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油棕的結果 展開
- 棕櫚科油棕屬植物
- 油椰
油棕
棕櫚科油棕屬植物
油棕(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是棕櫚科、油棕屬直立喬木狀植物,高可達10米或更高,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羽片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花雌雄同株異序,苞片長圓形,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雌花序近頭狀,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6月開花,9月結果。
油棕原產非洲熱帶地區。中國台灣、海南及雲南熱帶地區有栽培。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
油棕是一種重要的熱帶油料作物。其油可供食用和工業用,特別是用於食品工業。
拉丁學名:Elaeis guineensis Jacg
油棕
種類:熱帶木本油料作物
油棕的形態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它的故鄉在西部非洲。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無聞地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直到本世紀初,才被人們發現和重視,如今已是世界“綠色油庫”中的一顆明星,成了名符其實的“搖錢樹”。
油棕是世界上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一種木本油料植物。一般畝產棕油200千克左右,比花生產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產油量的近10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稱。
直立喬木狀,高達10米或更高,直徑達50厘米,葉多,羽狀全裂,簇生於莖頂,長3-4.5米,羽片外向摺疊,線狀披針形,長70-80厘米,寬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針刺狀;葉柄寬。
花雌雄同株異序,雄花序由多個指狀的穗狀花序組成,穗狀花序長7-12厘米,直徑1厘米,上面著生密集的花朵,穗軸頂端呈突出的尖頭狀,苞片長圓形,頂端為刺狀小尖頭;雄花萼片與花瓣長圓形,長4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雌花序近頭狀,密集,長20-30厘米,苞片大,長2厘米,頂端的刺長7-30厘米;雌花萼片與花瓣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子房長約8毫米。
油棕
果實卵球形或倒卵球形,長4-5厘米,直徑3厘米,熟時橙紅色。種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
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年平均溫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mm,分佈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平均溫22~30℃的月份有7~8個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乾旱期連續3~4個月的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出現季節性產果。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pH5~5.5的土壤最適於種植油棕。
油棕原產地在南緯10°~北緯15°、海拔150m以下的非洲潮濕森林邊緣地區,主要產地分佈在亞洲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我國引種油棕已有80多年的歷史。現主要分佈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省。
種子開始萌芽后,當其幼根長約1厘米時,播入規格為8厘米×12厘米的營養袋中(移栽基質採用壤土:有機肥:河沙=3:1:1的比例配置,播種前1天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移植於營養袋后覆蓋土,蓋土厚度為1厘米為宜,澆足定根水,搭建遮蔭棚(棚高1.6米左右),搭蓋透光度為75%的遮蔭網,以預防陽光對幼苗的灼傷。
移植:當長至4-5片葉時,移植於40厘米×45厘米的營養袋中(最好是選擇黑色營養袋),以間隔80厘米的株行距成正三角形重新排列。移苗時間應掌握在下午17:00點以後,移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移植一個月後可拆除遮陰棚。育苗過程中,應做好水肥管理:視天氣情況澆水,視苗長勢施肥。幼苗期每周施尿素(或等當量的人糞尿)一次,以每株0.1克的量兌水噴施,每次施肥后結合澆水清洗葉面,避免肥料灼傷嫩葉。苗中期視苗長勢於每株根圈處施NPK複合肥10-15克,乾旱季節追施農家肥,出圃前追施適量草木灰,促進苗木健壯生長,提高定植成活率。
