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體系( Risk Management System)指的是組織管理體系中與管理風險有關的要素集合。分別包括風險管理策略、組織職能體系、內部控制系統和風險理財措施這四個方面。

定義


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降低決策錯誤之幾率、避免損失之可能、相對提高企業本身之附加價值.
那麼風險管理體系就是說與市場財務,營銷,生產等有關的一切不確定性的因素。

風險管理


柳傳志有句話:跳出畫中看畫。做管理需要經常進行全面的考慮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做一做旁觀者,超越事物本身去看待事物,這樣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一項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和計劃通常包括了風險本身的管理與非風險本身的管理,有時候,非風險本身的管理甚至要重於風險本身的管理。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是藝術。然而很少有企業充分探討信用風險管理的關鍵原則,在戰略層面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在策略層面沒有積極應對,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少系統思考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始終沒有形成有效的方法論和管理體系。

管理目標


風險管理目標由兩個部分組成:損失發生前的風險管理目標和損失發生后的風險管理目標,包括節約經營成本、降低風險發生率、減少憂慮心理;維持企業繼續生存、生產服務持續、穩定收入、生產持續增長、與承擔社會責任。

基本程序


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效果評價等環節。

風險種類


一、市場風險:市價波動對於企業營運或投資可能產生虧損之風險,如利率、匯率、股價等變動對相關部位損益的影響。
二、信用風險:交易對手無力償付貨款、或惡意倒閉致求償無門的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影響企業資金調度能力之風險,如負債管理、資產變現性、緊急流動應變能力。
四、作業風險:作業制度不良與操作疏失對企業造成之風險,如流程設計不良或矛盾、作業執行發生疏漏、內部控制未落實。
五、法律風險:契約之完備與有效與否對企業可能產生之風險,如承作業務之適法性、外文契約及外國法令之認知。
六、會計風險:會計處理與稅務對企業盈虧可能產生之風險,如帳務處理之妥適性、合法性、稅務諮詢及處理是否完備。
七、資訊風險:資訊系統之安控、運作、備援失當導致企業之風險,如系統障礙、當機、資料消滅,安全防護或電腦病毒預防與處理等。
八、策略風險:於競爭環境中,企業選擇市場利基或核心產品失當的風險。

處理方法


(1)迴避風險。
(2)預防風險。
(3)自留風險。
(4)轉移風險。

處理過程


風險識別

1.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包含組織的基調,包括風險管理理念和風險容量、誠信和道德價值觀,以及他們所處的經營環境。
2.目標設定
必須先有目標,管理當局才能識別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事項。確保所選定的目標支持和切合該主體的使命,並且與它的風險容量相符。
3.事項識別
必須識別影響主體目標實現的內部和外部事項,區分風險和機會。

風險評估

1.進行風險評估。在項目的初期,以及主要的轉折點或重要的項目變更發生時進行。
2.系統地識別風險。必須識別影響主體目標實現的內部和外部事項,區分風險和機會。

風險分析

1.確定風險的驅動因素。
2.分析風險來源。風險來源是引起風險的根本原因。
3.預測風險影響。
4.對風險按照風險影響進行優先排序,優先順序別最高的風險,其風險嚴重程度等於1,優先順序別最低的風險,其風險嚴重程度等於20。對級別高的風險優先處理。

風險計劃

1.制定風險應對策略。
2.制定風險行動步驟。

風險控制

制訂和執行政策與程序以幫助確保風險應對得以有效實施。

風險跟蹤

1.比較閾值和狀態。
2.對啟動風險進行及時通告。
3.定期通報風險的情況。

風險監控

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全面監控,
·與風險管理體系相關建立的體系
合同管理體系和成本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