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第五中學

醴陵市第五中學

醴陵市第五中學,地處株洲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白兔潭鎮的中心地段,緊靠106國道,交通便利,環境優雅。學校前身系河清鄉中心國民學校,二十年代,陳明仁、鄧文儀等人曾在此求學,四十年代,陳明仁出任校務董事會董事長,曾與陳盛芳等捐資擴建校舍,學校初具規模。

學校介紹


解放后,學校由醴陵縣教育科管轄。1950年定名為醴陵縣第三完小。1956年始開初中班,1958年正式命名為醴陵縣第五中學。1969年開設高中班,1974年後撤初中部,成為一所普通高級中學。1985年醴陵撤縣建市后更名為醴陵市第五中學。現學校已成為株洲市示範性高級中學,長沙市一中衛星遠程合作學校。學校佔地面積46620平方米,生均佔地22平方米,學校建築佔地18885平方米,生均建築佔地8.58平方米。學校校園布局合理,教學區、學生區、運動區各有特色,建築整齊劃一,校園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佔總面積的26%,成為株洲市園林式單位。2000年,充分抓住50周年校慶的契機,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加大投入,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得到了長足發展。現建有高大的科教樓、二棟教學大樓、男女生學生公寓、師生食堂、二棟教工宿舍和一棟多功能的綜合樓等校舍。學校有威武的校門,裝有電動門和自動開側門系統。校園的路面全部得到硬化,添置了“托起未來”的文化雕塑,有高規格的文化牆和閱報牆。有標準的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運動場所。完善了校園廣播系統,裝配了校園直飲水系統。完善的硬體設施,便利了廣大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學校有完備的教育教學設施,有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器材室、舞蹈室、語音室、醫務室、心理輔導室、生物儀器實驗室、物理儀器實驗室、化學儀器實驗室、大型多媒體室、電腦室(3間、200台)、圖書室(藏有圖書2.6萬冊)、閱覽室、多媒室(32間)、各教室裝備有閉路電視。自03年起,學校就已普及了多媒體教學。07年下學期,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了手提電腦,極大地方便了老師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在加強校園硬體建設的同時,還著力於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有完善的校園網、校園廣播站、南園文學社、創辦了校刊《綠草地》、有實力雄厚的體育運動隊,為激勵學生的鬥志,校園各顯眼處到處張貼有警示標語或名人名言。學校具有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老師自行編寫了《煙花的製作工藝》、《醴陵東鄉民俗文化》、《實用技術指南》等具有地方特色、實用性較強的校本教材,課程深受學生喜愛。截止2005年,學校現有教職工105人,教學班30個,在籍學生1500餘人。
教風徠:敬業、盡責、合作、創新
學風:團結、拼搏、求實、進取

辦學思想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實踐“為未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的辦學宗旨,遵循“面向全體、注重基礎、育各類人才”的辦學方向,大力倡導“求索、創新、正直、奉獻”的五中精神,緊扣“質量與發展”這一主題,秉承“招得進、留得住、送得出”的辦學理念,大膽探索辦學新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快內涵發展,推進教育創新,是一所“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優質農村高中學校。
2009年,醴陵市第五中學在市職教中心的指導下提出了新的辦學思路,努力開拓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職前教育,推進普職兼容的辦學模式,培養能主動適應時代發展和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讓學生升學有門路、就業有出路。
2016年9月學校在當地政府和醴陵市教育局的指導下,對周邊環境進行了專項整治,開始實行全寄宿封閉式管理,減少了社會不良因素對校園及師生的干擾,也讓廣大家長對學生在校的安全更加放心,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隨著就讀學生人數的增加,由於實行全寄宿封閉式管理,現有學生住宿條件和運動場所遠不能滿足學校發展的要求,急需新建一棟可容納400人居住的學生宿舍樓,急需改造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運動場。2017年9月以來,在醴陵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醴陵五中在以唐軍校長、書記為首的行政班子帶領下正奮發圖強、與時俱進,外樹形象,內求特色,目前已經辦有一個創新班,一個音美班,既求質量,又顯特色,為創辦特色內涵優質普通高中闊步前行!
醴陵市第五中學
醴陵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