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團

原贛東北地區南下的紅11軍改編而來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團是1933年7月由原贛東北地區南下的紅11軍改編的。計編20、21、34三個師,8月彭德懷率領東方軍分三路從四堡、朋口、追擊十九路軍至永安、沙縣。留34師(師長陳樹湘)駐守連城,組建連城獨立營(明光獨立營)。1933年10月28曰,軍委正式命令成立紅軍第7軍團。

簡介


1933年6月7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贛東北紅軍第11軍改編為第19師,閩北獨立師、建(寧)黎(川)泰(寧)獨立師和邵(武)光(澤)獨立團等合編為第20師,組成紅一方面軍第7軍團。7月初,軍團尚未組成,第19、第20師先後編入東方軍,參加入閩作戰和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0月28日,第7軍團成立,尋淮洲任軍團長,蕭勁光任政治委員,郭如岳任參謀長,鄧乾元任政治部主任。除原定所轄第19、第20師外,又轄第34師和1個獨立團。紅7軍團組成后,向撫州附近地區活動,以調動金溪及南城、南豐之國民黨軍。11月中旬,在滸灣八角亭戰鬥失利后,第19、第20師各由3個團縮編為2個團,樂少華任軍團政治委員。12月中旬,紅7軍團與紅5軍團在閩西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下旬,在泰寧整編,轄第19師、第59團和獨立營,粟裕任軍團參謀長。1934年1月,紅7軍團協同紅3軍團攻佔沙縣。4月,為策應廣昌保衛戰,在將樂、泰寧以南地區反擊國民黨軍東路軍,收復歸化,攻佔永安。5月,參加建寧保衛戰。建寧失守后,轉戰寧化、清流、連城縣境。7月初,紅7軍團調回瑞金整編,劉英任政治部主任。7月6日晚,紅7軍團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名義向閩浙皖贛邊挺進。10月下旬,進入閩浙贛蘇區。11月4日,紅7軍團與紅10軍合編為紅軍第10軍團。
添加歷史圖片
添加歷史圖片
加圖片
加圖片
打倒強迫抗日士兵進攻工農紅軍的蔣蔡軍
打倒強迫抗日士兵進攻工農紅軍的蔣蔡軍

基本介紹


黨中央代表曾洪易、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
紅七軍標語:積極參加少先隊
紅七軍標語:積極參加少先隊
1934年7月五日發布政治訓令,紅7軍團在瑞金改編為抗曰先遣隊。七月六日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長汀、進入連城坪上、上石示、宣和,協同紅24師打擊李延年部,後放棄返回羅坊、北團,繞清流賴坊、肖坊,再度折入連城塘前、張地、堯家畲、上余、下余,於7月15日在永安小陶同紅九軍部分隊伍會合,向大田、尤溪、水口,進閩東、浙南等地,於10月間轉入贛東北重溪與方誌敏領導的紅10軍會合,按中央指示,合編為10軍團,繼續北上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