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
山東寧陽縣下轄鄉
鶴山鎮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西北部,因境內有形似松鶴的鶴山而得名。鶴山鎮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內,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通訊方便。境內有鶴山、寧陽顏子廟、奎星閣等景點。
2016年2月4日,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寧陽縣鶴山鄉撤鄉設鎮,新設立的鶴山鎮行政區域範圍和政府駐地保持不變。
鶴山鎮內眾多山峰星羅棋布,北部有大汶河穿行其境,山水相連,使這裡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泰山腳下,汶河南岸,南有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99平方公里,轄49個行政村,人口5.5萬人,耕地8.8萬畝。鶴山鄉東部為沖積平原,西部為山地丘陵,北部有大汶河穿越鄉境。
東臨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104國道和濟兗路,中小路貫穿南北,辛周路、鶴光路橫穿東西。
鶴山鎮自然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石材資源、粘土資源和河砂資源,石灰石純度好,品位高,易開採,總儲量達到10億立方米,河砂儲量約8000萬立方米。
鶴山鎮經濟基礎雄厚。工業經濟初步形成了以服裝、化工、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產業群體;農業經濟全面發展,形成了“東菜西果、北林中桑、全面發展制種業、畜牧業”的格局;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靈芝盆景、綠豆粉皮、井水白蓮藕、汶河鹹鴨蛋等是鶴山鄉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正逐步發展成為鶴山的優勢產業;勞務輸出聞名全國,形成了“定單式培訓、成建制輸出、合約化管理、高水平返鄉創業”的“鶴山模式”,年輸出勞務人員2萬餘人,是魯西南最大的勞務市場。
這裡的山巒被賦予美麗的歷史傳說,這裡的土地充滿神秘色彩和靈氣,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鶴山兒女,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這裡有神似松鶴的“鶴山”,有長命不老的“龜山”,有翠柏密布的“皋山”,有眾多連綿不斷,形似蛟龍的山峰組成“卧龍山”。
這裡歷史文化遺產眾多,有全國僅有的“二梁不在大樑上”的元代建築顏廟,有奇樹雲集、名貴樹種保存幾百年的顏林。這裡曾誕生過一代英雄武進,有長眠於此的宋代察判官畢津。
鶴 山
鶴山鎮因境內有形似松鶴的鶴山而得名,鶴山位於山東泰安市寧陽縣城西北15.5公里處,鶴山鄉中部,海拔252.6公里,佔地1.8平方公里。石灰岩山體。
遠視此山,如松鶴一般,主峰為松鶴之首兩側各有一側峰對稱,與主峰相依偎。清咸豐元年重修《寧陽縣誌●山川》記載,“鶴山,峰巒秀舉,勢如飛鶴”。
山上古迹眾多。山頂上有“九九石”等充滿傳奇色彩的奇石,據傳人們用手撫摸后,能祛病免災,延年益壽活到九十九歲。山頂主峰周圍有古時屯兵紮寨留下的旗杆窩,城牆遺跡尤清晰可見。
山腰處有朝陽洞、老虎洞。《寧陽縣誌》●山川》記載:“東北石壁屹立,土名虎洞,內鐫佛像”。朝陽洞內還有古人刻的石桌、石凳之類的東西,其中,石刻千手觀音雕刻異常精細,觀音菩薩慈善的形象非常逼真,堪稱藝術珍品。可惜雕刻在文革中遭到局部破壞。
