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運河鎮的結果 展開
- 江蘇邳州市下轄鎮
- 江蘇省邳州市下轄鎮
運河鎮
江蘇省邳州市下轄鎮
運河鎮現為江蘇省邳州市運河街道,位於江蘇省邳州市老城區,地處京杭運河與隴海鐵路以及徐連高速鐵路交叉處。1954年原邳州人民政府遷此,改稱運河鎮。在運河沿岸築有煤炭轉運碼頭邳州港,徐州所產煤炭多經邳州港裝船南運。邳州的水泥、化肥、造船、軸承、農機、繅絲、食品加工等工廠都集中於此。有公路西通徐州市轄區,東抵連雲港市,南達睢寧縣、宿遷市,北至山東省臨沂市、棗莊市。
位於江蘇省徐州邳州市京杭運河與隴海鐵路以及徐連高速鐵路交會處,距徐州市區70千米。原邳州市政府駐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老中心。2008年末,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253718人,轄向陽、城關、光明、躍進、城北、城西、青年西路、李口、鎮東、三連莊、索家、徐塘、庄場、壩頭、吳閘、二廟、五楊、八楊、馬場、新三河、張村、河灣22個居委會,朝陽、邵場、張樓、葛程、紅旗、薛口、大新莊、廟山、新興、后馬庄、新張庄、新莊圩、徐口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青年東路46號。邳蒼公路起始點,徐連公路過境。
原運河鎮總面積102平方公里,位於邳州市老城區,人口30萬。轄徐塘、張樓兩個辦事處和 16個社區、19個村、165個村民小組。原為京杭運河東岸荒村,名大榆樹、三汊河。1925年鐵路建成后名運河站,1954年改名為邳縣站,2005年更名為邳州站成為邳州水陸交通中心。1954年邳縣人民政府遷此,改稱運河鎮。在運河沿岸築有煤炭轉運碼頭邳州港,徐州所產煤炭多經邳州港裝船南運。邳州市的板材、水泥、造船、軸承、農機、繅絲、食品加工等工廠都集中於此。有公路西通徐州市轄區,東抵連雲港市,南達睢寧縣、宿遷市,北至山東省臨沂市、棗莊市。
1949年前名大榆樹,又稱三岔河,1953年屬運河區,1954年建運河鎮,1958年改公社,1960年復建鎮。1996年,面積57.9平方千米,人口13.3萬人,轄李口、三連莊、鎮東、庄場、壩頭、運東、運南、索家、向陽、馮瓦、高庄、三河、庄圩、新立、新建、東龔湖、朝陽17個行政村和民主路、躍進、向陽、青年西路、解放路、碼頭、城關、城東、城西、城北、光明11個居委會。2000年,撤銷徐塘鄉、張樓鄉,將這兩個鄉的原轄區域和張樓農場併入運河鎮,面積98.8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轄11個居委會、37個行政村、1個場圃,鎮政府駐李口村。
徐塘鄉位於邳州市中部,距市區3千米。隴海鐵路、京杭運河在此交會,204省道、邳蒼公路過境。1953年屬九區,1957年建徐塘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4.6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徐塘、吳閘、二廟、五楊、邵場、八楊、南馬場、瞿家8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併入運河鎮。
原張樓鄉位於邳州市東南部,緊靠市區。邳張公路過境,南瀕京杭運河。1953年屬十區,1955年為建邱鄉,1957年更名貓窩鄉,1958年改公社,1959年更名張樓公社,1983年建鄉。1996年,面積25.9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張樓、大新莊、彭堰、葛程、徐口、新興、廟山、后馬庄、東風、建邱、紅旗、薛口12個行政村。王傑烈士陵園坐落在境內。2000年撤銷併入運河鎮。
運河鎮原為邳州市委。市政府駐地鎮。地處隴海鐵路與京杭大運河匯處的"金銀十字架"上是千里大運河上唯一的以"運河"命名的鎮,也是沿東隴海線上重要的交通和新興的工業重鎮,連續多年躋身徐州市"十強鎮"2005年榮登第一名。
運河鎮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主攻“強鎮、富民、和諧”三大目標,實施“開放興鎮、產業強鎮、項目立鎮、商貿富鎮”四大戰略,著力建設大園區、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稅源、營造大商圈、促進大提速,經濟社會發展步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06年入選“全國千強鎮”,07年躋身蘇北鎮域經濟綜合實力前三強,四次入圍徐州市“十強鎮”,蟬聯全市鎮域發展綜合考核“六連冠”,先後榮獲“江蘇名鎮”、“省級體育強鎮”和“黨建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運河鎮桃花島公園
工業基礎更加雄厚。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8億元,竣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35個,形成了板材傢具、化工、機械、造船等產業門類,代表企業有長江木業、盛昌木業、謳文傢具、永聯傢具、海天石化、軍霞健身器材、LED太陽能、新興船舶材料等企業。
三產服務業更加繁榮。全鎮新增商貿營業面積60萬平方米,宏大財富中心、中浙商貿城、通成商貿廣場、同盛商貿廣場、邳州商場、華聯歡樂買等一批旗艦型商貿中心相繼投入運營。
邳州運河鎮
社會事業紮實有效。全鎮擁有1所完全中學、4所小學、12個教學點、1所中心幼兒園,近年來計投入1200多萬元改造中小學危房。學校共有教職工385人,在校學生721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鎮衛生院醫療設備齊全,村村都有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2%。農村瓦房率98.5%,自來水普及率100%,有線電視普及率90%以上。開通程式控制電話5800門、行動電話9800部。修建村通水泥路10公里、砂石路45公里。鎮內工業區、商業區、文化區、生活區等多功能小區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