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

應用性能管理

在信息科學和系統控制領域,APM致力於監控和管理應用軟體性能和可用性。通過監測和診斷複雜應用程序的性能問題,來保證軟體應用程序的良好運行(預期的服務),APM已經商用。

基本定義


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應用性能管理,對企業系統即時監控以實現對應用程序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的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應用性能管理是一個比較新的網路管理方向,主要指對企業的關鍵業務應用進行監測、優化,提高企業應用的可靠性和質量,保證用戶得到良好的服務,降低IT總擁有成本(TCO)。一個企業的關鍵業務應用的性能強大,可以提高競爭力,並取得商業成功,因此,加強應用性能管理(APM)可以產生巨大商業利益。
APM的覆蓋範圍包括五個層次的實現:終端用戶體驗,應用架構映射,應用事務的分析,深度應用診斷,和數據分析。

主要功能


應用性能管理主要功能如下:
監測企業關鍵應用性能:過去,企業的IT部門在測量系統性能時,一般重點測量為最終用戶提供服務的硬體組件的利用率,如CPU利用率以及通過網路傳輸的位元組數。雖然這種方法也提供了一些寶貴的信息,但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因素--最終用戶的響應時間。現在通過事務處理過程監測、模擬等手段可真實測量用戶響應時間,此外還可以報告誰正在使用某一應用、該應用的使用頻率以及用戶所進行的事務處理過程是否成功完成。
快速定位應用系統性能故障:通過對應用系統各種組件(資料庫、中間件)的監測,迅速定位系統故障,如發生Oracle資料庫死鎖等問題。
優化系統性能:精確分析系統各個組件佔用系統資源情況,中間件、資料庫執行效率,根據應用系統性能要求提出專家建議,保證應用在整個壽命周期內使用的系統資源要求最少,節約TCO。
新應用性能管理環境的一個關鍵特性是部署在需要的地方:靠近服務。有多種方式來實現這一點:
虛擬機管理程序環境中,監控空間內虛擬機的響應時間和資源消耗情況;
在沒有管理程序(例如專用物理伺服器)或管理程序遙不可及(即在IaaS環境)時,在操作系統上運行;
在容器內;
在Java或.Net應用伺服器環境內;
在終端用戶設備,連續或按需即時下載。

最新發展方向


如果這還沒有讓APM足夠模糊,現在又出現了另一種新方法,即基於網路的APM,這是一個無代理系統,它充分深入到現有網路設備,觀察整個企業內的網路內容和流量,分析應用響應時間,並使用有線協議識別錯誤。這有別於傳統的APM方法,傳統方法通常使用安裝在應用伺服器的代理,從IT環境選定的幾個點(包括區域網、廣域網和任何相關資料庫)獲取性能指標樣本,以確定哪裡的傳統應用出現了問題。
雖然從其優勢來看,基於網路的APM仍然有限,因為它通常用於查看應用在網路的節點之間需要走多遠,但重要的是,很多供應商正將其包含在APM工具套件中。2015年開始,APM供應商推出的工具產品更加深入應用,包括基於用戶響應時間的用戶體驗分析、業務交易分析、業務系統視圖分析、故障定位分析等。

下一代


新一代APM:讓整個IT團隊參與應用性能監控。
好的APM可以讓IT組織中原本孤立的各個方面集中在一起,比如自動生成準確的業務應用系統組件關係視圖、關係視圖實時更新、準確掌握應用訪問邏輯關係等。APM工具可以幫助那些原本一直局限於監控自身領域的管理員,使他們成長為理解應用及其支持基礎架構的更有戰略價值的性能管理專業人員。
此外,軟體即服務提供商也希望有一些不需要指派專職應用管理專業人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