山下東側有村莊,按其方位分別命名為前鶴山和后鶴山。文革期間,曾有省委領導人在後鶴山村大刮“左傾”之風,樹立“自我崇拜”樣板,大唱忠字歌,大跳忠字舞,人們不論做何事,須先向毛主席請示,被確立為全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紅旗”,此後,“后鶴山”蜚聲齊魯,揚名中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2348 |
男 | 16275 |
女 | 16073 |
家庭戶戶數 | 898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2117 |
家庭戶男 | 16134 |
家庭戶女 | 15983 |
0-14歲(總) | 7719 |
0-14歲男 | 4055 |
0-14歲女 | 3664 |
15-64歲(總) | 22011 |
15-64歲男 | 11080 |
15-64歲女 | 10931 |
65歲及以上(總) | 2618 |
65歲及以上男 | 1140 |
65歲及以上女 | 1478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1626 |
前鶴山、后鶴山、路家莊、黃山莊、史家莊、桃園、東南、東北、西北、西南,杏山莊、大辛庄、小辛庄(小辛庄、青龍背)、雷家莊、安家莊(安家莊、劉家莊)、桑家莊(桑家莊、小桑庄)、大中皋(大中皋、王家圈)、東皋(東皋、東皋新村、劉家海、桑家海、安家海)、趙家莊(趙家莊、小中皋)、王家西皋、劉家西皋、沈家西皋(沈家西皋、黃家西皋)、劉樓、徐家平(徐家平、李家平、魏家平、鋪上街、張家廟、方家平、束家平、八大荒)、王家平、郭家平、牌坊街、孔家廟(孔家廟、楊家樓、張家樓)、汪泉屯、白塔寺、王卞東、王卞西、東王卞(東王卞、前橋村)、山窪(山窪、小山窪)、東山前(東山前、北靈庄)、西山前(西山前、魏家莊)、山後、邵家莊、鵝鴨廠(鵝鴨廠、趙家莊)、大庄、侯家莊、王卞寨(王卞寨、王家莊)東羅山、中羅山、西羅山、前羅山、周家莊、坡庄、崔家河。
寧陽縣鶴山鎮中心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劉樓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大庄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大辛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山前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泗皋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王卞完全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羅山小學
寧陽縣鶴山鎮趙莊小學
寧陽第十二中學
寧陽縣鶴山鎮社區教育中心
顏子廟,亦稱復聖祠,位於寧陽縣西北20公里的鶴山鄉泗皋村中。
據《顏氏族譜》記載:“顏氏五十二代孫顏仙、顏俊、顏和居寧陽泗皋村,五十四代孫泰安州太平鎮巡檢顏偉於至元12年(1275)年奉敕監修泗皋祖廟。”數百年來,顏氏家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至今已經發展到近千戶,五千多人,成為泗皋村一大旺族。
1994年春天,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鄭孝燮先生對顏廟大殿進行鑒定,確認顏廟大殿是真正的元代建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1992年6月,寧陽顏子廟由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5月被省建設廳、文化廳公布為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
