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樂福堂鄉
道縣樂福堂鄉
目錄
樂福堂原系窮山僻野,一鐵匠居住於落灰廠,初名“落灰堂”。后諧音改為樂福堂,寓“快樂幸福”之意。解放初期,分為8個小鄉。1956年合併為樂福堂鄉。1958年是先進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體制調整時,以駐地命名為樂福堂公社。后併入壽雁區。1971年公社遷駐富頭村,仍用原名。1984年改為鄉。
全鄉總面積76.4平方公里,耕地969.6公頃,林地4250.5公頃,4169戶,16873人。紫金山盤亘境北,全境屬山區。地貌特徵是山高、山多,山谷深、坡陡、平地少,山林資源豐富。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平地較肥沃,盛產水稻、甘蔗、烤煙、花生、茶葉、杉木、馬尾松等。境內月頭源河和龍村河匯入洑水。有道縣至樂福堂公路通往縣城。鄉年工農業生產總值7875萬元,年財政收入44.2萬元。
【塘碑】 Tángbēi
西漢時,從江西遷來,以村邊池塘有一石碑,取名塘碑。村委會駐塘碑,轄3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46.5公頃,153戶,842人。
【富頭】 Fùtóu
從東洲山分居,初名埠頭。解放后,生活逐漸富裕,1958年改為富頭。村委會駐富頭,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43.6公頃,198戶,906人。
【大蓮塘】 Dàliántáng
從橋頭分居,村前有大塘,常以植蓮,夏日蓮花綻開,取名大蓮塘。村委會駐大蓮塘,轄7個村民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77.5公頃,286戶,1299人。
【土橋】 Tǔqiáo
從龍村分居,以村前有小橋,取名土橋。村委會駐土橋,轄土橋、長崗、沙落塘、篦子坳、桃花井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56公頃,158戶,758人。
【甘塘坪】 Gāngtángpíng
村前有塘,底漏常干,得名干塘坪,后諧音為甘塘坪。村委會駐甘塘坪,轄甘塘坪、城牆坪、白蛇洞、硯石井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31.6公頃,118戶,568人。
【清塘坪】 Qīngtángíng
村邊有一天然塘,泉水清澈,取名清塘弄,后改清塘坪。村委會駐清塘坪,轄清塘坪、十八步、冷水井、坪山、龍角嶺、蔣家、熊家、彭家、劉家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79.6公頃,214戶?1099人。
【楊柳塘】 Yángliǔtáng
以村前塘邊楊柳樹多得名。村委會駐楊柳塘,轄楊柳塘、十五灣、何家、范家、滿竹山、上交里、李家、田家棚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66.6公頃,239戶,1018人。
【車弄】 Chēnòng
村前有一峰突起,狀如美女紡車,取名車弄。村委會駐車弄。轄車弄、東梨坪、堯家坪、貓兒山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4.4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頃,275戶,1091人。
【泥口灣】 Níkǒuwān
建村於泥口洞灣子中,故名。村委會駐泥口灣,轄泥口灣、楊名山、甘福塘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59.1公頃,254戶,1153人。
【樂福堂】 Lèfútáng
明朝,一鐵匠從零陵遷來,住在一個灰廠里,取名落灰堂,后雅化為樂福堂。村委會駐樂福堂,轄樂福堂、全溝漯、黑牛漯、田家屋、楊家、載福、日福、梨洞、蝦蚣棚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99.6公頃,404戶,1781人。
【圳頭】 Zhèntóu
【石橋頭】 Shíqiáotóu
明朝時,從橋頭坦口分居,村邊有小石橋,取名石橋頭。村委會駐石橋頭,轄石橋頭、鄧家鋪、將軍弄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53.4公頃,238戶,916人。
【龍村】 Lóngcūn
村背靠大山,溪水環繞如龍,取名龍村。村委會駐龍村,轄龍村、樂家洞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84.5公頃,310戶,1297人。
【中村坊】 Zhōngcūnfáng
清朝從雙牌遷來,昔日開過作坊,位於周圍村中間,取名中村坊。村委會駐新盧家,轄新盧家、中村坊、塘頭洞、下周家、大牛瀉、上周家、蔣家、柘杉漯、賣菜園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114.7公頃,436戶,1874人。
【龍山角】 Lóngshānjiǎo
從祥林鋪楊柳塘分居,離村不遠處,一石山有三根石柱如龍之角,取名龍山角。村委會駐龍山角,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43.4公頃,210戶,8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