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

科幻作家

鄭宇,出生於1978年,筆名“靈光2010”,2004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作品。處女作有兩篇:科幻小說處女作是《幻覺遊樂場》(載北京《科幻畫報》2004年第4期);純文學處女作《哲學連隊》(載《山西文學》2004年第7期)。2009年9月,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鄭宇的長篇科幻小說《追蹤四億年前的兇手》25萬字。當年山西新聞出版(版權)局將此書作為2009年山西重點圖書推出,在科幻文壇引起關注。他2007年4月參加北京舉辦“科幻文學與民族自主創新研討會”,撰寫18000字長篇論文《論21世紀中國科幻發展的困境與契機》。2010年5月,鄭宇獨自創辦的科幻電子雜誌《中國新科幻》創刊,每月堅持出版一期,至今已經出版了36期,其影響日益擴大。以嶄新面貌面世的《中國新科幻》,豐富了科幻文壇電子刊物,引起廣泛的關注和支持。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鄭宇,出生於1978年,筆名“靈光2010”,2004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作品。處女作有兩篇:科幻小說處女作是《幻覺遊樂場》(載北京《科幻畫報》2004年第4期);純文學處女作《哲學連隊》(載《山西文學》2004年第7期)。

個人作品


2009年9月,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鄭宇的長篇科幻小說《追蹤四億年前的兇手》25萬字。當年山西新聞出版(版權)局將此書作為2009年山西重點圖書推出,在科幻文壇引起關注。這部小說是鄭宇從2006年開始精心構思創作的,耗時一年才告完成。其立意新穎,構思別緻,故事曲折,人物豐滿,透露出作者駕馭科幻題材的能力和技巧,更傳達出作者獨特的理念,這就是對科學給人類地球帶來負面影響(包括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兩個方面)的高層次反思。《追蹤四億年前的兇手》面世后,深受讀者歡迎,並獲得貴州大學教授徐明德先生、一級作家原福建作家協會秘書長林禮明先生等專家學者高度的評價和肯定。徐教授稱讚作者“才氣襲人”,林先生認為“小說題旨埋得很深”,“值得深挖探究”。

人物生平


鄭宇是廈門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他祖籍福建永春,祖父、祖母是馬來西亞歸僑,外祖母是東北的錫伯族。他走上文學道路,與父親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鄭宇的父親鄭波光,是著名的文藝評論家。1963年自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山西工作,先後在沁縣一中、太原師專中文系任教,1992年調到集美大學師範學院擔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系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趙樹理研究會理事。編著有《山西抗戰文學史》、《中國鄉土小說史》(合作)。其論文《王蒙藝術追求初探》、《史劇理論與悲劇理論的區別》、《趙樹理藝術遷就的悲劇》在權威刊物《文學評論》上發表,引起強烈反響。曾兩次被山西省工會評為“為社會主義立新功”三等功,並被評為“太原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
鄭宇自幼耳濡目染對文學有親近感,並喜歡機器人之類的玩具,經常獨自苦思冥想。父母對他的教育不是強迫和呵斥,而是朋友般的談心和引導,關愛他尊重他。在自由、寬鬆、溫馨的家庭環境中,鄭宇茁壯成長。1992年,他跟隨父母自太原遷回福建廈門。1998年在集美中學完成高中學業。同年考上廈門大學工學院中新國際電腦學院,2001年畢業。曾經在廈門、泉州從事與電腦有關的工作。2002年,他決定根據自己特點,立志走科幻小說創作的道路。

創辦雜誌


鄭宇除了從事科幻文學創作,在科幻理論上也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他很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追求。最突出的一點,是他認為,科學給人類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帶來危害。對科學不能盲目崇拜,需要對科學進行反思。用他的話說,就是“希望科學往良性的方向發展”。
他2007年4月參加北京舉辦“科幻文學與民族自主創新研討會”,撰寫18000字長篇論文《論21世紀中國科幻發展的困境與契機》。初步的但比較全面的提出自己科幻創作的新思路。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科幻與自主創新項目結題報告》第11頁列出《收到論文題目》排名第二位,可見引起注意和重視。
2010年5月,鄭宇獨自創辦的科幻電子雜誌《中國新科幻》創刊,每月堅持出版一期,至今已經出版了36期,其影響日益擴大。以嶄新面貌面世的《中國新科幻》,豐富了科幻文壇電子刊物,引起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創刊至今,鄭宇已先後推出自己原創的科幻短篇小說數十篇,另外他還完成了3部長篇科幻小說系列等待出版,充分體現鄭宇對科幻創作新方向的執著追求。《中國新科幻》充分展示了鄭宇科幻新理念,為廣大科幻作者、讀者和評論者開展交流提供了平台。一個人辦一份電子雜誌,確實困難重重。為了辦好每一期刊物,身為科幻作家的他,要在創作、組稿、編輯、設計和發布等等環節上,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但鄭宇勇挑重擔、自動加壓、展示了堅韌的毅力和非凡的魄力。他挫折過但不曾氣餒,困惑過但不曾猶豫,而是心無旁騖,不懈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