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用

文學之用

《文學之用》是一部由美國作家芮塔·菲爾斯基所著書籍。《文學之用》一書生動、細緻,是一部關於文學批評理論的力作。

內容簡介


《文學之用》
《文學之用》
認識,著魔,知識,震驚。古往今來,人們容易被一部小說、一首詩歌、一齣戲劇,擊碎心靈。這種體驗,不僅是一瞬間,更是永恆;不只是個人感受,更是萬人共鳴。
這正是文藝存在的重要原因。而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文學之用》正是探討這一問題的理論書,是《新文學史》主編芮塔·菲爾斯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作者用學理又好讀的文字,直擊“文藝這一虛構行為,為何引發人們長久共鳴?它如何改變我們,及我們對世界、真實的體驗”這兩大核心問題。《文學之用》抱著這樣的使命出發,並提供了四種可能性,為學術意義上的“文學之用”與普通讀者日常閱讀的“文學之用”架起橋樑。
書中,作者穿梭於福柯、本雅明、韋伯、詹明信、奧斯汀、《千與千尋》、希臘悲劇……在思想與具體作品之間逡巡,在歷史經典與當下創作之間跳躍。

目錄


導言
一、認識
二、著魔
三、知識
四、震驚

書評


數十年來,文學理論家和普通讀者在“我們為什麼閱讀”這一問題上的觀點有霄壤之別。但芮塔·菲爾斯基展現了不可能之事:兩者之間不僅有話要說,而且相互依賴。——傑拉爾德·格拉夫,2008年任美國現代語言學協會主席
這是一部有靈氣的作品。——《文學理論期刊》(Journal of Literary Theory)
我被本書的價值觀說服了。我非常喜愛此書。——蓋爾·麥當娜,南安普敦大學英文教授
本書精心寫就,涉及面廣,大量引用經典和流行文學以佐證作者本人對文學價值的看法。身為教師,我認為它的每一章都有啟發課堂的助益,——珍妮特·里昂,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教授

作者簡介


芮塔·菲爾斯基(Rita Felski),曾任《新文學史》主編,弗吉利亞大學英語系小威廉·柯南講座教授;美學、文學理論、女性主義理論、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文化研究等領域的傑出學者。她1979年獲劍橋大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莫納什大學博士學位。
主要代表作:《批評的極限》《女性主義之後的文學》《創製時間:女性主義理論與後現代文化》《現代性的性別》《超越女性主義美學:女性主義文學與社會變遷》。
2010年,獲古根海姆獎。
2000年,獲威廉·帕克·賴利獎獲(美國現代語言協會頒發給在協會期刊上發表“傑出文章”,並被廣泛認為是現代語言和文學研究中最有聲望的學者)。
譯者
劉洋,南京大學英語系博士研究生(牛津大學英語系聯合培養)。主要研究方向為早期現代英國文學。文章見於《外國文學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