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服
儒服
儒服,讀音rú fú,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儒客儒者的服飾。出自《禮記·儒行》、《從軍行》、《答鄧明府》。泛指讀書人的服裝;謂作為儒生。
(1)傳統儒客儒者的服飾。
(2)泛指讀書人的服裝。
(3)謂作為儒生。
《禮記·儒行》:“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 孔子對曰:‘ 丘少居 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鄭玄註:“逢,猶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后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清卓爾堪《從軍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換戎裝。”丁玲《母親》:“不同的只是 武陵家裡供的是一個鳳冠霞帔的老太太,而這裡是一個儒服儒巾的少年。”
明李贄《答鄧明府》:“居士向日儒服而強談佛,今居佛國矣,又強談儒。”
《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講陰陽災異的一派人,墨子指儒“富人有喪,乃大喜曰:‘此衣食之端也!’”指操辦紅白喜喪事的人;歷史學家馮友蘭說:“儒家與儒兩名,並不是同一的意義,儒指以教書和相禮等為職業之一種人。儒家指先秦諸子中的一個學派。儒為儒家所自出,儒家之人或亦仍操儒之職業,但兩者不是一回事。”而儒服大多指凡這幾類人的獨特服裝。
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