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頓戰役
愛丁頓戰役
愛丁頓戰役是公元878年阿爾弗雷德率領的威塞克斯軍隊與古瑟倫帶領的維京軍隊在愛丁頓發生的一場戰役,以威塞克斯軍隊大獲全勝,古瑟倫降伏並皈依基督教作結。
9世紀的維京人 已經在英格蘭打下了半壁江山
維京長船
在不列顛進行實施長達十多年的蹂躪之後,維京人已經儼然從一群無大規模組織和統一領導的海上劫掠者,變成了坐擁廣袤沃土的新主人。由傳奇的拉格納(拉格納·洛德布羅克)之子“無骨者伊瓦爾”和“白衣”哈夫丹帶領下的異教徒大軍,基本摧毀了東盎格利亞、諾森布里亞和麥西亞(默西亞王國)的盎格魯人政權。最後,只剩下威塞克斯人隻身躲在南方上演悲情的“孤國春秋”。
當前來看,兵鋒正勁的維京人也並不打算停歇。“無骨者”伊瓦爾率眾前往愛爾蘭尋求新機會。滿足於成為約克之王的“白衣”哈夫丹,則率眾進軍北部的斯科拉斯克萊德。他們在那裡攻擊不列顛人,既為了劫掠新的財富,也為了確保大本營約克的北部防線安全。剩下的異教徒大軍則跟隨一位新的戰爭領主古瑟倫,前往東盎格利亞暫行休整。他們的目光著眼於南方,希望能以武力在尚未被征服的威塞克斯王國搏出一番新的天地。
南部的威塞克斯王國是撒克遜人的最後陣地
威塞克斯人不僅要面對東部蠢蠢欲動的異教徒大軍,還要時刻提防西部可能來自愛爾蘭的維京援軍,以及南方來自法蘭克-諾曼底的劫掠者。而且威塞克斯人暫時還沒有成建制的海軍,拒敵於國門之外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就地緣上來看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環境。但撒克遜人可能不會想到,更加悲慘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他們。
臨時上位的阿爾弗雷德
但締約對於維京人是毫無約束力的。在當時的維京意識形態中,實力主導一切,強者肆意橫行,弱者逆來順受。在沒有遭受嚴重損失之前,和平締約對他們來說如同兒戲,只能助長他們的貪慾和進攻性。阿爾弗雷德本以為他的對手會安分地遵守契約,但這步錯棋將會把他推向瀕臨毀滅的邊緣。
威塞克斯人面臨的是一個龐大的維京世界體系
維京人並不準備遵守和約 並對威塞克斯發起突襲
面對防不勝防的斬首行動,阿爾弗雷德根本來不及組織抵抗。只能和身邊的侍從及為數不多的衛隊一起,逃到薩默塞特地區的沼澤之中避難。他們在一個叫阿塞爾內的小島上搭建起臨時居所。堂堂國王如今如喪家之犬,陷入人生的低谷的阿爾弗雷德也只能默默忍受一切。
撒克遜人的最後國王 被迫在沼澤地中避難
於是,國王派出自己信任的隨從前往周圍的各個郡告知自己依然健在,並約定將艾克伯特之石作為勤王軍集結地。此外,為了避免使古瑟倫的大軍獲得糧草,阿爾弗雷德甚至不惜下令軍隊洗劫自己的國土。到878年5月12這一天,十字架與戰錘的對決在愛丁頓正式拉開帷幕。
位於威塞克斯西部的戰場 將成為改變歷史的地方
維京人的普通戰士與菁英武士衛隊
在愛丁頓戰役中,阿爾弗雷德的兵源主要來自威爾特郡、漢普郡和薩默賽特郡,數量約為幾千人。古瑟倫在軍隊數量上並不佔優,因為哈夫丹、烏伯和伊瓦爾分走了許多維京戰士。但相比較而言,維京人的戰鬥經驗比撒克遜老農更加豐富。
日常訓練中的撒克遜民兵
此外,雖然是勢如水火的兩個族群,撒克遜人和維京人其實都起源於當代的歐洲北部地區。兩者在很多文化習俗、社會結構與戰鬥風格上是如出一轍的。維京人的優勢主要在於先下手為強,在對方完成集結之前就獲得先機。一旦落入陣地決戰,那麼這種優勢就會被降到最低。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先祖其實與維京人來自相同地方
在愛丁頓,數量更多的威塞克斯軍就充分利用了這點。阿爾弗雷德的軍隊從一開始就以更大正面寬度迎擊古瑟倫,並將國王和領主們的精銳衛隊集中在中央位置。眼看對手的布陣,古瑟倫也做出針對性調整。除了將手裡的精銳集中到戰線中部抵抗撒克遜衛隊,還讓普通戰士也拉長陣線,防止被對手的人數優勢合圍。這樣一來,維京人賴以成名的盾牆就在縱深上被嚴重削弱。很多原本只是居於後排的新兵,被迫站在了讓自己都覺得害怕的前沿。
撒克遜人與維京人之間的盾牆戰線
接著,激烈的盾牆衝撞在兩軍陣線中央展開。素以狂熱衝鋒而著稱的維京人,因為縱深被削弱而在強調衝擊力的硬碰硬中,顯得不若以往。他們無力突破威塞克斯軍隊的中路,還被對手擠著向後緩步撤退。縱使有使用重型戰斧的絕命武士,也難以在槍矛林立的盾牆上殺出血路。
維京戰士賴以成名的嚴密盾牆
最終,大量的傷亡摧垮了維京軍隊的士氣。隨著逃兵的出現,更多散兵游勇在撒克遜人的追擊中被撂倒。殘存的首領衛隊,面對四面八方湧來的追兵,也只能憑藉本能做最後一搏。古瑟倫在他們的保護下,勉強逃入了剛剛建立不久的奇彭納姆要塞。
撒克遜人的數量優勢 確保了輕步兵的投射火力施展
維京精銳部隊也無法對抗佔據上風的撒克遜人
阿爾弗雷德不再對維京人有任何的妥協之心,下令士氣正盛的部隊繼續封鎖奇彭納姆。兩周后,糧草斷絕飢餓難耐的維京人開城投降。不同於前幾場戰役,愛丁頓之戰他們損失極為慘重,不再有重振旗鼓的可能,負隅頑抗已經不再有實質性意義。雙方隨後簽訂了跨時代的《威德摩爾和約》。
古瑟倫被迫改宗 並讓阿爾弗雷德擔任自己的教父
此後,威塞克斯的安全局勢有了好轉,阿爾弗雷德的聲望也大大提升。鑒於維京勢力依然滿布英倫三島各地,威塞克斯將在他們最著名的國王率領下,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軍事改革(阿爾弗雷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