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太虛的結果 展開
太虛
近代高僧
太虛(1890-1947),中國現代高僧。俗姓呂,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別號悲華。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
光緒三十年(1904)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同年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1909年隨寄禪參加江蘇省僧教育會,又於南京金陵刻經處祇洹精舍從楊文會學佛經。1911年在廣州組織僧教育會,住持白雲山雙溪寺。時值黃花岡之役,因作詩憑弔,不容於清廷,遂離粵返滬。1912年與同學仁山等創設中國佛教協進會,后中國佛教協進會併入中華佛教總會,被推為會刊《佛教月報》總編輯。撰文宣傳“佛教復興運動”,建立新的僧伽制度。1917年應請至台灣弘法。1918年在上海與章太炎等組織覺社,出版《覺社叢刊》,后改為《海潮音》月刊。1922年創辦武昌佛學院。1925年率佛教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東亞佛教大會,並考察日本佛教。1927年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閩南佛學院院長。1928年在南京發起成立中國佛學會,是年秋出國訪問,歷游英、法、德、比、美諸國,宣揚佛教。與英、法等國學者共同發起,在巴黎籌組世界佛學苑,為中國僧人去歐美傳播佛教之始。1931年在重慶北碚縉雲寺創辦漢藏教理院。1943年組織中國宗教徒聯誼會。抗戰勝利后,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任。1947年病逝於上海玉佛寺。
太虛法師對法相唯識深有研究,並主張把唯識思想應用於現實社會。主要著作有《真現實論》《法相唯識學》《起信論研究》《整理僧伽制度論》《太虛大師寰遊記》等,門人輯有《太虛大師全書》行世。
一是整頓僧團,改革僧伽制度。也就是要從出家的主持僧(僧團)和在家的居士正信會兩方面來整頓和振興佛教。他積極支持和協助各地信眾組織成立佛教正信會,為廣大信眾講經說法。他主張以五戒十善作為在家信眾的根本,培養善美的人倫道德,改善社會風尚。1913年,太虛在寄禪和尚的追悼會上,針對當時佛教叢林存在的積弊,就提出了“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要求革除鬼神迷信,積極倡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國家社會;教改革僧眾的生活、組織制度,建立起適應時代需要的住持僧團;將按法派繼承寺廟遺產的舊規變為十方僧眾公有制,並作為供養有德長老,培養青年僧伽,興辦佛教事業之用。
二是提倡“人生佛教”,其內容是引導大眾由“人乘”起行,簡別天乘、聲聞,以契合時代機宜,由人道的殊勝養成完滿的人格;引導大眾修六度四攝,統攝大乘諸法,以勸發菩薩行,通過踐行圓漸之教而非圓頓之教來引發菩提心;要以趨向佛乘為歸極,以成佛為宗旨,最終由此來實現人間凈土。
太虛法師的“人生佛教”理論與他對於僧伽制度的改革互相呼應,對於當時及後世中國佛教的發展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