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the secondary startup),指生態創業。人類經濟發展過程就是人類創業的過程,人類創業過程有兩大階段:生存創業與生態創業。人類第一次創業是生存創業,第二次創業是生態創業。

基本資料


概述

“二次創業”不是可以隨便定義的。隨便定義的、到處可見的“二次創業”的口號,只是一個名詞。作為概念,“二次創業”有著深刻的、豐富的、科學的內涵。必須從邏輯和歷史兩方面揭示其內涵,對其進行科學的定位,使其由名詞轉變為概念。
二次創業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知識產業是龍頭,知識運營是二次創業的核心。知識運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知識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滲透和整合,使知識在生產系統中佔主導,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先導與主導,使人類由一次創業轉變為二次創業,使人類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在微觀企業層次上,二次創業就是用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用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用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用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產品更新換代。在宏觀產業層面上,二次創業就是使知識產業成為其他產業的龍頭產業。因此,上述二次創業的微觀方式是宏觀方式的內涵,宏觀方式是微觀方式的外延展開。作為項目的知識運營,是作為經濟增長方式的知識運營的能動的先導部分。作為民營企業的二次創業是上述二次創業一般規律在民營企業中的具體運用。
二次創業的實質,是使第五次產業革命形成的信息產業、第六次產業革命形成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之間從分離走向以知識產業為中心的統一。這種統一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傳統產業中的知識、或知識在傳統產業中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由從屬轉為主導。
只有知識產業的龍頭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識產業同傳統產業走向統一,而且使傳統產業走向統一。知識是傳統產業統一的橋樑和紐帶。而只有知識產業龍頭化,才使這種橋樑和紐帶現實地滲透到傳統產業的各個領域中,使它們各自得以升華和超越。這是人類創業史的否定之否定:人類“產業”未分狀態→各個產業的分離→各個產業的重新統一。
對於工業上落後的國家來講,這種統一使它們可能不再重複那些污染工業、高耗能工業和剝削性經濟,藉助知識文明儘快直接達到工業文明的繁榮,使之後來居上——既保持回歸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業文明。這就是世界大同——人類重新走向統一,只不過是以人為中心同社會和自然的統一。(以上內容摘自:陳世清《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1)

理論

二次創業理論
二次創業理論
用創業過程來解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由我國著名學者陳世清創立。
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帶來的是人類二次創業;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二次創業,是人類二次創業的前兆,並將逐步演變成人類二次創業的組成部分。
二次創業:有著深刻的、豐富的、科學的內涵。從邏輯和歷史兩方面揭示其內涵,對其進行科學的定位,使其由名詞轉變為概念,也是本書的一大任務。

一次創業

以實物和能源為生產的主要要素,人類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這種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實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開採和利用為前提。
人類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六次產業革命:畜牧業、農業、手工業、工業、信息業、知識業。六次產業革命的過程說明了一個鐵的歷史規律:人類必然自發地從認識和利用物質資源開始,然後及於能量,再及於信息,最後從信息中提升和利用知識。因為,人類的認識總是從具體到抽象,並由此產生相應的實踐過程。這種以實物和能源為生產的主要要素,決定了人類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而這種求生存的生活方式,必然以實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開採和利用為前提。這就造成了原始社會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同人的統一、奴隸和封建社會以自然和社會為中心同人的分裂、資本主義社會以人為中心同社會和自然的分裂。

二次創業簡介

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
對自然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解決的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只有信息社會,信息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人們才能逐步以最少的實物和能量的資源就能求生存。這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態——可持續發展。如果說,第一次創業,解決的是人類當前的生存問題,必然要對自然資源作掠奪式的“經營”,這時自然科學就是第一生產力,那麼第二次創業解決的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必然要和自然和平共處,要求對自然資源作內涵的有效開發,這時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等知識的其他方面也就同時成了第一生產力。生態創業、可持續發展,是二次創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一次創業,是由低層的經營活動向高層的經營活動轉移,第二次創業是用高層的經營活動統馭低層的經營活動。二次創業,就是以知識產業為龍頭,以對人類第一次創業的成果——傳統產業——按生態原則重塑改造為途徑,以人與環境的協同為基礎,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歸宿。