顏廟大殿坐北朝南,三開間,灰瓦懸山頂,面闊11.4米,進深7米,通高6.5米,四周的護牆用磚和土坯構築而成,厚度約0.85米,大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給人們以挺拔雄偉的感覺。
大殿木製結構,能看到的只有兩根前檐柱,其餘的6根檐柱均壘砌在牆內。檐柱上細下粗、呈梭形,柱頭卷殺,柱頂碗如扣著的盆子。
柱子與地面並不完全垂直,向內側傾斜,能明顯地看到柱子與地面形成的柱側角。所有這些都保留了唐宋時代建築的特點。
大殿雖然只有三間,工匠們仍設計使用了大梁、平梁、和順梁共計14架之多,並且用料粗重。4架大梁全是用直徑0.8米的彎曲天然原木稍微加工做成,其彎曲度基本一致,這是元代建築的典型特徵。
顏廟結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人們俗稱的“二梁不在大樑上”。六架平梁由橫在大樑上的四架順梁承托,除了兩山牆內重梁以外,其餘四架平梁均錯出大梁。
這個設計十分巧妙,也是顏廟建築的突出特點。
另外梁與梁之間、梁與檁條之間、檁條與坊之間都墊有一斗三升拱,平樑上的蜀柱兩側用叉手支撐脊檁,蜀柱下勢有十字拱或合楂。
因為明間的垮度較大,脊檁除用蜀柱和叉手支撐以外,還設計了8根斜撐承托在脊檁中間,用藻井形式的裝飾手法來進行處理,分散殿頂的重量,這在力學上是可取的,也是顏廟建築結構上的創造。
大殿前檐下施單抄單下昂四鋪作,明間施斗拱三垛、次間兩垛,昂頭伸出后,昂嘴扁薄,稍微上翹,昂尾墊在耍頭后尾底下,耍頭尾部伸到金檁下的斗拱中,起到斜撐和槓桿的作用,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元代以前建築的風格。
顏廟創建於元至元二十年,這在當時還是南宋德佑元年,又過了6年南宋才徹底滅亡。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民族壓迫殘酷,生產力下降,經濟文化還不發達,以致建築上沒有什麼發展,所以顏廟的結構基本上還是沿襲了宋代建築的老路子。
根據專家學者對元代建築研究的成果得出,使用彎曲大梁,是元代建築的獨有牲,這證明大殿的結構特點和文獻記載的創建年代是一致的。
顏林,指寧陽泗皋之顏林,位於皋山南側,現鶴山鄉泗皋村以西,為顏回52代孫顏仙、顏俊、顏和三支移居泗皋后顏氏子孫的墓塋之集中處,至今已30餘代。
顏林佔地100餘畝,林中樹木蒼勁翁郁,有四類珍貴樹種,即鳳柏(又叫鳥靈柏)、楷樹、鐵樹、紅錢榆,此四類樹種皆原皇宮園林珍貴樹種,因顏氏子孫中很多為博學之人,又為“聖人”之遺脈,故得到歷代皇帝崇尚儒學的恩賜。
不過此四種樹木能流傳至今,皆有其獨到之處:一曰鳳柏(鳥靈柏),樹木橫截面之紋理如飛鳥,栩栩如生,故為顏林之奇。
二曰,楷樹,此樹作雕刻用木,雖經千年也不變形,其價值按斤兩出售,八十年代有一新加坡客商欲出30萬元高價購走此樹,被婉言謝絕。
三曰鐵樹(民間稱謂),鐵樹質堅,為其它樹種不及,常作皇宮府第之大門,堅固耐用。四曰:紅錢榆,紅錢榆是榆樹的一種,現我國僅存二十餘棵,顏林內佔8棵,該樹榆錢為紅色,一般榆樹為春夏之交結榆錢,而紅錢榆為秋冬之交結榆,成為一大奇觀。
顏林所葬顏氏子孫皆為忠孝之輩,不忠不孝者,林內神靈不讓其葬屍林上。清代,有一顏氏子孫好賭,只聽一夜有人來喚,說在顏林邊的一棵大樹下見面,誰知當是時,一大蛇,將其勒於樹上,第二天,只見賭徒懸屍樹上,不見蛇之蹤影,顏氏族長嘆曰:豎子好賭,不孝子孫好賭,有違顏氏家規,故葬其林外一土坑內。
歷代皇帝皆對顏氏恩寵有加,不上繳稅銀,故先前,泗皋村有一民謠曰:寧進顏家林,不入自家墳。可見顏氏之影響力甚大。
很早的時候,皋山玉皇廟有一圍起的院落,在玉皇廟南牆大門東側處,有一凸起神像,神像所塑為奎星,人稱奎星閣,它依牆而建,整體為閣狀。相傳,奎星是天上負責點狀元的神仙。皋山前有一叫泗皋的村莊,泗皋人歷年弘揚學習之風,家家敦教孩子刻苦學習,考上狀元,為國家效力,為自己祖上增光,至今這個村仍保持這一傳統。最近幾年,還有不少學子考上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的高等學府。
