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歸於盡

成語

同歸於盡,漢語成語,拼音是tóng guī yú jìn,指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王瑞》。

釋義


盡: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

出處


《列子·天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典故


《金瓶梅》一回:“世上人……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清.李伯元《中國現在記》三回:“黃仲文氣的想要不收,又恐怕退了回去,他不添來,並此二十四兩同歸於盡,於是忍氣吞聲收下的。”魯迅《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時半,素園終於病歿在北平同仁醫院裡了,一切計畫,一切希望,也同歸於盡。”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玉石同燼、蘭艾同焚、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反義詞

貪生怕死

用法搭配


運用

同歸於盡補充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

只圖自己安逸,那管世事艱難,弄到後來,不是同歸於盡嗎?(清 姬文《市聲》第十四回)

英文翻譯


perish together

成語辨析


同歸於盡與“玉石俱焚”區別在於:①同歸於盡只是強調兩者同時死亡或毀滅;沒有貴賤、好壞之分;而“玉石俱焚”是強調好的和壞的;或貴重的與貧賤的一樣死亡或毀壞。②同歸於盡既可用於人;也可用於物;“玉石俱焚”一般用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