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奎
孔憲奎
孔憲奎,1951年11月生,高級經濟師。1973年入伍,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孔家村黨支部書記、泗水澱粉廠黨總支書記兼廠長、楊柳鎮黨委副書記。現任楊柳鎮黨委副書記、山東柳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2年獲省“外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3年獲省“農民企業家”稱號,1994、1995年,先後被評為市“優秀黨員”“勞動模範”,1994年至2001年為市人大代表。
1977年6月任孔家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后,帶領全村幹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十三屆全會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1978年建起了泗水縣楊柳澱粉廠。他帶領全廠職工,奮力拚博,積極開拓,規模進一步擴大,於1988年擴建成為泗水縣澱粉廠,同年與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建成藝豪澱粉製品有限公司。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柳絮”商標美譽的提升,市場需求量大增,於是在1996年組建成山東柳絮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與時俱進改製成為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成為財政參股投資的中外合資企業,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黨委書記。在他的領導下,公司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創匯1281萬元,利稅6700萬元。
一、帶領企業,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加強自主創新。
堅持以創建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為主導,奉承“安全放心、精品誠信”食品的理念,突出以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為總抓手,加大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機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農科院、山東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橫向技術協作力度,發展成為如今集農、科、工、貿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的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已開發研製出機制、手工兩大產品系列,圓粉、直粉、扁粉、方便濕等10餘個品種。
1、2002年和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聯合建立了“魯中南地瓜脫毒中心”並成功開發培育了脫毒地瓜-濟薯15號甘薯,己通過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薯2003002》。
2、2003~2004年和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研究開發了保質期長,食用安全方便的粉絲(粉條)新品種-方便濕粉絲(粉條),該項研究突破了傳統粉絲(粉條)的加工方法,攻克了方便濕粉絲(粉條)加工中的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外該項領域的空白,達到國內外首創,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兩項專利產品。該項成果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目前該項目建成投產,總投資1.02億元,年加工能力2萬噸,年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利稅2726萬元,新增就業人員300餘人。
3、2003年和曲阜師範大學化學系合作成功研發了複合高分子有機化合物(CMCS)。該產品以甘薯粉渣為主要原料,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日用化工,膠粘劑和塗料等行業中,使公司的廢物得到了綜合利用。該項成果己取得省級科學技術成果鑒定並被認定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3EA740070)。
4、同山東省科學院合作研發利用粉渣生產“膳食纖維素”的研發生產、同曲師大合作的“改性澱粉多糖熱敏低塗層增滑”、地瓜塊根粘液蛋白、粉渣檸檬酸、粉渣檸檬酸鈣、細胞液保健食品膠囊等項目正在研發中試中。
二、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不斷深化產業化經營新內涵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在不斷增加,能夠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以及三廢的綜合利用等方面盡其所能做到最好,這不僅是一種社會義務,同時也是產業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利豐食品有限公司不斷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力度,先後投資了5700萬元進行了鍋爐改造,一次性淘汰了13台小鍋爐,新上了兩台35噸的新型節能鍋爐和3000千瓦的背壓發電機組,利用加工澱粉后的甘薯廢渣替代燃煤發電,每年可減少燃煤1萬多噸,增加發電1500萬度,不僅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針對產品所產生大量廢水這一問題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建起了日處理4000噸廢水的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所有廢水的達標排放;不僅如此,一個花費500多萬元建成的沼氣生產裝置,對部分廢渣、廢液通過生產沼氣,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基本實現廢渣、廢液的超低排放,真正達到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