想當年,村裡族人更是祈盼孩子們能中狀元,村裡男女老少經過商議,集結財力在村北皋山之上建起了奎星閣,但見所塑奎星精神飽滿,意氣風發,正手執硃筆,親點狀元,而筆尖正對泗皋村,泗皋百姓為之欣喜,可惜神間和凡間乾坤有異,方向也有所不同,按照神間筆尖卻指向了濟寧,隨後連續兩年狀元都出在了濟寧。
雖然只是傳說,卻也反映出泗皋人的苦苦追求。
在皋山玉皇廟門前面,有一山劈,劈上有面牆,牆根距劈端只有半米,這座牆的整體為白色,而唯獨在正對玉皇大帝眼睛處凸塑有一紅色月亮,人稱皋山紅月亮。
這裡可有蹊蹺之處,不知道是否是古人的奇妙之作,當天氣晴朗時,有膽大之人,躡手躡腳走過去,後背正對紅月亮,往正南看,恰好看見濟寧塔的北門,彷彿就在眼前,稍稍離開此處,便無此景,而濟寧塔距此有一百多里。
五雞台,位於西皋村西琵琶山東北300米處,舊時,按行政區劃,五雞台周圍分別是寧陽、泰安、肥城、東平、汶上五縣,它位於五縣交界處,故置身其上可覽五縣歲月,特別是夜晚時分,在這裡可聽五縣雞叫,故名“五雞台”,這在全省、全國是少見的,這種特色當地人看來頗感榮耀、甚得稱道。
該高台後在大汶河發大水改道時沖坍,但這並沒影響人們對他的記憶,提起“五雞台”,現在方圓百里的人們,都知道是在鶴山境內的琵琶山上,路過此處的人們自覺不自覺地都會說起它,它已成為寧陽和周邊兄弟縣市共同繁榮的象徵。
在皋山偏西南,有一高坡,傳說該高坡乃碧霞無君為鎮住神龜,所挪昆崙山泥土而成。很久以前,汶水孕育生成了一隻神龜,經常在河中興風作浪,經常衝出河道,造成汶水決口,洪水泛濫,給老百姓帶來極大災難。碧霞無君為挽救汶河兩岸百姓,當神龜在皋山西側衝出河道送往南行時,挪昆崙山神土擋住神龜去路,並將其制服,使大汶河成了一條小河,後來,神龜變成了龜山,所挪崑崙之土成了現在的擋龜嶺。
鶴山鎮沈西皋村,西、南面環山,東、北兩面緊臨汶河。距敵方據守的寧陽、東平、肥城縣城較遠,靠大汶河北岸抗日根據地極近,地理條件優越,成為境內鞏固,擴大抗日民主政權的基地。
1946年9月—1947年1月,沈西皋的幾百名群眾和附近村的幹部,經4個多月晝夜奮戰,挖出一條適應戰備的地道網。
地道主線東西長2000多米,南北長約3000米,高2米,寬1.5米。地道布局以村中地基較高的關帝廟為起點,縱橫交織向四面伸展。廟台下為開挖地道的中心,廟心挖成十分隱蔽的進出口,通往村子前後左右的進出口、伏擊點和地下兵營。並通至村外網路前後3個西皋(劉家西皋、王家西皋、黃家西皋)。建國后,經長期整地改土,治山治水,已蕩然無存,現僅有當時曾作過地道氣眼的高家井。
《漢書》王子侯表載:封東平煬王子侯允於春城。春秋為侯國,東漢廢。故城址位於徐家平到八大荒一帶。《水經注》載:春城在汶水之南,往西不遠即入東平界。近在劉家西皋發現1508年(明。正德三年)誥贈兵部郎中劉公太宜人合葬墓,墓表載:“葬其邑春城汶水之陰。”故址逐被沙層湮沒。
曾出土銅鼎,地表散布有漢代瓦片、陶豆殘片等,未見城牆痕迹,城址範圍不明。春城為春秋時期所封一侯國,位置便在今天寧陽縣鶴山鄉境內,民國初年和建國初期曾在今桑安口處,出土墓穴及一些物品。2002年夏,桑安口汶河段乾涸,驚現大批古井,成為一大奇觀,山東電視台《正午時光》、泰安電視台《泰安報道》等欄目曾作報道。
該墓位於鶴山鎮山窪村北,龜山之陽,碑額篆“察判畢公行事之記,”碑文剝落殆盡,略可辨識者:“公諱津字洛叔,先世於宋宣和靖康間扦衛振貸德著閭里,公自幼識過成人,時劉濟受金制專賞兩河治兵掄選人才,公年十九騎射登第……”。碑陰署銜名“懷遠大將軍開國伯食東平郡七百戶畢津立石。”碑建於金大定年間,鄉貢進士張涇撰文並書。今墓封土無存,其上堆積殘肢斷身石羊、石虎、石人及墓碑碎石。
泰山赤靈芝盆景
赤靈芝,也稱仙草,火靈芝,自古即是富貴祥瑞之物。泰山赤靈芝更被譽為有除邪扶正之神效。經科研人員的多年研究培育,使泰山赤靈芝在自然生長過程中,形成巧奪天工具有極高品味的藝術盆景。其形者“千姿百態,婀娜俊秀。”其神者“靈氣充盈,富貴祥瑞。”可謂“集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光華,令您蓬篳生輝,盡享靈光普照。”是難得的祛邪鎮宅之寶。產品問世不久,既轟動大江南北,海內海外,多種媒體競相報導。並搏得收藏與愛好者的廣泛讚譽。該產品先後獲山東省農產品博覽會和“雷諾杯”中國泰山國際奇石暨盆景根藝大展金獎。2003年9月被評為泰安市十大名優產品之一。
