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太平洋戰爭
南美太平洋戰爭
南美太平洋戰爭 (西班牙語:Guerra del Pacífico),發生於1879年至1883年,因其主要以爭奪硝石資源為目的,所以又被稱之為“硝石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del Salitre)。這次戰爭中,秘魯和玻利維亞共同對抗智利。智利最終獲勝,奪得原本屬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Arica),以及玻利維亞的濱海省(Litoral)。自此之後,智利走上強囯之路,玻利維亞失去出海口,成為內陸國,國家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這場戰爭是19世紀拉丁美洲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對南美洲乃至西半球的國際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阿塔卡馬沙漠位於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的交界處,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從未明確劃定歸屬。三國獨立后,玻利維亞佔有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秘魯佔有沙漠北部塔拉帕卡大區,智利則取得沙漠南部地區。三國均宣布對沙漠地區擁有主權。由於在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和北部發現豐富的鳥糞和硝石礦藏,使三國的爭執更加尖銳。前者作為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是玻利維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外匯來源,而後者則是歐美兵工廠用來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1866年,智利與玻利維亞簽訂邊界條約,規定以南緯24°線為兩國邊界,南緯23°線與25°線之間一切礦產品和輸出產品的關稅,由兩國平分。同年,智利和英國合資經營的硝石公司同玻利維亞簽訂合同,取得在安托法加斯塔地區的開採權。1874年,玻、智兩國簽訂新約,規定智利政府放棄南緯24°線以北地區的全部權利,玻利維亞同意在25年內對智利公司不提高現行稅率。1878年,玻利維亞政府出於籌措軍費的需要,決定單方面增加智利—英國礦業公司稅額。但礦業公司根據1874年條約拒絕交納。玻利維亞政府決定沒收其全部資產並公開拍賣。作為報復,1879年2月14日,智利在英國的支持下,出兵佔領玻利維亞最大的港口安托法加斯塔。而秘魯與玻利維亞關係親密,雙方曾在1873年秘密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危機爆發后,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向國內下達軍事動員令,並積極從歐洲購買軍火。智利遂於1879年4月5日正式向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宣戰。這次戰爭被外界稱為“南美太平洋戰爭”,又由於戰爭起因來自三國對鳥糞和硝石資源的爭奪,因此也被稱為“鳥糞戰爭”或“硝石戰爭”。
作為南美洲較早獨立的三個鄰國,玻利維亞、秘魯和智利原本相安無事。地處三國交界的阿塔卡馬沙漠地區,成為爭奪焦點。那裡氣候極度乾旱,屬不毛之地,三國獨立之初都沒有重視那裡。然而到18世紀中期,人們在那裡發現了鳥糞、銀礦和硝石,這些資源帶來巨額財富,於是三國政府都開始重視該地區。經過多次交涉與談判,到1874年時,在阿塔卡馬的硝石礦區內,秘魯控制著塔克納、阿里卡和塔拉帕卡,玻利維亞佔有安托法加斯塔,智利則控制南緯24度線以南剩餘的一小片硝石礦區。智利控制的面積最小,一直企圖擴大佔領範圍,而秘魯則與玻利維亞在共同威脅下走向合作。1873年2月,秘魯與玻利維亞簽訂密約,建立軍事互助同盟。
1877年5月,一場暴風雨襲擊了玻利維亞控制下的港口安托法加斯塔。為了恢復災后經濟,玻利維亞地方當局決定增加稅收,然而該城市的主要財富卻是由智利與英國合資的安托法加斯塔硝石和鐵路公司控制,因此該決議遭到智利的抗議。1879年2月初,玻利維亞總統達薩強行沒收了相關硝石企業的財產,於是在英國的唆使下,智利準備訴諸戰爭解決問題,並想趁機佔領整個阿塔卡馬地區。2月14日,智利總統平托下令出兵佔領安托法加斯塔港,趕走了玻利維亞警衛隊。3月14日,玻利維亞向智利宣戰。秘魯也於4月參戰。由於這場戰爭是為了爭奪硝石和鳥糞,因此被稱“硝石戰爭”或“鳥糞戰爭”。
戰爭初期,智利憑藉兩倍於秘玻聯合艦隊的海軍,迅速封鎖了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海岸。1879年5月,智利海軍司令威廉姆斯留下戰艦“埃斯美萊達號”封鎖秘魯要塞伊基克,但遭到秘魯海軍的偷襲,“埃斯美萊達號”被擊沉。同年10月8日,智利艦隊在例行巡航中遭遇秘魯艦隊,雙方展開了南美歷史上第一次鐵甲艦決戰。智利海軍摧毀了秘魯主力鐵甲艦“胡阿斯卡號”。
早在1863年,秘魯為了應對即將來到的戰爭,已和玻利維亞秘密締結了軍事同盟條約。戰爭爆發后,玻利維亞政府向國內下達了軍事動員令,和秘魯結成聯軍,對智利軍進行殊死抵抗。智利軍隊措手不及,形勢一度陷入被動。
