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開石
地開石
地開石是一種含羥基的鋁硅酸鹽礦物,它與高嶺石、珍珠石的成分相同,但晶體的結構有所不同。這叫同質異像。地開石的晶體為片狀,晶體集合體通常也很細小。屬粘土類礦物。我們熟悉的壽山石、雞血石等貴重石材,其主要組成物質其實就是地開石,混泥土主要原料之一。地開石是岩漿熱液蝕變礦物。在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我國福建浙江及內蒙古等地區,火山噴發出大量熔漿和碎屑物,構成巨厚的流紋岩和凝灰岩,又經後期熱液蝕變形成地開石。
地開石是從優質明礬石原料提取而來,它比明礬石更有活性從而是製造高效低鹼混凝土外加劑首選原料。
由二層高嶺石層狀結構形成一個單位層。常見土狀塊體。無色,有時帶淡黃色。珍珠光澤。硬度低,約1,密度2.589g/cm3。差熱曲線約630℃有吸熱谷,比高嶺石脫水溫度略高。電子顯微鏡下呈細微的假六方形片狀。水潤濕後有可塑性。耐火度較高。可作為陶瓷和耐火坩堝的原料。
地開石化(D),早期的地開石化(D1)與面型蝕變石英、絹雲母共生。但蝕變作用弱,比Q1稍晚,常以微紋、網紋分割交代或定向交代硅化石英。隱爆期地開石化可分2個世代(D2、D3),與相應世代的石英共生。對蝕變花崗岩中的長石、絹雲母、隱爆角礫岩膠結物和英安玢岩的長石及暗色礦物進行交代。地開石一般呈顯微鱗片狀、束狀,d=0.003—0.1mm。火山機構中的英安玢岩內常形成較單一的地開石蝕變帶。
低溫熱液地開石(D4),多呈線脈產出,穿切早期蝕變礦物。
地開石化以D2強度最大,D3次之。包體均一溫度180—280℃。
主要用低鹼膨脹劑和高標準的外加劑使用
地開石是從優質明礬石原料提取而來;它比明礬石更有活性從而是製造高效低鹼,混凝土外加劑首選原料。主要用低鹼膨脹劑和高標準的外加劑使用。
180目篩余量: < 8%
三氧化二鋁: 25%-30%
三氧化硫: 11%-13%
根據已有的資料,我們所說的田黃,雞血石,甚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其主要礦物成分是地開石(dickite),化學式為AL4[Si4O10](OH)8,單斜晶系,少有細小的葉片和鱗片狀,多為隱晶質的緻密塊狀。油脂光澤、有滑感。摩氏硬度1—2。相對密度2.6左右。由於所含雜質不同可有各種顏色,含有機質時可為黑色。地開石與高嶺石,珍珠陶土同為AL4[Si4O10](OH)8的多型變體。
由於鑒定水平有限,曾把地開石定為葉臘石(pyrophyllite)其化學式AL2[Si4O10](OH)2,與地開石相近,礦物特徵也極為相似。
如今對地開石的礦物學的科學研究仍然不夠徹底,如物質成分,結構構造,所謂的“紅筋”、“蘿蔔紋”是什麼,如何形成等仍不太明了,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