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旦角的結果 展開

旦角

楊月林編導舞蹈

《旦角》,表現的是一個年輕女子唱戲的生涯,從年輕時的輕盈起舞到老了的老太龍鍾,展示出了一個女性在現代社會對生活、對職業的渴求和自身體驗,是一部出色的獨舞作品。

舞蹈簡介


表演者吳佳琪
表演者吳佳琪
舞蹈編導:楊月林
舞蹈音樂:姚明
舞蹈首演:1997年上海
首演團體:上海舞蹈學校
首演演員:吳佳琪
榮獲獎項:1997年榮獲第五屆桃李杯女子少年甲組銀獎

鑒賞評價


獨舞作品《旦角》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生動展現了一個“旦角”處於舞台、生活兩度空問的自我審視過程。
她所表現的是一個年輕女子唱戲的生涯,從年輕時的輕盈起舞到老了的老太龍鍾。表現的是她的一生的坎坷
隨著京胡京調的樂曲和其間斷斷續續的咿咿咿一啊啊啊(戲曲演員喊嗓)的聲音,一個身著簡單戲裝的人物背影的形象出現在眼前。抬旁腿控制、大的后掖腿、轉身、亮相、由慢至快繞走一圈的圓場碎步、身法等幾個古典舞的最基本動作便將一個苦練戲曲基本功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觀眾眼前。
接下來,生活人物(演員、學員)進入了角色創作之中的形象表現。這一部分的手絹讓人不禁聯想起京劇《拾玉鐲》中那個以手絹為道具,纏、繞、片花的動作所塑造出的那個追求美好愛情的年輕、可愛的姑娘。手絹花來自民間又同傳統的戲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這裡使用,很好地塑造了一個花旦的形象。接下來一段流暢的舞蹈,同跳、翻、轉的有機配合則更升華了旦角這個形象,比起前面那個耍弄手絹的花旦似乎多了些類似花木蘭,梁紅玉這些巾幗英雄的豪氣(這兩個人物形象在戲曲中被稱為武旦或刀馬旦),使得舞蹈達到了一個高潮,人物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正當人們為之振奮,為之感動時樂曲由快速、激昂轉為平緩,演員在一大串高難度的技巧表現之後接一個轉身再一個亮相,出現了一個老態龍鐘的、拄著拐杖的老旦造型,幾步老者的步履、身段便將戲曲舞台上所有的旦角形象無一不展現得淋漓盡致。隨著咿咿啊啊的喊嗓聲,人物也似乎慢慢復原了,一個勤學苦練的人物重又展現在人們面前……
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武旦劇照
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武旦劇照
舞蹈結構上的前後呼應讓每個人都有所觸動,真是:人生如戲、戲 如人生啊!人的一生有過年輕,有過奮進、有過美麗、也有過困惑,但當面對著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迹時也會像對待年輕時那樣自然平靜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苦練基本功的舞者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作品很具有創造力,形象雖來自戲曲但卻使觀眾完全擺脫了戲曲行當的概念,腦海里留下的是一個女性在現代社會對生活、對職業的渴求和自身體驗,動作在此發揮了長於抒情、刻畫心理的優勢。
編導將戲曲中各種旦角的舞蹈身段,成功地融人這個作品之中。與此同時,捨棄了戲曲旦角常用的舞長袖,充分調動舞者雙臂及手部豐富多變的舞姿來傳情達意。時而出現年輕嫵媚花旦的身影;時而是青衣激越悲愴的跪步疾行;時而又是老態龍鐘的老旦體態。將各種旦角的情態舞得惟妙惟肖。編導技法流暢而自然,其間芭蕾舞中的大跳及地面上一連串的跪地抬旁腿繞至後腿翻身,抱朝前天蹬轉體二周及雙手抓後腿轉體二周等高難度技巧,都使人聯想到其他藝術形式,甚至藝術體操,花樣冰之類。但融化於作品中,不失古典舞的韻律、風格,使得舞蹈動作力度更強、幅度更大,更充分地表現了人物豐富和變化的內心世界,展示人體的表現力的同時,也努力挖掘了傳統舞蹈形式的潛力與創造力。值得稱許的是,《旦角》演員功底之深,對各身體部位運用與控制的能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女子獨舞《旦角》以細膩的舞蹈結構上的前後呼應讓每個人都有所觸動,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啊!人的一生有過年輕,有過奮進、有過美麗、也有過困惑,但當面對著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迹時也會像對待年輕時那樣自然平靜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苦練基本功的舞者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作品很具有創造力,形象雖來自戲曲但卻使觀眾完全擺脫了戲曲行當的概念,腦海里留下的是一個女性在現代社會對生活、對職業的渴求和自身體驗,動作在此發揮了長於抒情、刻畫心理的優勢。
身體語言、高度濃縮時空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位旦角從學藝練功到功名輝煌再到年老力衰,跨度一生的習藝生涯。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起起伏伏,幾番滋味在心頭。舞蹈從戲曲旦角的人物行當中得到靈感,綜合運用了戲曲舞蹈的身段和古典舞的身韻以及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將其完美地融匯結合,表現了一位活靈活現的旦角人物。
以獨特的女性視角生動展現了一個“旦角”處於舞台、生活兩度空問的自我審視過程。編導將戲曲中各種旦角的舞蹈身段,成功地融人這個作品之中。與此同時,捨棄了戲曲旦角常用的舞長袖,充分調動舞者雙臂及手部豐富多變的舞姿來傳情達意。時而出現年輕嫵媚花旦的身影;時而是青衣激越悲愴的跪步疾行;時而又是老態龍鐘的老旦體態。將各種旦角的情態舞得惟妙惟肖。編導技法流暢而自然,其間芭蕾舞中的大跳及地面上一連串的跪地抬旁腿繞至後腿翻身,抱朝前天蹬轉體二周及雙手抓後腿轉體二周等高難度技巧,都使人聯想到其他藝術形式,甚至藝術體操,花樣冰之類。但融化於作品中,不失古典舞的韻律、風格,使得舞蹈動作力度更強、幅度更大,更充分地表現了人物豐富和變化的內心世界,展示人體的表現力的同時,也努力挖掘了傳統舞蹈形式的潛力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