“火爺爺”、“水奶奶”、“太陽媽媽”的能量轉化給我,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葛州壩水電站是我國發電能力最強的一座,聽說它的發電能力可達270萬千瓦,此外,還有三峽、龍羊峽等大型水電站正在積極籌建……總而言之,聰明的人類可利用很多的辦法和途徑來創造我,讓我來為人類服務。
呵!想起來了,還得向你介紹介紹我們電的兩大家族:那就是正電荷家族和負電荷家族。你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時所產生的電荷,是正電荷,那麼,許許多多正電荷的團體,便是正電荷家族嘍。而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時,所帶的電荷便是負電荷,許多負電荷組成的團體,當然就是負電荷家族了。還得提醒你,我們有一個特別古怪的脾氣:同一家族的內部,彼此勾心鬥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兩個家族之間卻能和睦相處,互相吸引。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同電相斥,異電相吸”。
我通常是腳踩著銅絲前進的,我的行走可快吶!最快時1秒鐘就能飛奔30萬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但是,有的時候我也十分苦惱。人們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輕則會麻木,重則會身亡。其實,這也不能全怪我呀,是人們利用我時粗心大意,觸上我的。可是不懂我稟性的人總是說:“他是觸電死的!”“這個該死的電真害人!”唉!“黑鍋”叫我一個人背著,真倒霉!那些粗心的人們又不先檢討檢討自己。喂!事先我可打過招呼:你們在用我時,線路可千萬不能接錯;我穿的橡膠皮衫也千萬別弄破;我那家用器具還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線,使用時通入地下,那安全性就大多啦!如果使用我時萬一碰上了我該怎麼辦呢?第一,切斷電源。第二,給碰上我的人進行人工搶救,使他起死回生。
小朋友,話又說回來了,我的功總是大於過的吧!特別是線路出故障時,人們點著蠟燭總是惱火地說:“怎麼現在還不來電!”可是當我和人們又重逢時,總會聽到千家萬戶欣喜欲狂的聲音:“電來了,電來了……”接著是電燈亮、嗽叭響、電視唱……我心裡那美滋滋甜絲絲的勁兒就甭提了,我禁不住又會唱起那支快樂的歌。
[評析]
這是一篇介紹電的基本知識的科學小品文。從表現形式講屬自述式。全文用第一人稱,將電人格化,以電自己的口吻講述電的有關知識。
開頭先作自我介紹,口氣親切,使用了敘述性語言,讀起來自然,不知不覺中了解了電的用處,可以說跟我們的生活一刻也不能分開。
接著講了電是怎樣產生的,介紹了各種發電的形式。首先介紹電的創始人富蘭克林,然後講電的發展,用“火爺爺”、“水奶奶”、“太陽媽媽”等擬人手法,介紹了火力、水力、太陽能發電的不同類型,用“爺爺”、“奶奶”、“媽媽”,講述了電的發展史。
然後又用電的兩大家族,介紹正電和負電的知識,先舉例區分正負極電的辦法,再強調正負極電互相排斥,即“同電相斥,異電相吸”的特點,從而介紹了電的知識,及應注意的事項。這裡用了“勾心鬥角”、“和睦相處”、“家族內部”、“家族之間”等詞語,體現了擬人的寫法,也把應該掌握的電的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作了說明。在簡略介紹導電的材料及電的速度之後,又強調用電時不能粗心大意,要注意用電常識。最後又照應開頭,結束全篇。
全文形式活潑,語言輕鬆自然,結構嚴密,層次清楚,是一篇文藝筆調很濃的科學小品文。有關說明文的其它知識,在閱讀中也要有所思考,比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等等。
鯰魚救活沙丁魚
很久以前,在挪威的一個小鎮,人們靠捕魚為生。
小鎮緊靠著大海,因產出沙丁魚而小有名氣。在那裡,漁船歸航抵港時,只要沙丁魚是活著的,一定會被搶購一空,賣個好價錢。活的沙丁魚,吃起來味道鮮美極了。
遺憾的是,由於每次出海的時間比較長,少則兩三天,多則六七天。等到歸來時,沙丁魚已經死去的死去,爛掉的爛掉。也正因為如此,活著的沙丁魚才格外惹人垂涎三尺。
人們想盡招兒,嘗試著讓沙丁魚存活,但是無人成功。沒有什麼辦法,大夥兒除了失望,只能望“魚”興嘆。
有一天,一位老漁民照例準備出海打漁。出發前,可愛的小孫子嚷著要他多帶回一些沙丁魚。小傢伙一定是好久沒吃上沙丁魚了,牙根直痒痒的。
忙碌了幾日,老漁民捕獲了不少的魚,當然少不了孫子點名要下的沙丁魚。他喜出望外,駕船火速返航。誰知才到半途,沙丁魚便不再鮮活了,懶洋洋的潛在水中,一動不動。
老漁民一邊察看著魚艙,一邊心裡暗暗著急。他無計可施,只得按照土辦法,挑出那些死去的魚。他看見一條挺肥美的鯰魚飄浮在水面,猜想它肯定快要死了,於是撈起來打算扔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魚兒忽地一躍,掙脫他的手掌,掉進了裝著沙丁魚的魚艙。
老漁民順利歸航了,回到闊別多日的家。他不敢相信,到達岸口時,原本以為那些沙丁魚已經死去了,然而它們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他大感意外,仔細地想了想,不停地琢磨,覺得事出有因。經過反覆研究,他終於發現了存活沙丁魚的秘密。
鯰魚救了沙丁魚
有誰會想到,竟然是鯰魚救活了沙丁魚呢?
