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鎮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轄鎮

西關鎮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藁城區北部,東與無極縣搭界,北與新樂市接壤,西與增村鎮為鄰,南與南孟鎮相連。全鎮轄14個行政村,總面積49.82km²,總人口4.18萬人,耕地4.58萬畝。果王路由南而北縱穿全境,增西公路橫貫境內並與果王路相交匯,交通便利,集市貿易發達,鎮駐地前西關村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22.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486元。

明代時期,屬真定衛;1998年12月,西關鄉改鎮。截至2018年末,西關鎮戶籍人口有47487人。截至2020年6月,西關鎮下轄14個行政村。

2011年,西關鎮財政總收入1857萬元,與上年增長11%。2018年,西關鎮有工業企業54個,其中規模以上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歷史沿革


明代時期,屬真定衛。
清朝時期,歸屬增村營。
民國時期,為藁城縣五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屬藁城縣抗日民主政府八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藁城恢復原建制后,先後屬八、十二區。
1949年10月後,先後屬九、六區。
1953年7月,設前西關鄉。
1958年8月,成立紅星公社;同年11月,改屬增村公社。
1961年,成立前西關公社。
1984年1月,改設前西關鄉。
1996年1月,撤銷前西關鄉與梁家莊鄉,設西關鄉。
1998年12月,西關鄉改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關鎮地處藁城區北部,東與無極縣搭界,南與南孟鎮毗鄰,西與增村鎮接壤,北隔木刀溝與新樂市相望,區域面積49.82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西關鎮有耕地面積5.67萬畝,人均1.28畝,全部為水澆地。

行政區劃


面積49.82km²,人口47487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鎮政府駐前西關村,郵編052160。[區劃]轄前西關、后西關、金庄、台營、李家疃、西門、固德、大王、梁家莊、寨里、董家莊、北孟、慈上、豐上,共14個村委會。1996年1月由西關鄉與梁家莊鄉合併為西關鎮。
2011年末,西關鎮下轄14個行政村:前西關、后西關、金庄、台營、李家瞳、西門、固德、大王、梁家莊、寨里、董家莊、北孟、慈上、豐上。
截至2020年6月,西關鎮下轄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前西關村。
下轄行政村前西關村后西關村金庄村台營村李家疃村西門村固德村大王村梁家莊村寨里村董家莊村北孟村慈上村豐上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西關鎮總人口4429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690人,城鎮化率12.8%。另有流動人口3024人。總人口中,男性23033人,佔52%;女性21263人,佔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4214人,佔99.8%。2011年,人口出生率13.6‰,人口死亡率6.75‰,人口自然增長率6.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89人。
2017年末,西關鎮常住人口為39555人。
截至2018年末,西關鎮戶籍人口有47487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34012人。
總人口41982
21069
20913
家庭戶戶數10260
家庭戶總人口(總)41595
家庭戶男20826
家庭戶女20769
0-14歲(總)11293
0-14歲男5748
0-14歲女5545
15-64歲(總)27914
15-64歲男14158
15-64歲女13756
65歲及以上(總)2775
65歲及以上男1163
65歲及以上女16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1659

政治


城市規劃

2006年10月,該鎮重要鄉道增西線竣工通車,鎮黨委、政府立即抓住這一難逢機遇,聘請石家莊市第三測繪院為西關新鎮區和鎮工業園區做全面規劃,測繪出西關鎮5年發展遠景規劃圖。短短的一年時間,位於增西公路東端的鎮工業園區已經崛起,建立了由5人組成的園區管委會,以增西公路為軸心,三縱三橫的工業園格局已初步形成。工業園區一期規劃佔地300畝,計劃吸納10家企業,目前已入駐投資500萬元以上企業4家。其中,河北美藝達革業有限公司,一期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佔地44畝,投產後,年可生產人造革2000萬平方米,產值達6000萬元,利稅300萬元。

發展戰略

為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步伐,西關鎮黨委、政府經過多方調研,確立了“以大交通促大發展”戰略,把道路建設作為發展西關的首要工作,進而促進全面發展。2007年,該鎮共籌措資金330餘萬元用於公路建設,涉及前西關、后西關、金庄、台營、李家疃、大王、董家莊、梁家莊、北孟等9個村15條公路,硬化公路總里程達11.3公里。如今轄區內,形成了以縣道果王線、重要鄉道增西線為骨架,村村通水泥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實施,農民參合率達到88.17%,較去年增加6.1個百分點;鎮衛生院已於12月30日交付使用;投資42萬元修建的西關汽車站工程已經動工.

