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魚口鄉

中魚口鄉

中魚口鄉,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位於南縣育樂垸境內東側。2002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財政總收入54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魚口鄉常住人口為35095人。

中魚口鄉簡介


中魚口鄉
中魚口鄉
中魚口鄉位於南縣育樂垸境內東側,北抵南洲鎮,南與三仙湖鎮接壤,西有南茅運河與游港鄉分界依連,東臨沱江與烏咀、沙港市鄉隔河相望,屬洞庭湖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四周高中間呈“鍋底”狀。本鄉由原中魚口鄉和游港鄉合併組建而成,主要企業有陶家湖建材廠、黑鴨子蚊香廠、朝陽蔬菜製品有限公司、凱利特種水產養殖公司。

行政區劃


中魚口鄉下轄村:
小北洲村北嶺村曙光村紅光村農場村常東村廣伏村常西村五星村四百弓村石碼頭村大路村下魚口村永慶村中魚口村同洲村復興村建安村小蘭洲村北坦洲村
全鄉積雨面積79185畝,其中耕地48000畝(旱土19200畝、水田28800畝),養殖水面面積6400畝,有農戶6674戶、農業總人口26281人,4個漁場和1個居委會。縣屬棉麻總公司班咀軋花廠和南縣六中位於境內。
2002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1.2億元,財政總收入54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元。2000年以來,曾榮獲全縣“鄉鎮人大工作先進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稱號,兩次獲“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稱號。
中魚口鄉是個以糧、棉生產及水產養殖為主的純農業鄉鎮。糧、籽棉、油、麻常年產量分別為15000噸、1000噸、600噸、400噸,年總產常規淡水魚為主的水產品2000噸,出欄生豬13000頭,出籠雞50000羽、鴨2000羽。近年來,鄉黨委、政府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投入,農業結構日趨合理,生產效益不斷提高。
湘晚秈11號、13號等優質稻,農雜62、湘雜棉3號等優質棉,湘雜油一號等優質雙低油菜得到大面積推廣;鱉、河蟹、黃牯魚、珍珠等名貴水產品養殖初具規模,養殖面積達到2000多畝;逐步形成常東、常西2村西瓜種植,石碼村瘦肉型生豬養殖,小南洲村牛羊養殖,建安村和曙光村速生楊種植等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種養格局。初步建成水產養殖、優質稻、優質棉、優質麻、瘦肉型豬養殖、牛羊養殖六大基地。

特色農業


該鄉有水面8000餘畝,其中鄉屬6000畝,分屬上湖、中湖、下湖、湘湖四大漁場,但由於管理體制不順,債務包袱沉重(達120多萬元),水產品市場低迷,每年上繳財政的收入寥寥無幾。從2002年初起,該鄉即決心以發展水產業為突破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是轉變管理體制。撤消代表政府行使管轄權的鄉水產養殖公司,公司及場幹部由原來的17人精減為9人,這樣一來,大大地節約了開支,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長遠規劃,大膽開發。該鄉制定了招租與開發並舉,開發與調蓄兼顧,近期與長遠結合的水面綜合開發戰略。近兩年該鄉投資40多萬元相繼開發大湖1800畝,開發后,承包費每畝平均可提高100元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可為財政增收近20萬元。三是築巢引鳳、借力發展。2002年至今,該鄉竭力改善水產養殖條件,共引進浙江等地客商17人來鄉投資養殖珍珠、河蟹等,共承包水面4000多畝,已實現投資1000餘萬元。四是推廣科技、發展特色。該鄉在保持常規魚類養殖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實施科教興辦戰略,在大力發展珍珠、河蟹養殖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推廣黃顙魚魚主養、套養、魚鱉混養等高效特種養殖模式,引進和推廣名優特新品種11類,推廣新技術26項,養殖效益大大提高。今年,該鄉特種水產養殖面積突破4000畝,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特種水產”之鄉。近幾年來,該鄉水產品總量和產值也大幅度上升。今年,全鄉水產品總量達5000噸,財政創收80萬元。

