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法政大學

哈爾濱法政大學

哈爾濱法政大學開始是一所高等經濟法律學校,後來學校改名為哈爾濱法政大學,該學校與當時遠東共和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遠東大學聯繫特別密切,但後來,因為遠東共和國加入了蘇聯,學校不再與遠東大學有來往。

基本介紹


1922年該校的學生有179名,1924年為260名,到1928年學生數量增加到830名。學校的教授和教師有31名。開設了兩個系:經濟系和法律系,後來又加了一個東方研究部。很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該學校設置了中國法教學,內容包括:國家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商法、刑法。教課的教師除了講課以外還從事研究工作,編寫了許多用俄文寫的有關法律的著作,有些書翻譯成英文。學校還給中國學生開辦了俄語培訓班。
哈爾濱歷史上第一所高等學校,是1920年開辦的高等經濟法律大學,該校比同年開辦的哈爾濱華俄工業技術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前身)還早5個月。
校址位於南崗區大直街與工程師街交角處的中東鐵路商務學堂(現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工學院微機培訓中心),后遷入南崗區耀景街原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斜對面的一片舉架高大的俄式平房內。1922年後改為哈爾濱法律大學。初期,這所學校專收俄國學生,經費由中東鐵路局撥付。學科設置分為三個系: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系,具體開設的課程有大清法律大全、民國現行法規、銀行法、商業法、蘇聯法、蘇聯經濟地理、中國古文、地理、歷史、社會學、日語、俄語等課程。
初期的教授全部都由俄國人擔任,授課以俄語為主。這些老師不但在學校任教,而且還在社會各重要機關如銀行、鐵路公司內兼任職務。同時還從其他學校聘請教授到學校講課。當年能夠進入這所學校讀書的人都是一些富家子弟和社會名流。
學校以教育水平高,管理嚴格著稱。第一批入學的98名學生到畢業時只有6人通過了考試。在學校創辦的17年中,共有297名學生畢業,男生206人、女生91人。畢業生中除20個中國人、1個日本人、1個朝鮮人、1個德國人外,其餘為俄羅斯人。
1926年秋天,東省特別區教育廳接管了這所大學,改為東省特別區法政大學,增設華語部,設中國學生預科班,招收學生40餘人。1929年,由東省特別區教育廳長張國忱代理校長,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煥相兼任名譽校長,張煥相離任後由張景惠接任,辦學經費也由東省特別區長官公署籌措。
“九·一八”事變后,在法政大學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成立反帝大同盟組織,發動學生支持馬占山抗擊日寇。師生走上街頭募集錢款,併到前線慰問抗日將士。
1932年2月5日,日本佔領哈爾濱后,對法政大學恨之入骨,對愛國學生進行了殘酷的鎮壓,發生了著名的“法政大學事件”,多名地下黨員和愛國學生慘遭殺害。學校於1937年7月1日被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