五度空間理論

傳統物理學的空間概念,就是立體三維空間。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可以相互轉化,時間是空間的另一種方式,因而傳統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成了四維空間。根據系統論,任何系統都是有層次的。這個層次不僅是傳統物理三維空間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層面,而且狹義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質。它雖然只有通過人的抽象思維來把握,然而卻是外界事物的客觀存在。同時,這種不同層次的本質也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成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成為人們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維空間。因此,四維空間還應加上層次一維,任何真正的系統都是 五度空間。這五度空間的任何一維都可以和其他四維相互轉化。作為事物本質的反映的人的 意識空間或心理空間,本質上就屬於這五度空間中的第五度空間—— 層次空間,而且是高層次的層次空間(意識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層次,哲學思維的空間是最高層次的層次空間)。它同物質世界的相互轉化,是五度空間相互轉化的具體表現。
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突出了人在“社會——自然”統一系統五度空間中的主體地位,用人的主體性重新定位整合人所活動於其中的一切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使之符合人的全面發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知識運營學的五度空間方法,就是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時代,以人類二次創業理論和系統論的方法為指導,以主體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為原則,吸收心理學以及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的科學成果,建立起來的科學、規範、全新的經濟研究和建立經濟學體系的方法。

二次創業重點


領導力專家楊思卓在《統馭》一書中提到,二次創業,重在核心能力:
二次創業的本質是從借外力到練內功的轉型,二次創業成功的標誌就是擁有別人學不會、偷不走的核心能力。
一家企業不可能同時打造幾種一流的核心競爭力。就像3M 公司和本田公司,它們都是把一項技術作為自己的核心專長,並把這項核心技術充分地轉化為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後根據市場需求來研發產品。
所以偉人步履穩健地走在前面,是因為他的核心競爭力具備了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特性。那麼,作為二次創業者或者后發者,總體優勢的確不及先行者,那要如何才能后發制人呢?
很多的後進入市場者,一進入市場的時候,很可能會盯住對手的成功模式,然後進行模仿。但是,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具備了別人難以模仿的特性,後來者可以模仿對手的成功經驗,但是很難模仿對手的核心能力,即便是模仿成功了,也是跟在對手的後頭跑,難以超越對手。
孫子兵法》對此早有論斷:“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所以,后發者進入市場,作為進攻者,取勝的關鍵點就是攻其要害,破壞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然後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