民營工業


全鄉共有民營企業25家,主要涉及到四大行業,其中鞭炮生產廠7家,建材營銷場6外,木材加工廠7家,大米加工廠5家。民營工業總產值達1000多萬元,從業人員800多人,每年上交利稅15萬元。特別是值得一提的是鞭炮加工業,7個廠家分別分佈在石碼頭、北檔子兩村,他們充分發揮了基地的龍頭作用,其功能已輻射到兩個村的大部分農戶,有近百戶農戶共購置打筒機180餘台,從事專業運輸的農戶有3戶。常年參與打筒、灌藥、插引、編織、打包的農戶有700多人,生產模式已由動去的分散型轉變為運輸、加工、銷售一條龍生產,並逐步向集約型發燕尾服。目前,全鄉每年生產成品鞭炮20萬件,產值逾600萬元,利潤近100萬元,上交利稅8萬元,產品在本縣佔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石碼頭、北檔子也成了兩個遠近聞名的“鞭炮村”。同時,在該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組織下,鄉內成立了鳴炮管理協會,由業主自己組織起來,管理自己、服務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城鎮建設


班嘴集鎮是該鄉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發發展的新集鎮,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集鎮並未實現按規劃如期發展,到2001年,仍有不少土地閑置,集鎮建設僅見雛形。2002—2003年,該鄉決定下大力氣啟動班嘴集鎮建設。首先,他們以全新的思維為班嘴集鎮重新定位。明確提出“中心”集鎮和縣城“門戶”集鎮的概念,要打造大班嘴經濟圈。重新定位后,該鄉又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是完成政府搬遷,2003年,該鄉籌措資金80萬元,新建辦公樓,完成了歷時8年之久的政府機關遷址,使班嘴集鎮成為了該鄉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二是投資20萬元,完成了兩條主街道路面硬化,進一步完善了配套設施;三是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有效地激起了民間投資的熱情;四是組織群眾投資投勞,3年間,周邊村共興修水泥公路25公里,耗資近百萬元,完善了交通網路。這樣一來,班嘴集鎮開發迅速啟動,土地升溫。2002—2004年,集鎮土地出讓共為財政收入40萬元。目前,集鎮共有人口1200多人,商業網點6個,個體工商戶85戶,全鄉商品零售額1800萬元,每年可上交利稅近10萬元。

中魚口鄉修復垸內水域生態


南縣中魚口鄉大興渠兩旁站滿了戴紅領巾的小學生,一場別開生面的“放魚”比賽在這裡舉行。50個大盆一字排開,近2萬尾魚苗活蹦亂跳。比賽開始,小學生們爭相將這些由縣、鄉政府購買的魚苗,舀放到溝渠里。人工放流,這是南縣修復垸內水域生態的一項重要舉措。
位於洞庭湖“鍋底”的南縣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近些年,水域生態環境令人擔憂,垸內溝渠湖泊里魚蝦越來越少。網友“洞庭漁夫”給縣委書記、縣長留言:“身處洞庭湖腹地,建設生態南縣理當恢復水域生態。”縣委、縣政府虛心聽取意見,決定將漁業資源保護列為今年“十件大事”之一,動員全民積極保護水生生物資源、水域生態環境,切實維護水域生態系統平衡和漁業可持續發展。縣、鄉鎮兩級政府大力實施“魚蝦恢復工程”,由政府購買魚苗,鄉村幹部和水產局技術人員組織村民、學生開展人工放流活動。今年1至4月,全縣共投入860萬元,向320多處溝渠湖泊投放各類魚苗22萬尾。
同時,南縣出台了關於切實保護漁業資源的通告,廣泛宣傳發動,並採取多部門聯合執法方式,嚴厲打擊非法炸魚、電魚、毒魚和無證捕撈等行為,堅決取締燈光誘捕網、定置網和迷魂陣、攔河網等漁具,為放流魚苗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提高成活率。
目前,南縣已拆除垸內水域麻布網、“迷魂陣”等近3000條,各級幹部500多人次進村入戶收購電魚機3100多台,查處在公共水域毒魚、電魚和禁漁期捕魚等違法案件32起。

招商引資


2002年至今,該鄉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中魚口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關於對招商引資、爭資立項有功人員或單位實施獎勵的若干規定》、《中魚口鄉主要投資項目指南》、《中魚口籍同鄉回鄉接待辦法》、《外地客商投資服務承諾》等辦法和規定,吸引外商投資。同時,該鄉多次組織“小分隊”外出招商,他們上北京、下廣州,找客商,引投資。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來,該鄉先後共引進投資2300萬元。現已到位1900萬元。其中爭取上級投資項目5個,新建或改擴建大型水利工程四處,對鄉敬老院進行了全面維修和擴建,共爭取資金400多萬元。引進外地客商22家,分別投資水產養殖、城鎮開發和民營企業,投資總額達1900萬元。外地客商的到來,充分顯示了“火車頭”的作用,有力地帶動了鄉內經濟的發展,培植了財源稅源。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8日,南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魚口鄉常住人口為350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