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Dialectical_materialism)是哲學名詞,是由馬克思所主張的唯物理論和歷史理論組成,辯證唯物論理論認為歷史演進是主要由人為經濟社會活動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內在運行規律。
辯證唯物論是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學說 , 它採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和世界的組成“有什麼”的問題。
辯證唯物論是由馬克思所主張的歷史學說和教條。字面上(來自希臘文),“辯證”意思是對話或交談,但是黑格爾的辯證了解,是把歷史演進放在被決定了的段階上。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論用經濟階級的概念取代黑格爾的集體意識(見黑格爾思想)。依此,辯證唯物論教條認為歷史演進是主要基於經濟階級的優劣:就像封建取代少數統治,資本制度取代封建制度,而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將取代資本主義制度——一切都依循不可思議,無法變動的法則。
唯物論是與唯心論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者對立的根源在於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 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 , 物質決定意識 , 物質第一性的觀點都是唯物論的觀點 ; 反之 , 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 , 世界上先有意識後有物質 , 意識決定物質 , 意識第一性的觀點則屬於唯心論。
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 :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 主張物質決定意識 , 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 同時 , 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承認世界是物質的 , 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 , 這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辯證唯物論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出發 , 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 做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就要防止主觀主義。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堅持馬克思主義、列寧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引水上山等。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宇宙根本不存在上帝,當然也不會有上帝和諸神的創造世界的活動。
根據列寧的定義,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從大自然中孕育而來的人類社會,他們在本質上是物質的。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發展而來的一種特殊的生物群種,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是物質的客觀的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總之,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他的物質性。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1 內涵不同
辯證唯物論是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學說、關於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學說,它採用辯證法的觀點研究世界的本質,所要說明的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思維領域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它在堅持唯物論觀點的基礎上,研究世界的運行狀況、形態和發展規律,進一步回答客觀世界究竟“怎麼樣”的問題。
2 二者所對應的哲學範疇不同
唯物論是與唯心論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者對立的根源在於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凡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的觀點都是唯物論的觀點;反之,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識後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的觀點則屬於唯心論。
辯證法是與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在於對“世界究竟處於怎樣一種狀態”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認矛盾,堅持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屬於辯證法;否認矛盾的存在,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則屬於形而上學。
3 二者的基本觀點不同
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觀點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主張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時,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承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這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同時又是變化發展的,聯繫和發展是辯證法的總特徵。而承認矛盾、運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核心,並由此揭示了萬事萬物發展所包含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4 方法論要求不同
辯證唯物論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出發,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就要防止主觀主義。
唯物辯證法從承認矛盾、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出發,要求我們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要堅持對立統一,就要反對形而上學。
1 二者同屬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範疇。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辯證唯物主義是由辯證的唯物論和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部分組成。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誕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真正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2 二者相互滲透。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唯物論是基礎,辯證法是核心,認識論是靈魂。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充滿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如果只承認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而否認物質世界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那麼這就是形而上學的唯物論。
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辨證唯物論還揭示了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而關於辯證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論的基礎上的,即在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物質世界聯繫和發展的原因、狀態及發展趨勢。如果否認世界的物質性來談聯繫、運動、發展,那就是唯心主義的辯證法。
另外,需要特彆強調的是:掌握唯物論,要從最基本的概念——物質入手。物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確理解物質概念的內涵,就必須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這裡的“客觀實在性”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涵蓋的萬事萬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是萬事萬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質,是共性,是意識所沒有的。
要理解辯證法,就要從辯證法的最基本觀點——矛盾的觀點出發,因為矛盾是世界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聯繫的根本內容,事物之間的聯繫說到底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聯繫;同時,矛盾又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認識到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對整個世界的看法以及對人與世界的關係的看法不僅是唯物的而且是辯證的。辨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是貫穿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條紅線。二者的研究對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樣。研究世界的本質要用辯證法的觀點,否則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研究辨證法要在唯物論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就會陷入唯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徹底的唯物論,又是徹底的辯證法,體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
一種理論、方案見之於實踐,於是取得成功;又一種理論、方案見之於實踐,卻失敗了。無論你自覺還是不自覺,人的實踐總是按一定的想法去做的,想和做不分家。既然實踐有成功有失敗,既然實踐和思想密切相關,人們就不得不考慮思想的可靠性。人們甚至認為思想的正確與否在實踐中具有決定的意義。
由於如此,人們就考慮人的思想的可靠性問題。人怎樣才能做到自己思想是實踐可靠嚮導呢?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解決了這一難題。唯物論科學地論證出人的思想的本質,即它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精神的本源是物質世界,不但它是人體大腦的產物,而且又是人這一主體之外的客觀存在為認識對象。物質和精神是概念的終極劃分。這一劃分包括無餘。剩下的問題就在於弄清兩方面的相互關係。
奇怪的是概念的物質性。任何概念都是物質和它的屬性的指代。無論是單個的人和物,無論哪種現象,以及它的運動、它的狀態,它的形具,它的性質,它們間的關係,特殊的和普遍的,都由相應的概念指代。在生活中,人們幾乎忘掉了概念與實體物性間的區分。在這裡可說是'二而一"。這是人類一種不言而喻的約定。是大腦思維的先在性機制。鄙人在博文《語言。思維。反映論》中有所闡發。
這樣,就使人獲得了對理論思維的確信,因為理論的正確就在於它是關於物質世界本身的科學規定;這樣,就賦予人的思維以神聖的責任----使人的思維變為科學,按科學的要求去思維。關於科學思維,鄙人在博文《認識的過程》中有所闡明。至於它的個案,中學理科課本俯拾皆是。人們在這裡無論是概念還是邏輯(概念的歸類劃分、推理的進行和判斷的得出),都是客觀存在種種元素在人腦中的科學運作。
於是,人們居然將邏輯同真理相等同,那就是說,邏輯規則是科學思維的保證,科學思維走向真理。
考察並解決存在與思維、物質和精神間的關係問題,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前沿,其在認識論上是關鍵性突破。它所具有的震撼力並不是原子物理學可以簡單比擬的,20世紀上半葉那席捲歐亞的社會主義運動就是它的明證。
辯證唯物論的意義集中在這一點上:明確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在它們二元的互動中(在實踐中形成理論,理論反過來為實踐作嚮導,實踐對理論的檢驗,實踐推動理論的發展)使人類的活動成為自覺的、理性的,使人類的活動徹底擺脫盲目,從根本上減少了實踐成本,提升了效率,從而使人類的社會實踐步入“快車道”。
因而就當之無愧地說,辯證唯物論是社會發展的特種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