1879年11月,7000名智利士兵在6艘軍艦的護送下,在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陸,秘、玻聯軍進行殊死抵抗,但當時玻利維亞陸軍裝備低劣,部隊里充斥著腳蹬涼鞋、穿著五花八門服裝的印第安人,他們沒有步槍等火器,只有原始的弓箭和十字弩,這也使“南美太平洋”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場使用弓弩作戰的戰爭。智利軍隊獲勝並迅速地佔領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全境。
1880年初,智利軍隊在秘魯伊洛和帕科查港登陸,佔領莫克瓜,通過沙漠地帶,在塔克納和阿里卡兩次戰役中打敗了玻秘聯軍。至此,玻利維亞失去了所有太平洋沿海領土,秘魯海軍則全軍覆沒。
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軍隊戰敗的消息傳回國內,輿論嘩然,政局動蕩。秘魯總統普拉多下台,反對派首領彼得羅拉上台並重組力量抵抗智利。玻利維亞總統達薩被趕下台,坎佩羅成為該國臨時軍隊領導人。為了保住秘魯邊境的阿里卡和以北的塔克納,玻、秘兩國緊急組織軍隊抵抗。1880年5月,秘、玻聯軍慘敗,智利攻下塔克納,玻軍被迫退回本土,並從此退出戰爭。緊接著,智利軍隊又攻陷了由秘魯守衛的阿里卡港口。到1880年6月,秘、玻兩國丟掉了安托法加斯塔、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納等地,而這些地方正是硝石和鳥糞的主產區。
安加莫斯之戰
三國爭議地區
智利軍團佔領利馬
玻利維亞喪失了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全部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嚴重地影響了其經濟的發展。自戰爭結束后的130多年裡,玻利維亞從沒放棄索要出海口的要求,其與智利的關係也因“出海口問題”難以改善,1962年兩國一度斷交。為了重獲出海口,玻利維亞不斷在國際場合向智利施壓,但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2013年4月,玻利維亞正式向國際法院起訴智利,要求同後者就解決出海口等問題展開談判,但智利政府拒絕由海牙國家法庭處理這一問題,從而引發兩國之間的持續對抗。
這場戰爭導致了超過14000人死亡,對於整個地區的生產力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使三個國家的命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由於戰爭的勝利 ,智利合併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從而幾乎完全控制了世界的硝石儲備,在此後30多年裡,硝石成為智利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差不多壟斷了當時全世界的硝石市場”,智利也成為唯一的天然硝石出口國和最大的硝石出口國,智利進入了所謂的“肥料時代”,或者稱之為“硝石高潮", 用於製造炸藥和化肥的硝石出口直到20世紀20代初都在經濟上支撐著每屆智利政府 。智利從鄰國掠奪了大量的領土將其國土拓展三分之一,智利的國際地位也大大提升。智利的領土擴張也遭到許多國家的譴責,它被外界稱之為“太平洋上的普魯士”,欺壓兩個弱小和絕望的鄰居”。智利在贏得硝石戰爭后解決了國內外的威脅,終於成為南美與阿根廷、巴西並立的“ABC強國”。
戰敗的秘魯和玻利維亞則受到了沉重打擊。對於秘魯來說,這是一場恥辱的失敗,使政客們名譽掃地”。條約簽署后,秘魯陷入了卡塞雷斯和伊格萊西亞斯兩大政治陣營的內戰當中。1884年6月,卡塞雷斯最終承認了《安孔條約》,1885年12月,卡塞雷斯最終擊敗伊格萊西亞斯,1886年6月卡塞雷斯當選秘魯總統,秘魯的內亂才算終結。1884年8月,當最後一批智利軍隊撒離秘魯時,秘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已經破產。從經濟上來看,這場戰爭對秘魯是一一次摧毀性打擊。除了喪失了盛產硝石的領土,秘魯大部分的海鳥類蘊藏都已抵押給德雷菲斯銀行,它的工業也被戰爭所破壞了。秘魯的財政收入減少到600萬美元,僅能達到1869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外債卻因此高達1.5億美元,5100萬英鎊。
玻利維亞喪失了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全部領土,變成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嚴重地影響了其經濟的發展。自戰爭結束后的130多年裡,玻利維亞從沒放棄索要出海口的要求,其與智利的關係也因“出海口問題”難以改善,1962年兩國一度斷交。為了重獲出海口,玻利維亞不斷在國際場合向智利施壓,但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2013年4月,玻利維亞正式向國際法院起訴智利,要求同後者就解決出海口等問題展開談判,但智利政府拒絕由海牙國際法庭處理這一問題,從而引發兩國之間的持續對抗 。
硝石戰爭帶來的領土變更,對於整個南美地區、乃至拉美地區的區域一體化造成極其不利影響。戰爭使得南美各國之間的關係複雜化。戰後初期,智利加強了同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外交聯繫,由於這兩個國家同秘魯都存在領土爭端,在厄瓜多日後同秘魯的邊界衝突中,哥倫比亞向厄瓜多提供了武器裝備。
這場戰爭還使得實證主義思想擴大了影響,在拉美大行其道。實證主義在拉美1870-1930年出口繁榮時期被廣泛接受。實證主義強調秩序與進步,實現物質進步,就要建立社會和政治秩序,建立真正的、持久的秩序,也必須以物質進步為前提。秘魯和玻利維亞在經受了戰爭的災難性打擊后,從實證主義中尋求重建和復甦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