人們費盡心機,想讓沙丁魚存活下來,無不失敗。人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鯰魚做到了。
事情是這樣的。
大家都還沒有忘記那條鯰魚吧,它起先也是躺在自己的艙內的,正在悠然自得,被老漁民誤以為快要死去,於是從水中抓了起來,而它掙脫了他的手掌,掉進了沙丁魚艙。
那個時候,大部分沙丁魚原本是昏昏欲睡的,沒想到竟然有異類分子跑了進來。頓時,魚群中一片喧嘩。魚兒們紛紛騷亂了,顯得一點也不安分。它們睜大眼睛,神經綳得緊緊的,快速在艙內遊動,打量著眼前的外來客。
不知過了多久,鯰魚還是沒有離去。沙丁魚根本不認識它,它們素不相識。於是沙丁魚像炸開了鍋似的,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看它的那副樣子,肯定不懷好意,我們可要小心一點。”一條大沙丁魚禁不住叫出了聲。
“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只有一條魚,它能怎麼樣。”體型碩大的沙丁魚嗤之以鼻。
“不管怎樣,大家還是小心一點。”又有沙丁魚發出倡議。
沙丁魚哪裡知道,其實鯰魚是無辜的,它被迫離開住處,來到這個陌生之地。鯰魚忐忑不安,惶恐不已,不敢絲毫懈怠,它擔心沙丁魚發起攻擊。
一路上,兩軍對峙,彼此你盯著我,我瞪著你,誰也沒有鬆懈。沙丁魚想要驅逐眼前的入侵者,解除心頭不快。而鯰魚又苦於無路可退,只得硬著頭皮呆在那兒……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老漁民歪打正著,借鯰魚救活了沙丁魚。
鯰魚效應
鯰魚救活沙丁魚的故事,簡單地說明一個道理,不妨稱之為鯰魚效應。
在長期保持固有關係的群體環境中,加入陌生身份的人,會引起群體人員的矚目,帶來刺激性因素,促進環境氛圍的活躍與改變,這就是鯰魚效應。
作為一種自然規律,鯰魚效應普遍存在著。對於人而言,同樣如此。
譬如,在偏僻閉塞的小山村,人們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汽車。有一天,一個人駕著一輛小汽車,來到了小山村。猜想一下,最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人們是對那個駕車的人充滿興趣,還是左看右瞧著那個人駕著的小汽車呢?勿庸置疑,眾人的焦點肯定在小汽車。大家興緻勃勃地打著轉轉,要麼左看一下,要麼右瞧一下,都想弄個明白,小汽車到底是什麼怪物。
如果同樣還是那個人,駕著同樣的那輛小汽車,經常來到小山村。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又會是什麼呢?毫無疑問,人們會向那個人了解小汽車。諸如問他在哪兒買的,買了多長時間,花了多少錢,感覺如何,怎麼駕駛……
鯰魚效應之所以存在,主要來源於新鮮感、陌生感、安全感及危機感,這是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動。就像鯰魚與沙丁魚那樣。當鯰魚來到沙丁魚當中,抬眼看看,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同類夥伴,內心油然升起一股陌生感,擔心自身安全。換了沙丁魚發現異己時,它們則認為對方不懷好意,一定是來惹事生非的,心裡產生了危機感。魚兒們有些緊張,加速遊動。結果呢,水自然活起來了,魚跟著就不死了。
多來幾條鯰魚
鯰魚效應大有推廣應用的實際價值,它能增強組織的生命力。
很多公司慣於使用鯰魚效應,來刺激組織職員,例如日本三澤之家公司就稱得上是高手。經過長期觀察,三澤之家公司發現,大多數企業由三種類型人員組成。一類是不可能缺少的精英,約佔二成;一類是埋頭苦幹的人物,約佔六成;一類是終日無所事事、拖企業後腿的敗家子,約佔二成。如何減少第三類人,增加第一第二類人呢?公司總裁三澤千代治的辦法就是學以致用,大力開展‘鯰魚效應’,故意經常從外聘用一些頭腦聰明、幹勁十足的年輕人,組成公司的主力軍,甚至包括常務董事一級的重量級人物也位於其列。這樣一來,公司上下都有一種危機感,擔心會失去手中的飯碗,因而干起活來,格外有精神。三澤千代治曾說:“其實人也是一樣。由於人員長期固定,公司缺少新鮮感和競爭力,大多數員工容易產生惰性。外來人員加入公司,可以製造一種緊張氣氛與危機環境,企業也就跟著有活力了。”
瞧一瞧,鯰魚效應的威力竟然如此強大,大到可以激活一個組織。如果是多來幾條鯰魚,豈非更好。
我看中國地圖
陝西省石泉縣城關一小 王婧
我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我唱“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但那時我還不知道祖國是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對祖國有了一些了解,特別是,當爸爸、媽媽在我家的客廳里掛起《中國地圖》之後,那像雄雞一樣昂首挺立的中國版圖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激起了我了解祖國的熱情,我常趴在牆上沿著記憶中的印象如饑似渴地尋找著……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雞的頭部找到了富饒的東北,那裡有景色迷人的大小興安嶺。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夏天,草木茂盛、鮮花盛開,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秋天,森林向人們獻出酸甜可口的野葡萄、脆脆的榛子、鮮嫩的木耳和蘑菇,還有人蔘等名貴藥材。