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毛霉病的結果 展開

毛霉病

毛霉病

毛霉病是一種可累及鼻、腦、肺、胃、腸道和皮膚的少見傳染性疾病。毛霉可存在於正常人口腔及鼻咽部,一般情況下不致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機體通過吸入孢子或血行傳播而感染毛霉病。毛霉病根據其感染部位可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鼻腦毛霉病、肺毛霉病、皮膚毛霉病、消化道毛霉病、播散性毛霉病。類型不同,表現有所不同。毛霉病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對因治療和藥物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手術切除病灶是重要治療手段。毛霉病是嚴重的真菌感染,病情進展很快,病死率極高。孤立性皮膚毛霉病治療得當,預后良好;出現鼻腦毛霉病、肺毛霉病或播散性毛霉病時患者病死率為78%~100%。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病因


● 毛黴菌為條件致病菌,在正常情況下,存在於人的鼻咽部,免疫功能健全的人群很少感染。當機體處於免疫低下時,機體通過吸入孢子或血源途徑而感染。以下情況高發。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營養不良
● 嚴重燒傷
● 白血病
● 淋巴瘤
● 免疫缺陷
● 應用藥物:免疫抑製劑、細胞毒藥物、皮質類固醇激素
● 靜脈插管
● 血液透析

癥狀


● 毛霉病根據其感染部位可分為五種類型,分別為鼻腦毛霉病、肺毛霉病、皮膚毛霉病、消化道毛霉病、播散性毛霉病。類型不同,癥狀有所不同。

鼻腦毛霉病

● 起初表現與鼻炎、鼻竇炎相似,表現為鼻塞、疼痛及鼻腔充血。
● 疾病進一步發展,可表現為發熱、頭痛、流淚、眼部刺激、眼睛周圍發麻、甚至失明等癥狀。
● 病菌一旦侵入顱內,可出現面部疼痛、癱瘓等表現。

肺毛霉病

● 肺毛霉病常見於腫瘤和器官移植患者,可有以下癥狀。
● 高熱
● 咳嗽
● 痰中帶血
● 胸悶
● 氣急
● 呼吸困難
● 胸痛
● 大咯血

皮膚毛霉病

● 可繼發於燒傷,皮損表現為紅斑、丘疹、斑塊、膿皰、水腫、潰瘍及壞死等。

消化道毛霉病

● 攝入污染了真菌孢子的食物、嚴重營養不良、嚴重胃腸功能紊亂患者易患病。
● 腹部疼痛
● 噁心、嘔吐
● 腹瀉
● 嘔血或黑糞

播散性毛霉病

● 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出現毛黴菌感染,病原菌經血液循環最易播散至腦,其他常見感染器官有脾臟、心臟及腎臟等,相應器官感染后出現炎症、腫脹、壞死或梗死。

檢查


● 確診毛霉病需要做病原學檢查、X線檢查、鋇餐造影等。

病原學檢查

● 取病變部位標本,檢出毛黴菌可確診毛霉病。

X線檢查

● 可發現肺部有無異常,結合病原學檢查可確診肺毛霉病。

鋇餐造影

● 可以了解胃腸道蠕動情況,以及有無佔位、梗阻等,結合病原學檢查可確診胃腸道毛霉病。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結合病原學檢查、X線檢查、鋇餐造影等可以診斷毛霉病。
●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艾滋病、白血病等病史。
● 出現高熱、頭痛、鼻塞,或咳嗽、胸悶、呼吸困難,或皮膚潰瘍、壞死,或腹瀉、嘔吐等表現。
● 病原學檢查:所取標本中檢出毛黴菌。
● X線檢查:非特異性大片模糊陰影,可有結節影、空洞影、斑片狀影或楔形肺梗死陰影。
● 鋇餐造影:顯示巨大潰瘍龕影,胃蠕動差。

鑒別診斷


● 鼻腦毛霉病需要與細菌性眼眶蜂窩織炎、鼻腦麴黴病、篩竇血栓形成和無色絲孢霉病相區別;肺毛霉病需要與細菌性肺炎、肺麴黴病和肺無色絲孢霉病相區別;胃腸毛霉病或其他全身感染需與其他真菌或細菌所致腸炎、膿毒血症等疾病相區別。
● 如果出現不適,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醫生通過病原學檢查、X線檢查等可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本病應首先控制原發疾病,特別是糖尿病、白血病、淋巴瘤等。積極治療原發病,手術切除病灶是重要治療手段。毛霉病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對因治療和藥物治療。

對因治療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白血病、淋巴瘤。
● 加強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

手術治療

● 對鼻腦毛霉病、肺毛霉病、皮膚毛霉病、消化道毛霉病等局限型病灶,如患者一般情況允許,可行手術切除。

藥物治療

● 首選的藥物是兩性黴素B,能夠控制毛黴菌感染,此外艾沙康唑、泊沙康唑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危害


● 毛黴菌常侵犯血管,尤其是動脈,在動脈內形成血栓,引起組織梗死,出血和炎症。
● 鼻腦毛霉病累及大腦會導致癲癇發作、失語或偏癱等,病死率高。
● 胃腸道毛霉病可併發腸穿孔,導致腹膜炎、膿毒血症或出血性休克。
● 播散性毛霉病可廣泛地播散至肺、腎、胃腸、心及腦等器官,出現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及腎盂腎炎等。

預后


● 孤立性皮膚毛霉病治療得當,預后良好。
● 出現鼻腦毛霉病、肺毛霉病或播散性毛霉病時患者病死率為78%~100%。
● 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

預防


● 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營養不良、大面積燒傷、惡性腫瘤及艾滋病,需要積極治療原有基礎疾病。
● 長期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製藥物治療患者,要合理使用免疫抑製藥物及定期作真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