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堤

老龍堤

徠老龍堤是古城襄陽最重要而又最古老的堤防工程。歷史上襄陽水患嚴重,護城堤屢毀屢修,老龍堤自萬山腳下至襄陽城閶門止,全長5公里,平均高度8米,堤壩寬6~10米。迎水面砌條石駁岸,堤外側築有許多三角形石磯以減煞水勢。堤上現存有計里碑7塊,記事碑2塊;萬山東二里堤上保存有明代的老龍廟;老龍廟東6號計里碑處埋有一條卧鐵牛;大北門外堤上有一根明弘治年間豎立的為枯水季節貫鐵索架濟漢橋用的大鐵柱。

景點介紹


地理位置

老龍堤號稱十里長堤,《襄陽府志》記載:“老龍堤,起萬山東麓。東曰:長門堤,起城西土門,繞城北,迄長門。”歷史悠久的老龍堤,幾百年來,一直護佑著襄陽古城。除了御防洪水之外,還與襄陽古城牆一起構成了“鐵打的襄陽”的屏障,具有強大的軍事防禦作用。

興建年代

老龍堤始建年代無確考,南朝時期的《襄陽東歌》中已有《堤上行》詩詠贊,唐以後的記載更多。劉禹錫所作《大堤曲》中有"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的詩句,大堤當時的氣勢與繁華可見一斑。

歷史傳說


民間傳說

從前,襄河南岸是一條小土埂子,是當年大禹開河的時候幫助修築的,這就是襄陽有名的老龍堤。老龍堤西起萬山,東接襄陽城,全長約4.5公里,號稱十里大堤。老龍堤建於哪個朝代從考證,但歷朝歷代都在修補加固,它悠久歷史也是不爭的事實。襄陽城的老人大都知道一點關於老龍堤的傳說。
傳說在幾千年以前,襄河水經常泛濫成災,害得襄陽一帶的老百姓民不卯生。為了攔住河水,老百姓日夜挑土築堤,可總是屢築屢垮,屢垮屢築,就是修築不起來。一天,一個道人經過襄陽時看到襄陽人修堤情況,十分同情。於是這個道人脫下草鞋,拆開繩子,一頭拴在萬山腰上,一頭釘在城牆上,人們沿草繩填土築堤,從此攔住了洪水。原來這個道人是個鎮河神,他拆的草繩是一條老龍,後來人們就稱老龍堤。

縣誌記載

據《徠襄陽縣誌》記載:“相傳修堤時,有老人取草曲折之形以授之,雲‘如是則固’。語訖不見,人疑為老龍,堤成故以為名”。清末襄陽名士、翰要院編修王萬芳總纂的《襄陽府志》中也說到老龍堤的來歷:“堤以老龍名,不知自何時。詢問士人云:堤累築累圮。后遇一老人,折草為形,投之曰:‘堤如是築,則固矣。’語訖,忽不見,人異之,則依草之曲折以築,而堤乃告成。曰,此固我老龍所授也,因以名堤。”這段文字是說,告訴人們築堤方法的老人,是一條老龍,因此就以老龍給堤命名了。

堤名傳說


在襄陽民間還流傳關於新堤和舊堤的故事,也與堤名來歷有關。
相傳大堤修好后,從南山來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兒,身穿白衣裳,拄著白龍頭拐棍兒。老頭兒走到一個年輕人面前,問道:“小哥哥,你說是新堤好還是老堤好?”年輕人想,老堤是個小埂子,又窄又矮,新堤又寬又高,就說:“當然是新堤好。”剛說罷,老頭兒不見了。
年輕人一句話壞了事。原來白鬍子老頭兒是玉皇大帝派下來的鎮河神。仙界不知道凡間的事,鎮河神聽年輕人說新堤好,第二年就發大水沖跨了這條堤,人們只好又修。七月大堤又被衝垮。這樣垮了修,修了垮,年年築新堤,年年被衝垮。
有一年,襄河又漲大水,襄陽城房倒屋塌。水退了,人們哭喊著從山上衝下來,玉皇大帝在天宮聽到襄陽百姓在哭喊,派鎮河神來襄陽察看大堤,他問城門口一個老頭兒:“老哥,襄陽人到底是喜歡老堤還是喜歡新堤?”“新堤是泡的,不結實;我們巴不得有個老堤喲!”老頭說。“怪不得襄陽人說,劈柴劈大頭兒,問話問老頭兒。請老哥叫城裡百姓都來,我幫你們做一條堤,能萬年不垮。”
鎮河神把手中的龍頭拐棍往地下一橫,那拐棍成了一條大白龍,拿起一根鐵樁,往龍頭上一釘,他又扯一把稻穀草,揪住龍尾巴就往上續,擰起草繩子來。稻穀草往龍身上一續,都變成龍身了,只見鎮河神將龍尾拴在萬山腳下,然後讓全城的老百姓往龍身上填土、修堤。
堤修好了,人們怕堤下的白龍復活,就在龍頭上蓋了座老龍廟,龍尾巴上修了座保堤寺,堤中間蓋了個太子廟。從此以後,河再堤也沒有垮過。一年一年,新堤成了老堤,人們就叫它“老龍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