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沈璐的結果 展開
沈璐
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
1998年考入了大學,學習電影導演專業。畢業後到深圳電視台做編導工作。自己策劃節目,編導、主持後來又做了6年的製片人,曾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並與王剛\崔永元\鄒濤等共同榮獲了全國十佳主持人及“金話筒”金獎。
提起秋桐,導演王扶林牢記的是《紅樓夢》里的一個經典鏡頭,“她靠在門框上,翹著腿,剔著牙,眼裡春波蕩漾。”當時,賈鏈和王熙鳳配戲,鄧婕找我幫忙,‘沈璐!幫忙配一下秋桐的戲。’她因為太入戲了,把秋桐演得絲絲入扣,一來二去,最終成了秋桐最佳人選,從正房變成了三姨太。”
紅樓夢劇照
影視作品
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飾秋桐
《牛郎織女》
《山高水長》
《雪城》
主持節目
《歡樂60》
《小金牛》
《多夢時節》
《觀眾點播》
《山水相約》
個人成就
1988年,沈璐和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寶釵的扮演者張莉等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電影導演專業,並調入哈爾濱電視台工作。導演王扶林評價沈璐:“‘秋桐’很有表演天賦,不做演員可惜了。”對此,沈璐說:“我喜歡歸於平淡的生活,當演員就不能過自己正常的生活了。”1990年起,在深圳電視台先後擔任文藝節目、少兒節目、體育節目、綜藝晚會以及旅遊節目的創辦、製片、編導和主持等項工作。現任深圳電視台海外中心旅遊欄目《山水相約》的製片人、主持人、副高職稱。主持《歡樂60》綜藝節日,多次獲“星光獎”。主持青少年節目《小金牛》、《多夢時節》,多次獲“金童獎”。創辦、編寫、主持的文芝節目《觀眾點播》,形式新穎,在1992、1993年度全國收視率調查評比活動中分別被廣東地區評為“最受歡迎的節目主持人”和“優秀節目主持人”。編導、主持的旅遊欄目《山水相約》獲“中國彩虹”獎欄目類二等獎,199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該欄目精神文明宣傳文化精品獎。後來又做了6年的製片人,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並與王剛、崔永元等共同榮獲了中國十佳主持人及“金話筒”金獎。
紅樓情結
沈璐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秋桐的扮演者,沈璐也競爭過林黛玉,一度還成為過王熙鳳候選人。20多年前,一部電視劇《紅樓夢》,為“秋桐”的扮演者沈璐的人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沈璐出身於一個藝術世家,從小開始學習芭蕾舞。1984年,正在黑龍江藝術學院學習京劇的沈璐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了《紅樓夢》劇組向全中國徵選演員的廣告。真是心想事成,沒過幾天《紅樓夢》劇組就來單位選人了。天資聰穎、長相清秀的她就這樣在東北片區中脫穎而出,那年她只有15歲。提起秋桐,導演王扶林牢記的是《紅樓夢》里的一個經典鏡頭,“她靠在門框上,翹著腿,剔著牙,眼裡春波蕩漾。”當時,賈鏈和王熙鳳配戲,鄧捷找沈璐幫忙配一下秋桐的戲。她因為太入戲了,把秋桐演得絲絲入扣,一來二去,最終成了秋桐最佳人選,從正房變成了三姨太。目前,沈璐在深圳廣電集團工作,長期駐京。從“林黛玉”到“秋桐”:最初,沈璐是按照林黛玉型入選的,清瘦、乖巧、有書卷氣。因為家庭緣故,她有著濃厚的‘黛玉’情結!原來,沈璐出身於一個藝術世家,她的外公就是趙麗蓉的師傅馬金貴,母親馬銀珠更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家,她演繹的評劇林黛玉扮相和唱腔都無可挑剔。受家庭熏陶,小沈璐的藝術天賦逐漸嶄露頭角,進入黑龍江藝術學院學習。1985年,《紅樓夢》劇組到學校選角,長相清秀的沈璐脫穎而出。為何與“黛玉”擦身而過,至今沈璐也感覺很“委屈”:“一是,那會兒鄧婕老叫我給她配戲,讓我念秋桐的台詞和幫她做小品練習,結果幾次下來,導演就認為我非演秋桐了!還有一次,就是和美國華僑開聯歡會,我跳了很大膽的迪斯科,這一跳展現了我性格潑辣奔放的一面。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從此認為秋桐非我莫屬”。於是,沈璐一下子從“金陵十二釵”變成“賈璉的三房”。接到這麼一個“反角”,沈璐打定主意不演了,之後,王扶林導演很執著,又是寫信又是勸慰,兩句話點醒沈璐:“秋桐這角色特別有戲、出彩,別人都無法勝任,我們選不到比你演得再好的人了,‘反角’又怎樣,如果一個角色沒有創作的價值,誰會記住你?”之後她加倍投入角色,表演起來形神兼具,許多鏡頭都是一次就過了。現在,許多觀眾對秋桐吃飽喝足后倚在門檻上一邊剔牙,一邊謾罵奄奄一息的尤二姐那個情節都還記憶猶新。
封閉培訓建友情:到了北京,沈璐和5個“林黛玉”,4個“王熙鳳”等一起進行了近3個月的全封閉軍事化管理培訓。當時劇組對她們要求很嚴格,要跑步、練身段、對台詞、聽紅學家講課,不許隨便離開住地、不許談戀愛……”紅學家的講解生動而深入,對人物分析也非常細緻,久而久之,演員都沉浸其中,閑下來的時候,經常會傳酒令,體驗生活。也是在《紅樓夢》劇組,沈璐交到了兩個好朋友—陳曉旭和鄧婕。現在,這3個姐妹還經常在北京聚會,開懷暢談。當時,《紅樓夢》的拍攝在全國影響巨大,經常會有一些大導演來劇組探班。著名導演李翰祥也來看過演員,與大家座談,結果王扶林導演警告他,說“我這裡的演員你一個都不能動,要用也要等3年以後。”可見劇組對藝術理想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