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服務業

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商務服務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積極開發新的服務渠道和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消費規模,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可以有效減少經濟增長對資源的消耗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對於節約能源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曆來重視服務業發展,近年來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業規模繼續擴大,結構和質量得到改善。天津在全國成立了首個省級行業協會天津市商務服務行業協會,為全國商務服務業發展做出了表率,為商務服務行業規範、國際交流、發展研究以及政府購買服務提供有力保障。

簡介


商務服務業屬於現代服務業的範疇,包括企業管理服務、法律服務、諮詢與調查、廣告業、職業中介服務等行業,是符合現代服務業要求的人力資本密集行業,也是高附加值行業。

福建相關


當前,福建省經濟正處於重要的轉型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大力倡導發展中間投入少、附加值高的商務服務業,不僅符合福建省產業升級換代的新趨勢,而且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必經之路。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分工的細化,商務服務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2007年,福建省商務服務企業從業人員12.23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93.38億元,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份。2006年全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為87.92億元,佔GDP比重為1.2%,對當年福建省經濟貢獻率達到1.4%,商務服務業逐漸成為推動福建省經濟發展的新的著力點。
一、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和特點
(一)總體規模不斷壯大,各構成行業穩步發展
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市場潛力巨大,發展迅速,總體規模不斷壯大。據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04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為5199個,從業人員為7.99萬人,營業收入為115.07億元;2007年,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為8673個,從業人員為12.23萬人,營業收入為193.3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8.6%、15.2%和18.9%。
隨著經濟的發展,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各構成行業穩步發展。2005-2007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18.9%。在商務服務業各項構成中,法律服務、廣告業增長速度較為迅猛,其餘的企業管理服務、諮詢與調查、知識產權服務、職業中介服務、市場管理、旅行社、其它商務服務等均呈現穩步增長(見下表)。
2004-2007年商務服務業企業結構變動情況
2004年企業法人單位數(個)2006年企業法人單位數(個)年均增長(%)2004年營業收入(億元)2007年營業收入(億元)年均增長(%)
商務服務業5199810524.9115.07193.3818.9
企業管理服務779130329.334.3949.7513.1
法律服務15438357.72.225.3133.6
諮詢與調查1113184828.911.8017.9915.1
廣告業1191186725.216.1633.7027.8
知識產權服務861028.90.750.937.3
職業中介服務21030921.31.332.0415.3
市場管理11217223.92.044.0425.6
旅行社50864512.728.8537.258.9
其他商務服務1046147618.817.5342.3734.2
(二)發展形式呈現多元化格局,企業資產增長迅猛
近幾年,隨著產業分工細化和人們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企業和個人消費中涉及商務服務的內容和項目不斷增加,商務服務業發展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的格局。2007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中,國有和集體控股企業營業收入佔41.3%,私營控股企業佔22.8%。特別是私營企業以其運作靈活的特點,異軍突起,數量不斷擴大,服務品質也日趨專業化,成為商務服務業的一支主力軍。2007年,私營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3.3%。
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商務服務業多樣化發展格局的形成,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發展迅猛,企業資產增長較快。2007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企業資產總額為780.74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固定資產總額為127.82億元,增長25.4%。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總量已初具規模,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三)經營狀況普遍見好,企業景氣指數不斷攀升
2007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經營狀況普遍見好,表現為:1.營業收入穩定增長。2007年商務服務業企業戶均實現營業收入為222.97萬元,比上年增長26.9%,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209.01萬元,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分別為137.61萬元和7.30萬元;戶均實現利潤總額為32.99萬元,戶均應交所得稅3.18萬元。2.行業盈利能力增強。2007年商務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28.61億元,每萬元資產實現利潤366.43元,每百元營業收入實現利潤14.79元,盈利水平遠高於其他服務行業。全省商務服務業企業整體生產經營狀況良好,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持有良好的信心與預期,近三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企業景氣指數不斷攀升,由2005年第4季度的125.0,提升到2007年第4季度的138.5。
(四)商務服務業在GDP中比重逐步提高,對GDP的貢獻率提高
隨著福建省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規則的逐步完善,市場對商務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商務服務業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增速高於GDP的增速,其在GDP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為拉動福建省經濟的新增長點。2005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為71.91億元,占服務業的比重為2.9%,佔GDP的比重為1.1%,商務服務業對GDP的彈性係數為1.34;2006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為87.92億元,占服務業的比重為3.1%,佔GDP的比重為1.2%,商務服務業對GDP的彈性係數為1.39。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對GDP的彈性係數大於1,說明商務服務業對GDP的拉動具有彈性,貢獻率較高。
(五)商務服務業有力地推動福建省相關產業的發展
商務服務業是一個新興產業,不僅在引導生產、促成消費等方面效果顯著,而且它本身也直接為商業活動中的各種交易活動提供服務,直接促進商品流通與服務交換,並且有著很大的“乘數效應”,有力地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以福建省各地舉辦的各類會展業為例,福建省每年舉辦較有影響力的會展達10多場,如廈門“9.8”投洽會、福州“5.18”海交會等等各類大型投資、貿易盛會,不僅已成為各地城市的名片,而且提升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效果顯著。如2007年廈門“9.8”投洽會,福建省共簽訂各類投資項目84個,總投資23.1億美元,利用外資21.7億美元。
二、存在問題
(一)消費需求不足,致使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總體規模與發達省份比仍然偏小
商務服務業與市場消費需求關係密切,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總體規模小、個體層次低,與發達省份存在著差距,主要原因是受消費需求還不夠旺盛的影響。一方面福建省居民服務性消費水平偏低。2007年福建省城鎮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為2910.04元,人均消費水平比廣東、浙江省分別低1399.49元和1261.08元;另一方面福建省服務性消費程度低。2007年福建省城鎮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佔總支出的比重為26.3%,而同期廣東、浙江省分別佔30.0%和29.6%。