知識運營


二次創業是知識經濟的核心
知識運營就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運用市場手段和現代信息手段(主要為信息高速公路),開發知識這一精神資源,促使知識成為生產力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劑”和充分發揮作用`的“催化劑”,促使知識由潛在的生產力要素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素,由生產力中非主導要素轉變為主導要素,從而帶來社會效益和給運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高科技項目與經濟增長方式。知識運營是人類迄今最高層次的項目、最新形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知識經濟的核心。知識經濟與知識運營的最高形式是知識產業的龍頭化。
知識運營是用先進的理論規範經濟活動
以往的經濟活動都是從經濟實踐活動中形成經驗,再從經驗上升為理論;而知識運營則一開始就是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經濟活動。理論先行是知識運營的第一特徵。
知識運營的第二個特徵是用科學規律規範經濟活動。我們用得越來越頻繁的諸如“規範經營”、“規範競爭”、“與國際慣例接軌”等字眼,其中的“規範”、“國際慣例”等都是經濟活動的“遊戲規則”或人類長期經濟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經濟活動的科學規律。這些規律雖然都以規則、法律等觀念形式存在,然而卻是客觀規律的反映。知識運營就是幫助人們自覺地發現、制定、運用科學規律指導人們的經濟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取得經濟活動的效益。
知識運營是企業“軟體”的運營
企業“軟體”有兩層含義:①企業客觀的關係,包括生產要素之間的關係,要素與產品之間的關係,產品之間的關係;②企業主觀的關係,即反映和處理企業客觀關係的理論(含理念)、制度、管理。知識運營,就是通過建立科學、先進的企業的主觀關係,來建立科學、先進的企業的客觀關係,以取得企業最大限度的效益。
知識運營是智力運作方式的綜合和升華
企業智力運作方式有三種:點子→策劃→創造。這是知識運營從低級到高級、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實際上,點子、策劃也都包含了創造,只是自發、膚淺、低層次的創造。創造就是通過質變,達到舊事物的滅亡、新事物的產生。量變達到質變,必須通過序(結構)變。知識運營就是通過對生產各要素的優化組合,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序變)產生巨大的生產力。
知識運營是自上而下的運營
人類以往的經濟活動發展是從產品運營,上升到資產運營,爾後上升到資本運營,最後上升到知識運營;而知識經濟時代,則是以知識運營帶動資本運營,以資本運營帶動資產運營,以資產運營帶動產品運營。前者呈自下而上發展,後者呈自上而下提升。我們把前者稱為人類經濟活動的第一次創業,後者稱為人類經濟活動的第二次創業。
知識運營是經濟的無投資增長
傳統觀點認為,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這是片面的。資本積累只是外延擴大再生產的前提;而內涵擴大再生產,靠的不是資本積累而是知識積累——知識運營。如果說,原子核裂變釋放的能量大於增加幾噸炸藥釋放的能量,那麼,靠知識運營帶來的企業的序變(理論創新、企業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產業創新)而產生的能量,也必然大於簡單的投資增長而產生的能量。實際上,通過投資的量的增加也必須通過序變(結構的變化)才能達到經濟總量的增長。知識運營是把這種序變自發上升為自覺,從而產生相對於投資增長的“無投資增長”效益。
泉州市民營企業“二次創業”
2012年正月初八,蘇樹林省長帶領省直有關部門領導親赴泉州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千人企業家大會。會上,蘇省長不僅為泉州民營企業帶來了“政策大禮包”,還明確要求泉州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樂園,建設民營經濟特區。泉州可謂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福建省委、省政府將泉州確定為全省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針對企業轉變提升、推進二次創業的諸多政策已經出台。良好的政策出台之後,關鍵在於企業是否知曉政策、善用政策,能否切實將政策效應轉化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推力、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有效動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措施的通知》(閩政文〔2012〕20號):
支持泉州市開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進一步賦予泉州市更大的項目核准許可權;促進泉州市各類開發區擴區提升;實施土地配套扶持政策;支持泉州市民營企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大對泉州市民營企業金融扶持力度;扶持泉州市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加強用工服務;支持和鼓勵泉州市民營企業建設員工公寓;創新泉州市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
省政府賦予泉州市哪些更大的項目核准許可權?
答:一是除跨行政區項目、申請中央資金補貼項目、重要資源性開發項目、涉及重大規劃布局項目外,其他企業投資項目一律下放泉州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核准,報省發展改革委、省經貿委備案。二是對泉州台商投資區台商投資項目,實行特殊審批政策,《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總投資5億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項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和國務院專門規定需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核准之外,由泉州市發展改革委、外經貿局辦理相關核准、審批手續。 《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民營企業“二次創業”的若干意見》()
在實施過程中,對同一企業符合多次享受本《意見》中新增稅收獎勵條件的,只獎勵一次(由申請企業選擇一項);既享受本《意見》又享受其他政策文件新增稅收獎勵的,當年獎勵總額不超過其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非稅獎勵不受此限)。《意見》自下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17年1月31日。2012年,投入專項資金5億元,並逐年擴大規模。通過整合市、縣兩級產業引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等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資金,設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成長型產業集群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服務業現代化。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屬我市行業內首家引進國外單條生產線或單台先進設備達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經企業申報、市相關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受益財政按其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比上一年新增部分的50%給予獎勵,獎勵總額不超過設備總價(以發票或海關報關單為準),專項支持企業研發和人才投入。市、縣兩級政府設立節能與循環經濟專項資金,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節能效果顯著、示範和帶動作用明顯的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鼓勵淘汰落後產能,引導石材、雨傘、製革、石化等行業的企業進入集控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對搬遷或關閉的企業由受益財政按其上一年繳納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一次性獎勵。
知識運營是生產力互相轉化的中介
知識運營促使現代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在把精神生產力轉變為物質生產力的同時,也促使物質生產力轉變為精神生產力,促使知識經濟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推動知識產業成為主導產業。

