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葯期

動物從停止給葯到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

休葯期,也叫消除期,是指動物從停止給葯到許可屠宰或它們的乳、蛋等產品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休葯期是依據藥物在動物體內的消除規律確定的,就是按最大劑量、最長用藥周期給葯,停葯后在不同的時間點屠宰,採集各個組織進行殘留量的檢測,直至在最後那個時間點採集的所有組織中均檢測不出藥物為止。

影響因素


休葯期隨動物種屬、藥物種類、製劑形式、用藥劑量、給葯途徑及組織中的分佈情況等不同而有差異。經過休葯期,暫時殘留在動物體內的藥物被分解至完全消失或對人體無害的濃度。
不遵守休葯期規定,造成藥物在動物體內大量蓄積,產品中的殘留藥物超標,或出現不應有的殘留藥物,會對人體造成

潛在危害


一是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作用。丙咪唑類抗蠕蟲葯殘留對人體最大的潛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變作用。砷製劑、喹惡啉類藥物都已證明有“三致”作用。二是激素(樣)作用。獸用激素類藥物殘留,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激素水平,並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現為兒童早熟、兒童異性化傾向、腫瘤等,使人出現頭痛、心動過速、狂躁不安、血壓下降等癥狀。三是過敏反應。常引起人過敏反應的藥物主要有青霉素四環素類、磺胺類等藥物。牛奶中如果含有青霉素或磺胺類藥物,可使人發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四是環境污染。獸葯及其代謝產物通過糞便、尿等進入環境,被環境中的生物富集,然後進入食物鏈,同樣危害人類健康。

基本條例


由於休葯期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國家歷來十分重視休葯期的管理。
藥品休葯期的規定:到目前為止,只有一部分獸葯規定了休葯期,由於確定一個藥品的休葯期的工作很複雜,還有一些藥品沒有規定休葯期,也有一些獸葯不需要規定休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