經濟


農業產業化

近年來,該鎮按照“穩糧、上菜、擴畜牧”的工作思路,全面實施“畜牧做大、蔬菜做綠、糧食做優”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現該鎮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已達4800餘畝,品種有西瓜、西紅柿、茄子、甜椒、大蔥、蘆筍、蘑菇,主要集中在後西關、固德、梁家莊、台營、董家莊、寨里等村。其中后西關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700餘畝,被評為市無公害蔬菜標準化建設示範村;寨里蘆筍種植面積達446畝,成為我市唯一的蘆筍種植基地;蘑菇大棚種植已發展到200餘個,主要集中在台營、董家莊、李家疃、梁家莊等村,年產鮮蘑菇1000餘噸。

畜牧養殖

西關鎮
西關鎮
鎮政府大門
鎮政府大門
畜牧養殖主要以豬、牛、雞、狐狸、貂、長毛兔等為主。其中生豬養殖以梁家莊為中心,輻射全鎮各村,目前全鎮建有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養豬場199個,標準化大型養豬場3個,年出欄生豬總量達12萬頭。前西關、豐上和金庄三個奶牛養殖小區奶牛存欄總量達2800頭,日產鮮奶45000公斤,產品主要供給石家莊三鹿乳品廠,已形成飼料、養殖、運輸一條龍服務。狐狸、貂、長毛兔等特種養殖發展迅猛,主要分佈在寨里、西門兩村,輻射前西關、梁家莊、董家莊等村。其中,狐狸、貂等養殖量已達8000隻,長毛兔養殖量達1.5萬隻。

經濟產業

現該鎮已初步形成地毯加工、生豬養殖、狐狸、貂、長毛兔特種養殖、奶牛養殖、宮面加工、蛋白飼料、蔬菜種植、木器加工等八大優勢產業,涉及10個特色經濟專業村。其中固德地毯加工專業村現有地毯加工機梁300餘架,從業人員達1000餘人,月產地毯一萬多平方英尺,產品遠銷天津、山東、歐美及東南亞一帶,人民大會堂內的香港廳和澳門廳內的地毯都是出自該鎮。豐上宮面加工特色經濟專業村現有宮面加工戶100餘戶,從業人員300餘人。該村興華宮麵廠產品被指定為河北省人民政府招待處貴賓特供產品,該廠產品遠銷澳大利亞、美國、韓國、馬來西亞、香港、日本等地。慈上蛋白飼料專業村現有蛋白飼料加工企業65家,主要集中在慈上蛋白飼料工業小區,豐上、北孟等村也有部分企業。該產業從業人員達1100人,年產值9600萬元,並帶動了機械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金庄木器加工業專業村現有木器加工企業30多家,從業人員達300多人。該村的傢具製造、實木雕刻最為有名,產品主要銷往周邊縣市及山西、山東、北京等大型批發市場。

綜述

2011年,西關鎮財政總收入1857萬元,與上年增長1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88萬元,增值稅487萬元,企業所得稅8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19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民人均純收入9043元。
2018年,西關鎮有工業企業54個,其中規模以上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西關鎮農業總產值4.2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6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29萬噸,人均743千克,其中小麥1.59萬噸,玉米1.6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4270畝,產量2.07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蛋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5萬頭,年末存欄3.67萬頭;蛋雞飼養量120萬羽。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900台(輛)。

工業

西關鎮以板材、蠟業、地板革、木器加工、鑄造、地毯加工為主。從業人員達到8600人。規劃了西關鎮工業園區。2011年,西關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2.3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9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1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7億元,比上年增長9.4%。

商業外貿

2011年,西關鎮投資500萬元以上規模項目20個,總投資1.8億元以上,有蔬菜批發市場、生豬交易市場和前西關集市。

文化


地名由來

西關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前西關村而得名。

交通


西關鎮有802鄉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西關鎮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1030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10所,在校生2223人,專任教師11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09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32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西關鎮投資30餘萬元新建農業快易通大廳1個,農業信息服務網點14個。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西關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4個,圖書室10個,藏書7萬餘冊,前西關商代古文化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西關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鎮衛生院1個,門診部(所)14個。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6294人,參合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西關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31戶,人數872人,支出132.52萬元;農村五保供養95人,支出32.68萬元;集中供養率41%,比上年增長13%;農村臨時救濟99人次,支出1.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4人次,支出4.77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66人次,支出4.8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0.40萬元;其中烈屬34人,複員軍人54人,參戰軍人11人,傷殘軍人29人,60歲以上退役士兵18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8555人,參保率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