由於消費需求不足,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總量規模與鄰近發達省份浙江、廣東相比,存在著:1.總體規模小。2005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為71.91億元,只為浙江的1/3、廣東的1/10。2.在GDP中所佔份額少。2005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為71.91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居第11位,屬中上游水平;但當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1%,與全國平均水平1.6%相比,卻低0.4個百分點。2005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1.1%,同期浙江、廣東的比重分別為1.7%和3.4%。
(二)市場化和產業化程度低,形成商務服務業企業個體規模小,競爭力弱
商務服務業市場發育不健全,先天不足是影響商務服務業市場化進程的主要原因。從福建省情況看,傳統行政理念及大包大攬的做法是影響商務服務發展導致商務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例如,有的部門代替企業招商引資,實際上是政府行為替代了商務服務業中的中介服務業、諮詢服務業的功能。由於市場發育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導致產業化程度偏低,商務服務業企業個體規模偏小,競爭力弱。2006年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中資產總額在50萬元以下的單位有5293個,占單位總數的65.3%;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在20人以下的有7294個,占單位總數的90.0%,其中7人以下的單位數佔61.1%;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有4547個,占單位總數的56.1%。
(三)商務服務業就業不充分,高素質人才緊缺
商務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2004年全國商務服務業法人單位就業人數為427.16萬人,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2.0%,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從業人數為10.27萬人,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1.5%,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而同期浙江、廣東分別佔1.6%和2.4%。說明福建省商務服務業從業人員就業不充分,就業隊伍有待進一步壯大。另據調查,2007年,福建省廣告業從業人員已達到2.7萬人,但是,能熟練了解國際市場、通曉國際廣告運作經驗和較強溝通能力,具有整合營銷、傳播、管理人才,並擅長影視廣告製作的技能型的複合型人才不足百人。
(四)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村商務服務業發展滯后
儘管近兩年全省各地商務服務業整體實力都有明顯增強,但各地商務服務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區域發展不平衡突出。據統計,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福州、廈門等沿海發達城市。2006年,福州、廈門兩市商務服務業法人企業單位數佔全省的51.2%,其中福州佔26.7%、廈門佔24.5%,而三明、南平兩市合計單位數僅佔全省6.6%;2007年福州、廈門兩市合計商務服務業的營業收入佔全省64.9%。這充分反映出福建省各地商務服務業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基礎薄弱。特別是福建省農村商務服務發展緩慢,表現為服務品種少,檔次低。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福建省商務服務業企業5199個,其中農村486個,佔9.3%;個體經營戶5982個,其中農村1914個,佔32.0%。而農村商務服務的主要內容仍僅限於打字、複印、水果中介、過磅等技術含量低的商務服務,一些有組織的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村企業管理商務服務比較缺乏。如三明市調查的58家農村商務服務企業中,法律服務企業僅有2家,公證服務、諮詢與調查企業沒有;調查的105戶農村商務服務業個體戶中,打字、複印的佔50%以上。
三、對策與建議
商務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就業增長的新動力。“十一五”期間,要加快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發展,按照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方向,從管理體制、法律環境、人才戰略、市場機制等方面加快改革進程,為商務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商務服務業快速、健康、穩定發展。
(一)轉變政府職能,提高人們對發展商務服務業重要性認識
商務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組成部分,有著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對促進經濟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意義。要充分落實《福建省“十一五”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更好地服務“海西”建設。
(二)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提高市場化和產業化程度
商務服務業是一項高附加值的人力資本密集型的產業,為促進其發展,政府主管部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情況實行一定優惠政策,包括擬訂行業發展規劃,做好相關統計工作;加強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向企業及時提供相關行業與市場信息等公共服務;適當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探索政府資金引導、市場配置資源的商務服務業投資機制;制定扶持商務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三)以海西建設為契機,努力提升商務服務業發展水平
根據《福建省“十一五”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結合海西建設的需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商務服務的全局,在繼續保持商務服務高速度發展的基礎上,注重吸收和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發揮商務服務的集散輻射能力和內在活力,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綜合優勢,提高服務功能,增強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擴大人流、物流、資金流,努力培育新優勢,促進商務大發展,力爭總量上一個新台階,並逐步縮小地區間差別。
(四)重視培養高素質人才,壯大從業隊伍
為了提高福建省商務服務業檔次,提高商務服務質量,在引進商務服務人才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商務服務業中的人才培養,商務服務人才的培養要有目標、有計劃、多途徑、多層次地進行,政府、協會、高校和商務服務機構要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五)加快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商務服務機構
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產業化程度尚低,要克服“弱、小”的毛病,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對商務服務的合理定位,為福建省商務服務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空間和外部環境,根據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選擇一些具有較雄厚的專業實力、有一定市場基礎的商務服務機構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通過政府的重點扶持和政策傾斜,使這些商務服務機構成為商務服務行業的重點骨幹,把這些商務服務企業培養並造就成為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務服務機構。
(六)圍繞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村商務服務業發展
福建省商務服務業發展不均衡性,突出地表現為山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縣服務業發展的嚴重滯后。不少縣市在農業稅取消以後,服務業已上升成為基層政府的主體稅源,因此,不僅要加大投入,還應逐步建立長效的投入機制。當前,要全力拓展農村商務服務,力爭農村商務服務在服務的品種上不斷擴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以此逐步提升福建省農村商務服務業整體服務能力,特別是發展法律、信息諮詢、農產品交易中介、職業中介等新興行業,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