創立簡介


陳世清:把管理學與成功學相結合、創立管理成功學與成功管理學的開山鼻祖。他擁有自己的哲學範式、經濟學範式和中國人第一個自己原創的經濟學體系、管理學體系、擅長跨學科研究而在學術上自成一家,曾出版《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等四十多部著作,並公開發表數十篇經濟學、管理學、哲學論文,論文多次轉載並多次獲獎。他是縱深學科、五度空間理論、對稱哲學、對稱邏輯、對稱經濟學、再生經濟學、和諧經濟學、幸福經濟學、中國經濟學、對稱管理學、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知識運營學、創業經濟學、名牌經濟學、共有制理論、對稱管理模式、和諧管理模式等經濟理論的創始人,致力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做出創新性成果,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真正的經濟學家。其創立的對稱經濟學被認為結束了人類經濟學的史前史,是人類經濟學範式的革命。
二次創業的必要性
一個企業在經歷了一次創業之後,本身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實力,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如果沒有一種變革,那麼企業一定會衰亡。要想讓企業繼續發展下去,實現更高的目標,只有對企業進行根本性的改造,才有可能讓企業在一個新的台階上重新開始發展。二次創業,就是企業在取得高速增長之後,為了謀求進一步的發展而進行的內部變革過程。其實質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進行的一次戰略轉型,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轉變。企業要發展就必須進行二次創業,在企業已有的基礎上,進行管理的科學化,不斷挖掘內部潛力,以求得進一步的發展。根據前面對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到:二次創業首先要解決的是拋棄過去的曾經使企業取得一次創業成功的做法,推陳出新,用新的管理模式替代舊的模式。進行二次創業的企業要想獲得成功,關鍵是要告別過去憑藉個人素質來贏得並把握機會的時代,重新建立起一個依靠企業整體素質來實現持續發展的管理體系,這場變革對企業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
當前,我國很多企業中流傳著“二次創業”的口號。企業的領導都希望在市場環境強於自己創業之初的條件下,能夠率領舊部在大好形勢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價值以及自身價值的大幅提升。但根據當前觀察的結果看,提出這個口號的企業最後大多不了了之,企業的領導者不得不認清現實,大家繼續原來的日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局?這要求我們從問題的源頭來尋找答案,我們首先要定義什麼是二次創業,也就是二次創業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二次創業的深刻內涵
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
二次創業是集團生產力發展的一次大飛躍。大家都知道,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事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條件具備時,就會產生質的飛躍。二次創業是在一次創業的基礎上搭建企業發展更高的平台和框架,是一個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過程。因此在二次創業中,我們要搶抓一切可以利用的機遇,加快速度,全面發展,使經營規模在量上和經濟效益在質上都有一個大的飛躍。比如,要在三至五年內,使我們的年銷售收入達到 50億元以上,年創利潤達到6億元以上,年自營出口創匯達到3億美元以上,綜合實力在全國同行業中始終保持在前五名,達到這個水平,可以說就是一次大飛躍。?
二次創業一般是一種由企業領導者認識到,併發起的自上而下的企業變革活動。其核心內容是,企業領導者要求企業成員的工作狀態調整到當初創業之時的工作狀態。此外,企業領導者一般會為自己企業制定一個宏偉的中期目標,並希望企業成員能像當初創業者從無到有那樣,將企業建設的更強。
二次創業訴求企業的特徵
1 企業壽命平均在10年以上;
2 企業中高層管理團隊已經趨於穩定;
3 企業在既有市場中已經獲得一定分額,但距離領先者的差距仍然很大,這個差距正是企業領導者的夢想所在;
4 企業領導者堅信自己的實力,認為企業的未來仍然需要自己的指引;
5 企業都有精彩的從無到有的創業史;
6 企業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的企業文化;
領導與員工的不同反應
二次創業比初次創業還要艱難嗎?難道一個企業從無到有,比從強到更強更難?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這些企業的領導者。根據我們對這些企業領導者的了解,他們普遍認為當前的市場形勢和企業配置更有條件實施二次創業。
這些理由是:
1 當前的核心團隊成員比創業之初更有經驗,有更好的能力在市場中拼殺;
2 當前企業的資金能力比創業之初更強,能讓企業在市場中發現更多的機會並提供足夠的支持;
3 企業當前的掌舵者對行業的認識更加深刻,更清楚企業未來的定位;
4 當前企業的穩定性比創業之初更加穩固,抗風險性更好;
但這些只是領導者的一廂情願,在企業的中、低層領導,員工們對這種口號的反應更多地是不理解甚至淡漠,他們普遍的反應是:
1 我只是一個小工,二次創業是老闆的事,和我沒關係,而且我從中無法得到什麼東西(基層員工視角);
2 上邊的位置(管理位置)都滿了,二次創業只是讓他們(高管)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只是個小打工的(中層經理);
3 老闆的胃口越來越大,給我們定的指標越來越高,這種增長有些不切實際的嫌疑(高管團隊成員);
什麼在阻礙二次創業順利實施