黑花生
黑花生據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和北京市中醫藥理研究所檢測,黑花生含有18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每100mg總含量為27.97mg),10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氨基酸、鉀、鈣、硒、鋅和維生素E的含量分別比普通花生高120%、101%、100%、49%、28%、25%,另外,每100克黑粒花生中含有鈣41.5mg,鎂360mg,錳1.7mg。在其所產油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人體必須的四種脂肪酸的含量遠遠高於其它油脂產品。而其中磷又大部分是以卵磷脂的形式存在的。其營養成份符合人體營養學指標。是天然的黃金搭檔。是老少皆宜,補充人體所需各種微量元素的上佳食品。
中醫理論認為“逢黑必補”,黑屬腎,腎生髓、主神、藏精,花生本身即有養胃潤燥,清肺滌痰之功。對於黑花生,從營養成份的生理學意義上講,它是一種難得的功能性食品。精氨酸、維生素E、鋅、硒、鎂的協同作用不僅可以健脾養肝,穩定細胞遺傳功能,從而達到防衰抗癌之功效。在生殖學意義上,這些物質是生成精子最基本的要素,它們可以促進生殖腺發育,增加睾丸酮的分泌,刺激精液產生,減少精子畸形,提高精液質量,興奮性機能。內含的鉀、鈣、錳、磷(卵磷脂)不僅能穩定心、腦功能,增強血管彈性,增加骨骼的韌性,而且卵磷脂是補腦健腦、防智衰的重要的營養物質。
因此,黑花生是健腦補腎、抗病防衰的純天然營養佳品。也暗合了“葯食同源”這一重要的中醫理論。
鶴山鹹鴨蛋
該產品已有百年歷史,利用獨特的祖傳秘方精心腌漬而成。鶴山鹹鴨蛋在原有優點的基礎上,新增蛋清細膩且富光澤,蛋黃沙瓤散口且淌油的特色。該產品問世以來,暢銷泰安、濟南、北京、上海等地,倍受消費者青睞。鴨蛋富含的蛋白質經轉化分解形成蛋白腖,可用來治療消化道疾病。在眾多的鹹鴨蛋中獨樹一幟,是極好的純綠色營養品,是鄉戶人家生產出的上等宴用美味佳肴,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禮品,風味獨特,請君品嘗。目前,全鄉已發展加工戶30多戶,年產鹹鴨蛋400萬個,產值達200萬元。
鶴山白蓮藕
白蓮藕系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在鶴山鄉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已發展到3000多畝的規模,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鶴山以獨特的土質和水質,生產的白蓮藕皮薄質嫩,色澤光亮,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藥用價值,既是香脆可口的綠色食品,又是防病抗癌的滋補佳品。今年又順利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產品認定,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綠豆粉皮
鶴山綠豆粉皮,又名“周家弔橋”粉皮,採用祖傳配方和特殊工藝手工製作而成,歷史悠久,名博中外,據寧陽縣誌記載該產品為明、清時代貢品,並以其獨特的風味,載入山東風物大全,20世紀70年代由山東省供銷總社備案為地方特色產品。自八十年代末,很多鶴山人重操舊業,並且規模逐漸擴大,特別是去年以來,300多個加工戶聯合起來,成立了粉製品協會,統一地點,統一進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使這一特色產品真正成為我鄉的一大產業。目前,全鄉的粉皮年產量可達60萬公斤。
本品以優質綠豆為原料,採用特殊工藝提取澱粉加工為粉皮后,保持了綠豆的天然屬性,色澤透明,清脆可口,營養豐富,能涼拌熱燉,是宴請賓客的美味佳肴,也是饋贈好友的上等禮品,民謠“一桌菜席均有剩,唯有粉皮吃個凈”即為明證。
