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成

法成

[唐]僧。俗姓楊,明皇(七一二至七五六)時人。善畫釋像,有先天菩薩畫樣十五卷傳於代。《京洛寺塔記》

人物簡介


(藏h!Go Chos grub)西元八至九世紀前半期(時值西藏統治敦煌後半期至敦煌復歸唐朝時期),活躍於敦煌的譯經僧。西藏人(一說為漢人)。生卒年不詳。俗姓吳,世稱吳法成。

人物生平


在西藏統治敦煌時期,以‘大校閱翻譯僧’、‘大蕃國都統三藏法師’之名義,參與漢譯佛典之藏譯。至今可確認為其譯著者有《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入楞伽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賢愚經》、《善惡因果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如意輪陀羅尼經》、《十一面神咒心經》、圓測《解深密經疏》等二十部。
由敦煌出土的文獻群中,也可見有法成譯自藏譯經典的漢譯佛典及漢文著作。前者如《般若心經》、《菩薩律儀二十頌》等;後者如《大乘稻■經隨聽疏》、《瑜伽論手記》等。其中,《大乘稻■經隨聽疏》系法成根據耶些德(sNa nam Ye s/es sde)的《見差別》而將中觀分類為‘依經中宗’、‘依論中宗’,以及依據蓮華戒的《稻■經疏》所撰成。
西元848年敦煌復歸唐朝以後,法成居住在沙州(敦煌)開元寺,專心致志於《瑜伽論》的講解。

參考資料


(一)《西藏大藏經甘殊爾勘同目錄》;《西藏大藏經總目錄》;《敦煌劫餘錄》卷十;矢吹慶輝《鳴沙餘韻解說》;《印度學佛教學研究》三の一〈西域出土の法成師文獻〉;《支那學》三の五〈法成に就泜砟5〉;《絲路與佛教》第四章(《世界佛學名著譯叢》{55});《西域文化研究》第一;冢本善隆《敦煌佛教概說》;上山大峻《法成の研究》。
(二)《北山集》卷三十二〈塔銘〉;《聯燈會要》卷二十九;《嘉泰普燈錄》卷五;《五燈會元》卷十四;《續傳燈錄》卷十二;《五燈全書》卷三十

人物簡介


(1071~1128)宋代曹洞宗僧。號枯木。秀州(浙江省)嘉興人,俗姓潘。

人物平生


十七歲出家為沙彌,參雲門宗慧林宗本的法嗣守一法真,受具足戒。問安心之法,參究累年。后四處遊方,歷參廬山子英、東林寺常總、泐潭(江西省)真凈克文、死心悟新、大溈慕哲、雲蓋智本、夾山自齡等名德。年三十三,復至隨州(湖北省)大洪山,參芙蓉道楷,得嗣其法。道楷移居凈因時,法成即隨侍在側。大觀元年(1107),在汝州(河南省)香山開堂。政和二年(1112),奉詔住持左街凈因禪院。道楷寂后,歷住潭州(湖南省)大溈密印、道林廣慧、韶州(廣東省)南華寶林、鎮江府(江蘇省)焦山普濟等名剎。高宗建炎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示寂,世壽五十八,法臘四十一。謚號‘普證大師’。程具為撰〈宋故焦山長老普證大師塔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