定植:培育為12-14個月生的苗時便可出圃定植,定植時應選擇葉片羽裂早、開叉大、葉面積大、裂片多的壯苗,於雨季初期定植為宜。定植前兩個月進行整地、挖穴,穴規格一般為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每穴施入40千克農家肥作為基肥。每公頃定植165-195株,採用三角形植距,使葉片充分受光,保持最大的同化面積,以減少花序敗育,從而提高產量。
中耕:油棕定植后的管理植后的1-4年為幼齡期,以營養生長為主,在封行以前一定要控制萌生植物,做好中耕除草,每年除草3-4次。葉片盡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葉。2、3齡時,每年每株施有機肥30千克,視長勢可配施化肥,化肥的施用以氮肥為主,適當施磷肥和鉀肥。油棕到六七齡時進入旺產期后,對水、肥的要求強烈,一般每年每株施用有機肥50千克,硫酸銨或氯化銨2-3千克,過磷酸鈣2-3千克,氯化鉀或硫酸鉀1-2千克。
紅棕象甲防治方法
1、加強植物檢疫:在棕櫚科植物調運前,仔細清查莖幹是否被紅棕象甲蛀食,防止購入有蟲植株。一旦發現有紅棕象甲的種苗一律杜絕引進。
2、人工捕捉:對於晨間或傍晚出來活動的成蟲,可利用其假死性,敲擊莖幹將其振落捕殺。
3、塗封孔穴:針對成蟲喜歡在植株上的孔穴或傷口產卵的習性,可用瀝青塗封或用泥漿塗抹,防止成蟲產卵。
4、清除被害植株:發現嚴重被害的植株,應立即挖除,避免成蟲羽化后外出擴散繁殖。
5、藥物防治:紅棕象甲一般在11月底開始至第二年的2月底越冬,在4月至10月為蟲害盛期,在此期間用長鐵鉤將堵在受害植株蟲孔的糞便或樹屑鉤出,用樂果或高效氯氰菊酯500倍液進行整株淋灌,讓藥液浸透到莖幹內殺死害蟲(灌藥時如有成蟲或幼蟲從蟲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燒毀),每7天進行一次。也可在棕櫚科植物的生長點放置15克呋喃丹小包,防止害蟲從生長點入侵。或在危害盛期每15天噴施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殺死蟲卵。對於在莖幹中危害的成蟲,用高效氯氰菊酯50倍液從蟲孔注入,然後用泥密封。平時可結合根部施肥埋入呋喃丹,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呋喃丹以達到預防作用。或採用磷化鋁薰殺成蟲,將磷化鋁藥片用鑷子塞入蟲孔,並立即用濕泥嚴密封堵蟲孔,此法簡便且效果佳。
油棕苗疫病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選擇近水源的地方建立苗圃;
②在4~5月的濕季育苗,將能發芽的種子揪在裝有表土的黑色尼龍袋中,充分淋水;
③旱季利用油棕葉片搭蔭棚,對幼苗進行遮蔭,盡量保持較低土溫;
④避免偏施氮肥,必要時施石灰可降低發病率;
⑤清除和燒毀所有病株。
化學防治:
①用0.2%的福美雙藥液浸泡種子,再用清水洗凈、晾乾,再播種。
②福美雙加敵菌酮淋灌苗圃土壤。
油棕,主要用於提取棕櫚油,殘渣可做動物飼料和生物質燃料。油棕果實熟時橙紅色,成串生長,俗稱油棕果串,果串蒸煮后經人工或機械進行分離,拆分為棕櫚果和棕櫚空果串。棕櫚空果串含水率約60%-70%,經機械破碎和烘乾后,變成絲狀,水分可降低到50%以下,此時可直接作為生物質燃料A投入鍋爐焚燒。
棕櫚果可分為3層,外層為棕櫚果肉,中間層為棕櫚殼,裡層為果仁。棕櫚果肉經壓制后可提取棕櫚油,殘渣為棕櫚果肉纖維,可作為生物質燃料。果仁經壓制后可提取棕櫚仁油,殘渣為果仁粉餅,可作為動物飼料,或生物質燃料。果殼質地堅硬,尺寸均勻,流動性好,水分低,熱值高,是非常好的生物質燃料,可直接入爐焚燒。油棕果實經工藝提取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后,共有四種殘餘物:絲狀空果串、果肉纖維、果仁粉餅和果殼。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油棕的根。
功效:消腫祛瘀。
主治: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經閉腹痛、症瘕積聚。
性味歸經:苦、涼。入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主要產品是棕油和棕仁油。棕油精鍊后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用油脂,但價格便宜。可製造人造奶油;棕油主要用來製造肥皂、潤滑油、化妝品等,也是紡織業、製革業、鐵皮鍍錫的輔助劑等,由於油量高,速食麵麵餅也用油棕的油炸。棕仁油味美,除直接食用和製造人造奶油外,還用於製造高級肥皂、香皂和各種化妝品。此外,棕仁粕是很好的飼料和肥料。果殼可制活性炭,用作脫色劑和吸毒劑。脫果后的空果穗可制牛皮紙,作肥料、燃料和培養草菇等。未成熟的花序割開后流出的汁液,可釀酒、製糖和做飲料。
油棕果含油量高達50%以上,有“世界油王”之稱。一株油棕每年可產油30-40千克,每畝產油可達100-200千克,採用優良品種,小面積一畝產油可高達600多千克。油棕畝產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畝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們譽為"世界油王"。由於油棕的油脂產量特高,且用途比較廣泛,所以,近百年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競相引種,中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也於1926年開始種植油棕。
適於庭園栽培,供觀賞或作行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