本品具有不同於其他原料(或非純綠豆)製作的粉皮的特點。
1、在沸水中浸泡10分鐘,然後加用涼水浸泡可保持24小時不粘不碎。
2、與肉類或蔬菜一起混燉,不粘連,不破碎。
本產品由山東省寧陽縣鶴山鄉農工商總公司監製,本公司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的光顧,感謝對該產品的青睞和關愛,並祝您因銷售該產品財源滾滾,事業昌盛!鶴山傳說
鶴鳴九皋
詩經有云“鶴鳴九皋”,曾有許多學者極盡全力研討此句出處,多處尋根求源,但未得到恰當解釋。幾年前,有一學者來鶴山,遍觀鶴山後,當即茅塞頓開,終覺這應是孔子觀鶴山風土人情而凝此句。他看到南有鶴山,北有村名分別為泗皋、東皋、中皋、西皋等后已分化的九個行政村。暗自解釋到:皋是指水中露出的高地,可見在早這裡曾是不泱之國,人們在高地上建村,“鶴”指“鶴山”之“松鶴”,“九皋”是指九個皋地或是眾多皋地的意思。
鶴山麒麟
鶴山又名麒麟山。麒麟山之由來,則源於一段當地百姓流傳的神話。古時候,一老農家居皋山南側,以種地為生,家中有一頭黃牛,是老農的心肝,黃牛和主人相依為命辛勤耕作了幾十載,但未得一犢。一日晌午,烈日當空,老牛和家人在地里幹活,忽然,老牛腹中有東西作響,眼看快要下崽,隨即老牛臨產,產下一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似龍非龍的小犢,小犢生后,老牛即亡,小犢生下后,便能站立,且哞聲振天,競能把鐵犁鏵之類的東西吞下,小犢也愈長愈大,愈長越大。還具有了騰雲駕霧的本領。
小犢向老農跪拜嗑頭,謝養育之恩,老農告訴他說,你看人們耕作那麼辛苦,你只要儘力幫助一下他們就行了;話未說完,只見小犢抖動身軀,頓時風吹土動,霎時間,但見那一片土地象被耕耘過一樣,十分便於耕作,而且種出的莊稼特別好,當地百姓對此十分激動,可就是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人們逐漸發現,現在泗皋、王卞一帶種植的小麥品質特別好,從而有“金泗皋,銀王卞,要吃麥子下鶴山”的順口溜流傳開來。老農和小犢為了長久為人們造福,便化作山峰留了下來,當地還有很多人至今仍懷念他們,再後來,人們紛紛傳說:玉帝認為自己是天庭和人間的主宰,功勞和地位蓋過一切,所以自己的府第應與自己至高無上的身份相符,於是,派遣吉祥如意化身的仙鶴和麒麟來到這裡共造風水寶地,老農便是松鶴,小犢便是麒麟,於是也有人稱這座山為麒麟山,也就是今天的鶴山。不論怎樣,當地人一直認為鶴山是松鶴延年、吉祥幸福的象徵。
顏回的故事
天賜顏回一錠金
顏回與同學同窗共讀,一日,有同學曰,錢物丟矣,大家懷疑為顏回所偷,因為顏回家最窮,唯師傅孔丘不信,他對其他弟子說:顏回雖貧,但潔身自好,不做偷盜之事,隨即便取黃金一錠,帶同學一起放到顏回常打水井台,並在金錠上寫字一行“天賜顏回一錠金”。眾人躲起窺視,不久顏回來打水,見金不拾,並又在金錠上書字曰“外財不發命窮人”,事後同學皆信服,顏回雖家貧,但志氣凜然,日後定成大器。顏回的這兩個故事在當地流傳很廣。
一張餅一碗粥
顏回,字淵,是春秋時期孔子大弟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說的重要創始人,後人尊稱為“顏子”。顏回,自幼家貧,酷愛讀書,少年時便拜孔子為師,別的同學家境較好,獨顏回家最貧,每日放學回家吃飯,總是片刻而歸,回來苦心攻讀。天長日久,恩師有所覺察,問顏回回家吃什麼飯,顏回答曰:一張餅,一碗粥而已,其師不信,待次日回家吃飯時,悄悄跟蹤,原來顏回回家只食一碗薄粥而已。師返回后再問顏回:吃的什麼飯,回仍答曰:一張餅一碗粥而已,子曰:為人要誠實,明明只吃一碗粥,為何說還有一張餅,顏回曰:粥上有凍皮,不就是餅么,孔子長嘆,並給錢物於回,顏回不授。
顏偉與“泰山無糧”
