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喬治·柯林頓的結果 展開
- 喬治·柯林頓
- 美國演員
喬治·柯林頓
喬治·柯林頓
喬治·柯林頓(George Clinton,1739年7月26日-1812年4月20日),美國軍人、政治家,民主共和黨成員,曾任紐約州州長(1777年-1795年、1801年-1804年)和美國副總統(1805年-1812年)。
喬治·柯林頓
喬治·柯林頓與傑斐遜
老民主共和黨人喬治·柯林頓是一個忠實的傑斐遜的支持者。1808年已經69歲的他甚至覺得當副總統也是一種負擔。但是他的侄子紐約市市長迪維·柯林頓(Dewitt Clinton)一直認為他叔叔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於是聯同一些不滿弗吉尼亞王朝的北方民主共和黨人提名喬治·柯林頓作為民主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喬治·柯林頓雖然反對,但是無力阻止,結果出現了喬治·柯林頓既是總統候選人,又是副總統候選人的怪事。這時,至關重要的就是聯邦黨人的態度,他們在考慮是推出自己的候選人還是支持柯林頓或者門羅,從而推翻弗吉尼亞王朝。最終在8月的紐約秘密會議上,聯邦黨人終於取得一致,決定推出自己的候選人——查爾斯·平克尼和魯弗斯·金(和上屆一樣)。
最後大選的結果證明,無論蘭道夫還是維迪·柯林頓都未成氣候。門羅和麥迪遜激烈爭持的弗吉尼亞州以麥迪遜大勝告終。另一個激烈爭持的賓州,儘管州長和主要媒體原本支持門羅,但是最後基於維護政黨統一的原則,都改而支持麥迪遜。而維迪·柯林頓在紐約州的影響力並不如自己想象中大,麥迪遜以13:6票戰勝了柯林頓。麥迪遜奪得這三大州,總統選舉就大局已定。可是由於太多的精力消耗在黨內互鬥上,新英格蘭和南卡重新落入聯邦黨的手中,成為聯邦黨復興的一個先兆。最後,麥迪遜以122票比47票戰勝平克尼當選總統,柯林頓得到6票,而門羅一票沒得。
約翰·亞當斯→ 托馬斯·傑斐遜 → 阿龍·伯爾 → 喬治·柯林頓 →埃爾布里奇·格里 → 丹尼爾·湯普金斯 → 約翰·C·卡爾霍恩 → 馬丁·范布倫→ 理查德·門特·約翰遜 → 約翰·泰勒 →喬治·M·達拉斯 → 米勒德·菲爾莫爾 → 威廉·魯福斯·金→ 約翰·卡貝爾·布雷肯里奇 →漢尼巴爾·哈姆林→ 安德魯·約翰遜 →斯凱勒·科爾法克斯 → 亨利·威爾遜→ 威廉·A·惠勒 → 切斯特·A·阿瑟→ 托馬斯·A·亨德里克斯 → 利瓦伊·P·莫頓→ 阿德萊·E·史蒂文森一世 →加勒特·A·霍巴特 → 西奧多·羅斯福 → 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 → 詹姆斯·斯庫克拉夫特·舍曼 → 托馬斯·R·馬歇爾→ 卡爾文·柯立芝→查爾斯·蓋茨·道斯 → 查爾斯·柯蒂斯 → 約翰·南斯·迦納 → 亨利·A·華萊士 →哈里·S·杜魯門 → 阿爾本·威廉·巴克利 →理查德·尼克松 → 林登·約翰遜→ 休伯特·漢弗萊 →斯皮羅·阿格紐 → 傑拉爾德·福特 → 納爾遜·洛克菲勒 → 沃爾特·蒙代爾 → 喬治·H·W·布希 → 丹奎爾 →阿爾·戈爾→ 迪克·切尼→喬·拜登→邁克·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