冬天,大雪覆蓋了整個森林,景色更是美麗迷人。那裡還有我國第一個特大油田——大慶油田,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油加工基地,也是世界上的大油田之一。大慶油田徹底摘掉了我國“石油落後”的帽子。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雞的背部找到了遼闊的華北。那裡是我國糧食、棉花的重要產地。我國第一顆“東方紅1號”衛星也是在那裡成功發射的。從此,我國便成為繼前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這表明我國的航天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雞的腹部找到了富裕的東南。十四個城市的開放,四個經濟特區的創建,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路。香港——這顆東方的明珠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它的回歸不僅洗雪了我國百年的恥辱,而且向世界證明,中國的綜合國力在日益增強。12月20日,澳門也將回歸祖國。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雞的足上找到了兩顆璀璨的明珠——海南島和台灣島。在那裡,椰子、木瓜、香蕉等熱帶水果到處都是,橡膠、油棕、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遍布全島。在平原地區,一年四季可以種植莊稼,水稻一年可以收三次,花木四季常綠,鮮花四季常開,那裡既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又是一座巨大的萬寶庫。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雞的心臟找到了祖國的首都——北京,它是我國政治、文化、外交的中心,那裡有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有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有歷史悠久的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名勝,更有無數充滿現代氣息的高樓大廈和立交橋。在那裡古老的文化與現代的文明交相輝映。
我找呀找,越找越興奮,越找我對祖國的愛越深。從這張《中國地圖》中,我看到祖國燦爛輝煌的昨天、蒸蒸日上的今天,還彷彿看到了她更加美好的明天。
點評
這篇《我看中國地圖》,先交代有關的情由,再分幾個方面介紹祖國一些地方的特產或特色,最後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希望作結,結構合理而嚴謹。文中如數家珍般地道出許多地方的特產和特色,這對於一位小學生來說,特別值得讚賞。
由此可知,知識豐富是作文的主要訣竅。
(馬拙)
“樓房”儲蓄罐
浙江省慈溪市閹東鎮中心小學 沈曉露
我有一個美麗的“樓房”儲蓄罐,是我七歲那年,爺爺給我買的。
“樓房”的頂上有個長方形的小煙囪,錢該是從煙囪里放進去的。“屋檐”下的窗口上畫著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它那對長長的耳朵向上豎立著,藍藍的長睫毛下有一雙紅寶石般的大眼睛,翹起的鼻子如同一顆熟透了的紅櫻桃,那彎彎的小嘴兒好像一小瓣橘子。小白兔伸出右手,指著屋頂上的煙囪,好像在說:“把錢放到這裡來吧,我一定替你保管好!”樓下住著一隻小熊。那小熊圓圓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小小的鼻子,真逗人喜愛。小熊趴在窗台上,向外張望,是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吧!“樓房”的后側有一扇小門,是取錢的地方。“樓房”的四壁點綴著五彩繽紛的花朵。這樓房彷彿是童話故事裡一座美麗的宮殿。
自從有了“樓房”儲蓄罐后,我與那些魚片啦、話梅啦、牛肉乾啦,就無緣了。每當我把硬幣投進“樓房”儲蓄罐時,小白兔的嘴巴就咧開一下,眼睛轉半圈,好像吃到了新鮮的蔬菜一樣。幾個月過去,“樓房”儲蓄罐變得沉甸甸的了。我捧著“樓房”儲蓄罐,高興地說:“這下子,我可以買我最喜歡看的書了!”
這個“樓房”儲藏罐陪伴我已經四年了,我總是那麼喜歡它、愛護它、感謝它幫助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點評
這是篇文藝性說明文。開頭指明“樓房”儲蓄罐的來歷。第二段說明“罐”的構造與用法。第三段說明有“罐”之後自己改掉了花錢買零食的不良習慣。第四段指出用儲蓄的錢買書讀。結尾總結,點明文章主旨“罐”幫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文章語言形象生動,用詞恰切。尤其是對“樓房”屋檐下窗口上的小白兔和樓下住的小熊的描摹,更是栩栩如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孫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