泰山無糧,有說清代人劉墉所為,有說紀曉嵐所為,但在皋山腳下的民間,卻傳是顏回的後代,元代時任泰安州太平鎮巡檢顏偉所為。一年皇帝到泰山封禪,時值泰安旱災,顆粒無收,故急需減免皇糧國稅,但須朝廷恩准,幾次上奏,未有音信,顏偉認為此時是為民請命最好時機,便組織百姓將建廟宇所用的“黃梁”放在皇帝進山大門處。只見皇帝及諸大臣在御林軍的護擁下,浩浩蕩蕩向“黃梁”處走來,待衛奏報前方有“黃梁”擋路,皇帝即問,何為“黃梁”,侍衛解釋說“黃梁”乃建廟之用“大梁”,因為“黃”字諧音“皇帝”之皇字,故不敢抬走,皇帝怒:哪有這般繁索禮節,免了,誰知當“免了”二字剛說完,沿路百姓高呼:“謝主隆恩,皇上聖明”,皇上才覺免的不是禮節,而是諧音“黃梁”的“皇糧”,顏偉趁機前奏,皇上便順水推舟,免了上交國庫的“皇糧”,災民感激皇恩浩蕩,更佩服顏偉的聰明智慧。
泗皋山上掛淤柞
傳說,碧霞元君赴蟠桃盛宴,席間眉頭一皺,頓覺家中有事,便辭了眾仙,回家細看,原來,自家養的寵物—神龜撞開了泰山附近的瑤池,一路西去。所到之處洪水肆虐,只見汶水中游的皋山只露峰頂。碧霞元君好生氣憤,對自己豢養的神龜大喝一聲,還不快快到瑤池受罰,龜聽主人訓斥,騰雲駕霧,回到瑤池,汶水既降,但大水過後留下的淤泥之類的東西猶懸掛在皋山及周圍眾山的山腰,“泗皋山上掛淤柞”,是當地群眾對洪澇災害等自然現象的恐懼的一種形象寫照。這裡神話性地解釋了“大汶河”向西倒流的原因。
母山寺的傳說
傳說“三挪母山寺”的“第二挪”,母山寺挪至皋山後,母山前懷。那時,皋山與母山之間有一寬闊通道,是地方通至京城的大道,當時,該處人來人往,絡繹不決。母山寺由汶上挪至現母山南面靠東端,深得眾人敬仰,寺廟可謂紅火,又居通京大道旁,位置更顯重要,寺內香火當然日盛一日。當時皇上有一叔父,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在京城狂橫無忌,倒也逍遙自在。不過時間一長,便對京城生活沒了興趣,後來得知,鶴山母山寺乃人間仙境,風光無限。便帶手下及家丁來母山寺出家當了和尚,開始覺得倒也有意思。但天長日久,老賊呆心又起,他們合夥將方丈欺跪,將其它和尚趕出,自己一伙人單幹起來,自此,母山寺就成了賊窩。他們明搶暗奪,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好端端的京城大道慢慢蕭條起來,附近百姓可遭了殃,受害日甚,便到地方官員處狀告,一時間,報官的人數以千計。再說這地方官,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對老賊的所作所為痛心疾首。於是,便明查暗訪,形成材料,上奏朝廷,開始傳送官不敢上奏皇帝,後由於地方官員一再上奏,傳送官不敢再積壓,便將呈奏摺呈送皇帝。皇帝過目一看,是狀告叔父,心想那不就是片面狀告我嗎,便不予理睬。可那一心為民請命的地方官連續上奏,最後使皇帝煩了:“罷了罷了”。那地方官員一看皇帝如此,也便打道回府,可為民除害的責任感使他及其他請命的人更堅定信心,他們發誓要消滅這伙壞蛋,於是,費腦筋在皇帝的金口玉言上琢磨,後來猛然大悟,既然皇帝讓我們“罷了”,我們何不“偷梁換柱”將他們“耙了”。說干便干,回來后將這伙害群之馬全部抓住,在京城大道上挖坑,將他們用土埋住,只露光頭,然後令行刑人員,套上耙,揚鞭催馬,從他們頭上過去,將他們真正“耙了”。後來皇帝知道后,十分氣憤,但也無奈,因為是自己親自下的命令才使叔父命歸黃泉。
滅遼大將軍武進
武進,字君光,宋未元初奉符(今寧陽縣鶴山鄉沈西村)人,因對遼作戰有功,被皇帝親封為“滅遼大將軍”,並授世襲官祿。武進自幼喪父,家貧如洗,與母相依為命,艱難度日。雖已至而立之年,母親年邁而且疾病纏身。可惜家中無錢身無分文,無力為母親治病。一天,舅父來看母親,見到姐姐病重至此,掏出了自己並不寬餘的幾文錢,讓武進去抓點葯,並告訴武進明天再來看望。武進心孝,速去抓藥,可回家時已至晚上,其母已奄奄一息,不久便與世訣別。武進痛苦一場后,用家存草席掩其母屍,放於村南山坡,因害怕舅父來后責怪他未盡孝道,便叩首后草草出走,次日武進舅父來看姐姐,不想,武家空無一人,后與鄰居共同尋找,方才發現姐姐下落,舅父實在十分生氣,可片刻之後又喜出望外,姐姐安身之處,南倚玉皇大帝寢宮皋山,北靠琵琶山等靈秀山巒,正是位於以皋山為龍頭,以母山、行山、大悲山、小悲山為龍身,琵琶山為龍尾的龍體旁(當地因站在琵琶山東,遙看幾座山,形狀極像神龍,又統稱幾座山為卧龍山),認為武家定有祥瑞降臨,子孫後代必將顯達,外甥日後必將成大器,於是便和鄰居一起,將姐姐在原地安葬。