在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下,利豐公司提出了抓住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加快結構調整,加快優化生產布局,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平穩發展的發展戰略。與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合作,在泗水縣經濟開發區規化建設了柳絮國家甘薯高科技產業園,產業園佔地面積500畝,由甘薯全利用研發中心、甘薯新型健康食品加工、高科技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和專家公寓五個區域組成。研發中心設有全國最先進的甘薯全利用實驗室、中試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由公司與國家有關的甘薯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進行甘薯全利用的技術研究與開發;甘薯新型健康食品將形成飲料、烘焙、膨化三大系列若干個品種;高科技產品將重點推出蛋白、多糖、膳食纖維等高端保健品種;倉儲物流將建成10萬噸保鮮庫並形成年周轉量100萬噸的現代物流能力,同時每年向基地薯農提供2萬噸優良甘薯品種。
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0億元,2011年6月19日開工建設,現已完成投資3億元,已開工建設了研發中心、數字保鮮倉庫、新型健康食品車間、配套冷庫、成品倉庫等,數字保鮮倉庫已經投入運營,2015年,全部項目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將突破20億元以上。
三、以促進農業發展,發展外向型經濟為目標,努力開研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
1、搞好農業產業化建設
公司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優勢,以“公司+農戶”基本模式發展地瓜種植基地,積極引導農民利用科技致富。
(1)向農民積極推廣地瓜繁育脫毒中心選育成功的新品種-濟薯15號,據全省部分地市大面積示範推廣表明,平均增產30﹪以上,有些地塊最高可增產兩倍,品質也有了較大提高,目前脫毒地瓜己引發了地瓜生產新的技術革命。該項技術成果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2)服務好農民,保障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收入。
公司充分利用泗水地瓜這一特有的農產品,先後建立了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地瓜基地,並獲得了證書。為了進一步提升泗水地瓜的產量和品質,及其產品增值,做強做大地瓜產業鏈,保障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環保、安全、衛生,創收創匯,“農企雙贏”。更新經營觀念,採取“兩條腿走路”,即在抓好澱粉、粉條加工生產的同時,加大食用鮮地瓜的生產、銷售的力度,加速發展特色產業,又好又快的爭搶“兩種市場”,擴充和站穩國內外市場。
公司為了進一步開發泗水甘薯特色產業,把甘薯產業鏈拉長、做大、做強,富民強企,壯大縣域經濟,公司在原有無公害、綠色、有機甘薯基地的基礎上,又與山東省農科院、中國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中國甘薯作物研究所協作共建國家級甘薯標準化示範基地30000畝,以此樣板帶動全縣甘薯產業的發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基地的建設,成立了“泗水縣甘薯區域標準化建設基地指導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操作由利豐公司實施,公司計劃在近三年內投資3000萬元,建成國家級一流甘薯基地。公司相繼成立了基地建設領導班子,並組建了“泗水利豐地瓜產銷協會”、“泗水縣利豐甘薯研究所”和“柳絮甘薯種植合作社”,由專門從事地瓜栽培技術服務人員15人,為農民上門服務和現場指導。
2009年分別於10月和11月組織了兩次國家級甘薯產業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產銷協會積極申報的“泗水地瓜”已榮獲國家農業部頒發的“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地理標誌範圍涵蓋全縣境內13個鄉鎮、街道1.66萬公頃的面積。
為了擴大泗水生態縣和“泗水地瓜原產地”在全國的美譽度,推廣甘薯優質、安全、高效種植技術,促進甘薯產業發展,鼓勵甘薯加工企業將種植基地作為第一車間,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在他的策劃下,由中國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和公司聯合開展了兩屆“柳絮杯”甘薯高產競賽活動,在全國甘薯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2、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市場並佔領市場。
在銷售網路建設上,公司下大力氣開拓兩個市場,採取兩條退走路的措施。開拓兩個市場:一是澱粉型甘薯製品國內外市場開拓,二是食用型甘薯國內外市場。兩條腿走路是:在堅持走好優質粉條產品路子的同時,又好又快的走出食用(鮮食)優質甘薯的路子。開拓食用甘薯優質產品新途徑,很適應國內外市場的要求。
近年來,企業依靠20多年建立的銷售渠道和良好的售後服務水平,國內國外市場進一步擴展。國內市場主要銷往北京、天津、哈爾濱、大連、蘇州、杭州、上海、南京、福州、深圳、成都、西安等二十多個省市和地區,柳絮牌粉絲(粉條)顯示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國外市場己覆蓋韓國、日本、美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公司加大了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
第一、在韓國、阿聯酋設立了辦事處,負責產品銷售的日常事務,收集顧客的反饋信息、及時回應並解決顧客投訴事件。
第二、採取和國外著名企業共同開發、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策略,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努力開發高擋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奉獻安全、放心、精品、誠信的食品,
第三、利用國外大公司的市場運作經驗和銷售網路及產品質量的優勢,公司的國外市場的銷售額逐年提高,年增幅15﹪以上。
