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毒劑
以皮膚糜爛為傷害特點的毒劑
以皮膚糜爛作用為傷害特點的毒劑。兼有全身中毒作用,可致死亡。芥子氣(β,β′-二氯二乙基硫醚)是最重要的糜爛性毒劑,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稱為“毒劑之王”。日軍在侵華戰爭(1937~1945)中對中國軍民也使用過芥子氣,現仍為一些國家軍隊的裝備毒劑。其他重要種類還有氮芥氣(β,β′β〃-三氯三乙基胺),路易氏氣(β-氯乙烯基二氯胂)。芥子氣主要通過皮膚或呼吸道侵入肌體,潛伏期2-12小時。在1822年,德斯普雷茲(Despretz)發現芥子氣。
糜爛性毒劑又稱起皰劑(blister agents,vesicants)是一類能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並能導致全身中毒的化學戰劑。主要代表有芥子氣(mustard gas or sulfur mustard)、路易氏劑(lewisite)和氮芥(nitogen mustard)。
化學結構
芥子氣
氮芥氣(β,β′β〃-三氯三乙基胺):N[(CH2)2Cl]3
糜爛性毒劑
糜爛性毒劑
毒劑名稱 | 狀態和顏色 | 氣味 | 凝固點(℃) | 沸點(℃) | 比重(20℃) | 蒸氣比重 | 揮發度(mg/L)(20℃) | 持久性 | 滲透性 |
芥子氣 | 無色油狀液體,工業品為黃、棕以至黑褐色液體 | 純品稍有大蒜氣味,工業品有較濃的大蒜氣味 | 14.4 | 219(部分分解) | 1.27 | 5.5 | 0.57 | 夏天:開闊地5~24h,森林3~5d,冬天:3d至數周 | 能滲透皮膚、布、皮革、橡皮等物質 |
路易氏劑 | 無色油狀液體,工業品為暗褐色液體 | 天竺葵(洋繡球花)葉汁味 | -13 | 190(分解) | 1.89 | 7.2 | 4.5 | 夏天:數小時,冬天:2~3d | 滲透性較芥子氣更強 |
氮芥 | 無色油狀液體,工業品為黃色液體 | 有微弱的魚腥味 | -4 | 230~233(分解) | 1.23 | 6.9 | 0.07 | 夏天:12h以上,冬天:3d以上 | 滲透能力稍弱於芥子氣 |
主要代表有 芥子氣(mustard gas or sulfur mustard)、路易氏劑(lewisite)和 氮芥氣(nitogen mustard)。
主要中毒癥狀為皮膚紅腫、起泡、麻膠、液滴狀態使空氣、地面、物體表面染毒。
糜爛性毒劑屬細胞毒物,可破壞細胞中重要的酶及核酸,造成組織壞死。吸入時損傷呼吸道、肺組織及神經系統。接觸皮膚和粘膜時能引起紅腫、起泡、糜爛,對眼睛可造成嚴重傷害。
芥子氣、氮芥氣有數小時潛伏期;路易氏氣潛伏期較短,甚至可立即傷害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