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2年謝晉執導的體育題材喜劇電影

《大李小李和老李》是天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體育題材喜劇片,由謝晉執導,劉俠聲范哈哈、姚德冰等主演,於1962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肉類加工廠的大李和小李想方設法帶動工人參加運動,卻得不到車間主任老李的理解,經過一番挫折后,老李終於改變想法積極參加鍛煉的故事。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某肉類加工廠工會主席大李熱心社會公益活動,是一名先進工作者,但因不注意參加體育鍛煉,故健康狀況不佳,一有陰雨天就腰酸背痛,綽號叫“氣象台”。車間主任老李也不喜歡體育活動,而他的兒子小李卻愛體育勝過愛工作。大李被選為廠體協主席,也開始參加體育鍛煉,並因動作不協調,鬧出不少洋相。但老李卻擔心體育活動會妨礙生產,勸大李的妻子秀梅去說服大李。不料秀梅反被大李說服,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大李請老李一起去做廣播操,老李以要到冷藏庫檢查工作逼開。不料,小李卻無意中將大李關在庫中,大李冷得受不了不自覺地做起廣播操來。後來,在大李的動員下,老李參加了體育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並慢慢成為太極拳愛好者。在一次體育運動會上,秀梅奪得了自行車比賽的冠軍,老李踴躍參賽。全廠的體育活動從此蓬勃發展。

演員表


演員角色配音
劉俠聲大李馮奇(普通話配音)、徐崢(滬語配音)
范哈哈老李陳述、舒悅(滬語配音)
姚德冰小李鄭愷(滬語配音)
關宏達大力士曹可凡(滬語配音)
蔣天流秀梅奚美娟(滬語配音)
尤嘉小辮子姑娘茅善玉(滬語配音)
文彬彬理髮師于振寰、錢程(滬語配音)
俞祥明王醫生姚勇兒(滬語配音)
張小玲描雲唐嫣(滬語配音)
嫩娘近視眼俞紅(滬語配音)
王子平太極拳老師喬榛(滬語配音)
汪宗良舉重教練
任正佳大虎
王小剛二虎
石小滿三虎
傅明正四虎
孫文錚小虎

職員表

製作人丁里
導演謝晉
副導演(助理)陳嬋
編劇於伶、葉明、謝晉、梁延靖、伍黎、姜榮泉
攝影盧俊福
配樂吳應炬
剪輯吳樹萌
配音導演喬榛(滬語版配音總導演)
藝術指導吳孝明(滬語版)
美術設計王月白
造型設計李萍
錄音龔建清、詹新(滬語版)
體育指導張其正
動畫設計徐景達
演奏上影樂團
指揮陳傳熙
方言指導錢程(滬語版)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大李
大李
大李
演員 劉俠聲
富民肉類加工廠的工會主席。凡變天必腰疼,外號“氣象台”。積極樂觀,工作認真,群眾關係好,在工人中有威信。被推選為體協主席后,他帶領工人和幹部開展群眾體育活動,耐心誠懇地幫助小李說服老李,主動請老李、大力士參觀體育表演,培養他們的興趣。由於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他的身體也變得健康,甩掉了“氣象台”的帽子。
老李
老李
老李
演員 范哈哈
富民肉類加工廠的車間主任,早年喪妻,一手帶大兒子小李。性格耿直樸實,重事實,不相信空話,但思想方法比較主觀、固執,容易急躁,組織能力差,有些婆婆媽媽。一開始他對體育缺乏正確認識,不支持大李的工作。後來被大李的精神所感動並在事實的教育下,思想發生轉變,一個人偷偷練起太極拳來,成為體育積極分子。
小李
小李
小李
演員 姚德冰
老李的兒子,富民肉類加工廠的青年工人,體育積極分子,愛體育勝過愛工作。熱情、直率、憨厚,做事不拐彎,毛手毛腳。和父親相依為命,感情深厚,但也有些怕父親,而與大李很要好。因為熱愛體育運動,因此與輕視體育的父親、大力士產生矛盾。
大力士
大力士
大力士
演員 關宏達
富民肉類加工廠的工人,力氣大,工作能力強,思想簡單,耿直粗魯,不太愛動腦筋,比較驕傲好勝,有時自作聰明,愛說怪話,但不是有意識地挑撥是非。自覺身體很棒,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口頭禪是“三五百斤沒問題”。
秀梅
秀梅
秀梅
演員 蔣天流
大李的妻子,二人共過患難。溫存善良,勤勞堅韌,粗活兒細活兒都能幹。自從在大李動員下學習騎自行車后,她變得越來越健壯和富有朝氣,而且成為了區代表隊的自行車運動員。
描雲
描雲
描雲
演員 張小玲
家住葉塘鎮的農村姑娘,小李的女朋友。她大方爽朗,愛笑,無憂無慮,聰明,很懂事,是個養豬能手。和小李一樣喜歡體育。
小辮子姑娘
小辮子姑娘
小辮子姑娘
演員 尤嘉
新華書店的店員,也是體操運動員。稚氣,反應敏捷、機靈,做事比別人快一拍,動作柔和優美,輕盈而有彈性。碰到來書店買廣播操圖解的大李后,熱情地為他演示廣播體操的動作。
理髮師
理髮師
理髮師
演員 文彬彬
富民肉類加工廠的理髮師,話多,鬼點子多,閑事管得多,有時愛瞎起勁。他精力飽滿,興趣廣泛,不過會說、會看、不會練。作為小李的知己,他熱情地支持小李的鍛煉小組。