第四、08年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產品出口受阻,根據國家政策趨向,及時調整市場戰略,把原來產品70%出口調整為70%內銷,為此,公司在全國市場上實行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渠道、統一指導價格戰略,使柳絮牌粉條很快在全國很多主要城市打開了市場,並取得了較好業績。目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持續旺銷,產品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2010年繼續鞏固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在國內,以品牌帶動產業體系建設,進而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促進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為了又好又快的開拓好國內市場,公司在濟南設立了國內貿易部,依品牌戰略、精品、誠信的理念,利用三種模式首先打造三個樣板市場,即以濟南為代表的山東市場;以福州為代表的福建市場和以長沙為代表的湖南市場,然後以柳絮特色的市場模式開拓全國市場,依託強有力的基地優勢和生產優勢及品牌影響力,實現將好產品留給中國人吃這樣一個理念。
3、做好社會責任工作
公益事業水平的高低,是檢驗一個社會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否和諧健康的刻度表。公司建廠以來一直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關注企業內部全體職工的利益和社會廣大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每年將利潤的2%作為救助基金,用於弱勢群體和社會慈善事業的資助。公司為了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和職工簽定了勞動合同,為職工辦理了勞動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女職工的生育保險,為外來職工解決住宿和子女入托問題。關愛弱勢群體,對傷殘人員、貧困家庭子女入學等進行援助,為了鼓勵學生學習,每個考上大學的進行2000元獎勵;為了幫助困難學生,每生進行500元補助。每年對老弱病殘戶給予1000元補助。另外對社會的突發災難、軍隊建設、消防事業等貢獻力量。
1、解決農民吃水、住房、行路難題
該同志能夠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對開展“民企幫村”活動認識深刻,工作落到實處,在公司資金比較緊缺的情況下,他仍積極幫助附近村在進行舊村改造、新村規劃,先後投資2688萬元,在泗水縣率先建設小康樓36400平方米,使孔家村的280戶村民住上了二層樓房。入戶率達90%,人均住房面積56平方米;新修水泥路面8條,長達10公里,解決了農村的行路難問題,使農民收種不再犯難;為楊柳、東朱、郝家村、潘家莊、孔家村五村架設了來自泗水城,長達20000米的自來水供水管道,使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吃上了自來水。09年又投資160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社區服務中心,配套了休閑、娛樂、購物、醫療衛生、託兒所、治安設施,解決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根據新農村規劃,進行土地置換,將村莊改造置換出的400畝土地用於發展現代農業,有利的促進了農民增收和“三農”建設步伐。
2、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
公司駐地楊柳鎮地處丘陵,地質屬於第三系紅砂岩,富水性差,靠地下水無法滿足農田灌溉,作物產量受天氣因素制約,因此,為了完成“十一五”規劃,搞好“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保證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大蒜等作物穩產高產。07年公司投資400餘萬元開挖利用廢棄的舊河道,建設蓄水30萬方的攔蓄工程,將公司達標處理的廢水和雨季的水儲存起來,解決了孔家村、小廠、老官村、東朱家村、郝家村、楊柳村等周邊村的農田灌溉問題。使楊柳鎮擴大水灌面積近3000畝,受到農民的歡迎。
3、為農民創收出力
為使廣大薯農切實受益,公司把農產品價格提高。去年收購鮮地瓜1.5億斤,平均每市斤提價0.06元,使廣大種地瓜農戶不增產而增收900萬元,每畝地瓜比常年增收300元,人均純收入增加260元,農民高興的說:種一畝地瓜比種1畝半棉花或兩畝花生還多收近100元。
4、構建和諧農村
楊柳鎮遠離縣城20公里,為構建平安泗水、平安農村,公司成立治安小組,配合楊柳鎮政府做好本鎮及公司治安工作,公司自成立以來,楊柳鎮未出現一起刑事案件。受到了縣委、政府的好評。
5、解決農民就業
公司規模逐年擴大,現在為農村安排2140人就業,人均年收入10000元,同時帶動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
該同志工作30年來,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本色,率先垂範,帶領公司廣大員工,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團結進取,勤奮拼博,改革發展。奉獻著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熱,30年來沒有抱怨、沒有索取、無怨無悔!這就是一個普通工人的真實寫照,這就是一個企業帶頭人的執著追求,這更是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無悔選擇,關心集體的太多,考慮自己的太少!正是有這樣的帶頭人,2005年企業獲得了“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由於成績顯著,集體和個人都榮獲了許多美譽。其個人被授於“山東省優秀農民企業家”、“山東省《在外國專家工作中成績突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濟寧市職工勞動模範”、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外經貿先進工作者”、“二00五年度功勛民營企業家”、“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優秀企業家”等稱號。
目前利豐公司在孔憲奎同志的帶領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升效益。攻佔產業鏈高端市場,增強企業發展實力,實現產品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的升級轉型,促進企業快速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