通過這些認知,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一些關於阻礙二次創業順利實施的問題表現:
1 明明形勢更好了,但大家的幹勁卻減弱了;
2 企業中每個人對二次創業的看法有明顯分歧;
這只是眾多問題的表象,我們需要更加系統地分析才能得出關於如何成功導入二次創業需要的系統環境,否則,二次創業只能是浮華一夢的代名詞。
因為二次創業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活動,所以我們假定,企業真實業績與預期業績之間的差距是領導者發起二次創業的根本原因。一般而言,之所以會產生二次創業的念頭,是因為領導者認為當前企業的配置通過某種程度的改善能夠實現自己預期的業績,而這種配置的提升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包括資金、人員的投入)。這種配置的改善表現在:通過某種程度的士氣提升,提高人員勞動生產率水平;給定當前的硬體配置,配合提升的人員勞動生產率水平,將能貢獻更多的實際業績。與自己創業之初相比,當前的硬體配置已經達到令自己滿意的地步(如果需要改進,企業也有能力支付),但士氣的低落是首先需要改進的。所以,從企業領導者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給定硬體設施的匹配,企業所欠缺的只是急待提升的人員勞動生產率。
企業領導者無法具體描述預期的調整目標,即,他無法清楚地描述預期的人員勞動生產率應該是一個什麼水平。他只是對當下的狀態不滿意。而且,對於如何提升該指標也缺乏清晰的了解。出於大多數領導對自己下屬的認識,他們總是認為,自己下屬身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待挖掘,所以,二次創業幾乎都是以針對提升下屬的人力資源行動展開的。這並非偶然,而是從領導者的角度出發,他只能認識到這一點。
管理方法與措施
JIM節目管理分析,二次創業通常必須體現以下特點:
1)企業已完成原始積累,擁有了自主產權的廠房,設備,或經營場所;
2)企業主要產品技術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在前列;
3)企業正在或馬上要進行兩代人的交替,在民營企業表現在父母與子女輩的交接,在國營企業表現在即將退休的一代企業家和新生代的交接;
4)管理轉型,比如很多企業在上ERP,或直接引進總經理職位的職來經理人;
5)新的團隊的建立,或者是新的企業文化的植入
當前中國大中型企業的問題和機遇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企業全面進入世界市場競爭的時代已經來臨,JIM節目管理又提出了"三次創業"的概念,三次創業,是指中國的大中型企業在二次創業發展後期的產業集中走向的一個過程,是規模市場技術創新等各種資源的整合,說到底是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如何真正與世界領先企業競爭超越和兼并領先的一個過程。當前,中國有很多民營企業已經成長壯大,包括國營企業在內,中國大中型企業存在以下問題和機遇:
1,絕大多數產業產能過剩,低水平的重複建設仍然盛行;而這些產業(鏈)中,企業過於分散,集中度不高;
2,全國範圍內的產業布局不合理,市場混亂,無序甚至是惡性的低價競爭,這對我國的資源和產業構成了極大的傷害。
3,行業聯合重組是解決之道,這就是商路明所說的“三次創業”:
(1)細分產品,行業,協會,尋找龍頭老大;產業鏈需要合作,同行資源共享,每一環都是價值鏈的一部分;
(2)中國企業包括台灣和香港在當今世界500強中共有43家,其中大陸共37家,中央企業24家。今後的5-10年內,每年中國的企業能否成倍的上升,關鍵看競爭力,而目前我國企業競爭力不夠卻是不爭的事實,打造競爭力,要靠“規模和國際化”,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客觀存在的,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企業之間的競爭!
4,很多中國中小企業家已走出了“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誤區,願意進入行業重組,而不再喜歡“單打獨鬥”

第三次創業


"第三次創業"的重點是行業管理,是龍頭企業的形成和同一行業、同類產品各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而重中之重就是指龍頭或優勢企業所進行的基於合併重組領導地位而進行的全方位的營銷戰略戰術管理工作。"第三次創業"的核心是企業要通過“修路”和“造人”打造一種可以複製的營銷制度文化以迅速使重組的各成員進入聯合競爭狀態,是一個“小家族制”發展到“大家族制”的過程。

參考資料


陳世清 著:《對稱經濟學》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3
陳世清 著:《經濟學的形而上學》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1
陳世清 著:《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1
陳世清 著:《中國經濟解釋與重建》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9、7
陳世清:《和諧經濟》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陳世清:《幸福經濟》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陳世清:《穩定型經濟》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陳世清:《再生型經濟》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陳世清:《老闆與孔子的對話》
中國經濟出版社05、1 , 2010、9再版
陳世清:《老闆與老子的對話》
中國經濟出版社06、1 ,2010、9再版
陳世清:《老闆與孫子的對話》
中國經濟出版社06、1 ,2010、9再版,2009、8 韓語版
陳世清:《對稱管理》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