幕後製作


拍攝緣起

1958年,黃佐臨把滑稽戲《三毛學生意》搬上銀幕,當時還是青年導演的謝晉看過影片后,深為片中滑稽戲演員的表演和他們創造的喜劇效果所折服,產生了要為這些喜劇演員拍一部喜劇電影的想法。
1962年,“三年困難時期”接近末期,再加上之前的“大躍進”和“反右”運動,上海文藝界大傷元氣。時任中宣部部長的陸定一到上影廠視察,指示上影廠要拍一些喜劇。於是上影廠決定同時推出三部喜劇。當時,恰逢紀念毛主席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十周年。編劇於伶在一張報紙上看到龍華肉聯廠獲得市級體育鍛煉先進的報道,其中介紹道肉聯廠工會主席帶領大家曬太陽,做工間操,保持健康。於是,於伶帶著幾位編劇下工廠深入生活,寫出了劇本《大李小李和老李》 。導演謝晉接到拍攝任務后,一邊改劇本,一邊就想到了那些滑稽戲演員,決定邀請他們出演影片。

滬語版製作

該片在拍攝時是採用滬語對白的,但由於成本有限,未能同期錄音,後期採用普通話配音,不過台詞中還是留有滬語方言的痕迹,如結尾語氣詞多用“吶”、“啊”、“是伐”。謝晉生前一直有錄製滬語版的想法,卻未能實現。2018年,在謝晉導演逝世十周年之際,上影集團、上海電影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決定修復該片並錄製滬語版,在電影節上放映。
在籌備階段,配音導演喬榛與方言指導錢程邊看電影邊整理滬語台詞,在給角色設計滬語台詞時,他們儘可能還原20世紀60年代的的上海話,而且使之與人物的性格相稱。同時,為了豐富影片,滬語配音版中還加入了蘇北上海話、寧波上海話、本地帶有口音的上海話,比如,理髮師是蘇北口音,而醫生則帶有寧波口音。為了把人物的個性通過滬語的特點表現出來,原版中的“大力士”,在滬語版中變成了“大塊頭” 。
由於1962年時電影是單聲道的,無法在21世紀的影院放映,所以除了配音外,滬語版全部重新錄製聲音。原版的樂譜找不到了,製作方就請音樂學院的老師根據電影中的音樂記譜,然後重新演奏,各種聲效也是重新擬音的。

幕後花絮

• 該片是謝晉電影生涯中執導的唯一一部喜劇影片。
• 該片拍攝時,正逢國家處於物資困難時期,而為表現大李從“病怏怏”到鍛煉後身體日益強壯,劉俠聲需要迅速增肥。為了幫助他,謝晉把自己僅有的幾張高級知識分子才享受得到的“文藝會堂就餐券”全給了劉俠聲,但也是杯水車薪。最後,劉俠聲把家中唯一的紅木桌椅賣掉,換來錢給自己“補充營養”。
• 滑稽戲演員嫩娘在該片中客串了高度近視的中年婦女,而2018年的滬語版里為同一角色配音正是她的親生女兒。
劇照
劇照

作品評價


該片圍繞老中青三代三個性格不同但姓氏一樣的人對體育運動的不同態度展開,通過他們的發展變化,展開故事情節和衝突,具有濃厚的喜劇色彩,引人發笑的同時又促人思考。影片也展現了一貫擅長正劇和悲劇的導演謝晉對於不同類型的把握。(時光網評)
該片通常被認為是謝晉導演電影中分量極輕,屬於小品式輕喜劇,又兼體育題材,遠離政治,只是顯示了謝晉的幽默感和處理喜劇題材的能力。其實,該片看似簡單,卻能闡釋出多種意義,對於中國喜劇電影觀念的開拓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大陸兩種主要喜劇形式——諷刺喜劇與歌頌性喜劇的結合。在喜劇電影表現形式方面,既是對上海喜劇電影傳統的繼承,也是對於現代喜劇觀念的開拓。一些頗具現代感的喜劇因素在多年之後仍令人感到新穎獨特,閃爍著智慧的火花。該片用一種輕鬆的方式討論了一些嚴肅的問題,而且具有超前性,例如民主與專權的對立。在藝術方面,導演有意識地借鑒了好萊塢喜劇的成功經驗,例如大力士與老李的體型搭配形成視覺對比,產生喜劇效果,而且,不僅在視覺造型上形成對比,在性格塑造方面也有所區別。在動畫與畫面結合方面,該片也進行了藝術探索,在片頭出現動畫,提示這是一部喜劇,不要用正劇的方式看待,這在當時的中國來說是有創造性的。該片最獨特的藝術創新是對於非寫實因素在現代喜劇中的運用。標誌性段落是老李和大力士為逃避做操而進入冷庫的一段戲,創作者嘗試用誇張的手法進行一種非寫實的實驗,可以看作是怪誕喜劇的雛形。(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胡克評)
劇照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