再說,武進走後,終日以討飯為生,未吃幾頓飽飯,當時恰逢遼兵進犯中原,朝廷舉國招募兵勇,以抵禦遼兵。武進當兵后,被安排做炊務兵,從事後方供給。不過,正是這一職業給他帶來了顯達的機會。一天,武進剛燒完了一鍋粥,便見軍中一陣混亂,原來遼兵進犯,攻勢迅猛,宋將下令南撤,只是武進覺得一鍋粥倒掉可惜,未及多想,便蓋好鍋蓋,用繩索拴為一體,背在身上,跨上馬背,跟隨大軍南撤,開始還行,但終於行進中鍋蓋一高一低亂動,粥從鍋中溢出,澆在馬背上,馬受驚嚇,突變方向,扭頭向著遼兵陣營衝去,武進一看不好,再往前沖,就和遼兵直接交鋒,勒令馬停不能奏效,猛然間見前方有一旗杆,便想抓住旗杆,讓馬停下,誰知旗杆已年久腐朽,不經一抓,但抓了起來時,奇景出現了,武進身騎駿馬,腰背鐵鍋,手舉高大旗杆,遼軍驚異不知宋兵又有什麼新武器,只派一名士兵前來闖陣,不知有什麼高深莫測的功夫,於是不敢冒然進攻,反倒後退三十里安營紮寨,武進一再進,遼兵再退,宋軍見狀,趁機回戈反擊,一鼓作氣,終獲大勝,皇帝見武進成了勝敗轉折的關鍵,在緊急關頭,捍衛了大宋的尊嚴,保衛了家園,便御筆親封武進為“滅遼大將軍”。後來,武進之子也在軍中屢立戰功,亦被授“大將軍”。後來,武家父子按當地風俗將武進及其子葬於武進母親墳后,人稱“武進父子墓”,武進父子墓,由朝廷籌建,當時,不僅有石獅、石虎、石牛等,還有御筆親賜墓銘,僅牌坊就有三道,墳墓建設約佔地百餘畝,其中墳碑等主體建築在“文革”中被毀。武進為將,治軍有方,深得人心,武進之子也治軍頗有其道,以致武進父子精忠為國,屢立戰功的動人故事,仍在鼓舞著鶴山人民奮勇前行。
鶴山綠豆粉皮的傳說
鶴山綠豆粉皮是鶴山的一大特產,能享譽四方則源於一段有趣的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最後一次下江南,班師回朝之際,在東平接駕山短住,附近官員和紳士聞訊,前往迎拜,貢品有雞羊魚肉,山珍海味,可獨有鶴山一名老者禮物特別,原來是綠豆粉皮,皇帝對貴重物品不屑一顧,卻對綠豆粉皮產生了興趣,皇帝問老者“為什麼送這個?”老者曰:“一是因為歷史悠久,來源奇特;二是因為它能消腫下氣,清熱解毒,勢必對陛下您為國操勞的龍體有益”,乾隆神情更加莊重:此物有何來歷?老者曰:相傳很久以前,鶴山一老漢救了月中玉兔,嫦娥為報其恩,便每月的最後一天從月中撒下數張銀色透明圓狀物體於老漢家,此日為月缺日,銀色透明物體即是所缺的月亮,故後人稱其為‘月蛻’。老漢將嫦娥所贈物體售之於市,可得白銀數兩,此後老漢家日子逐漸殷實,常常接濟窮人,嫦娥為揚其善,便親配秘方,由玉兔送至其家的秘方而制,即為綠豆粉皮,此為天上所贈,不正是應天子所享之物嗎?皇上龍顏大悅,品嘗之後更是讚不絕口,自此被確定為皇宮御用品,每隔兩月向京城上貢一次。鶴山綠豆粉皮此後名聲大振,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為保持獨特風味,鶴山綠豆粉皮現在仍採用手工製作,主要代表有周家弔橋粉皮、白家綠豆粉皮、竇家綠豆粉皮等,現當地建有特色產品批發市場,綠豆粉皮是其主要經營品種。
白蓮藕的傳說
在寧陽縣鶴山鎮汪泉屯村,有一種當地小有名氣的特色產品白蓮藕。深得人們的喜愛。白蓮藕之所以小有名氣,一則由於其鮮脆可口,二則由於它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玉皇大帝讓“八仙”在人間修鍊,需做夠一定量善事,才能到蓬萊過海成仙。“八仙”中的荷仙姑,為做善事,化身村姑,遍察人間疾苦,來到皋山附近時,發現,當地正值大旱,汶河乾涸,莊稼幾近全死,尤以皋山東南側的一個小村最為嚴重。荷仙姑看到這種情況,便找到白鶴,讓她點泉噴水,以澤當地黎民。白鶴按照荷仙姑的意思,一口氣點泉七十二眼,受旱最重的小村也得到一汪泉水,雖然得到了水,但是小村裡的莊稼已全旱死,連種糧也未剩顆粒,於是,荷仙姑又助小村一臂之力,把自己手中的荷花向泉中一點,傾刻間,長出了許多大個的藕瓜,當地村民有此為食,度過了大旱之年。傳說中的小村現在叫汪泉屯,當地百姓度過大旱之年的藕瓜就是現在的白蓮藕。據說,不少婦女吃了沾有仙氣的白蓮藕后,還喜得“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