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銹

紅銹

鐵器生鏽後上面的銹跡被稱為紅銹。指鐵等金屬氧化,變質和腐蝕後生成的物體,比原物脆,多有孔。難溶於水,不與水反應。溶於酸,與酸反應。高溫下被CO、H2、Al、C、Si等還原。相對分子質量:160

手工處理


手工處理主要用鏟刀、鋼絲刷、砂布、斷鋼鋸條等工具,靠手工敲、鏟、刮、刷、砂的方法來達到清除鐵鏽,這是漆工傳統的除銹方法,也是最簡便的方法,沒有任何環境及施工條件限制,但由於效率及效果太差,只能適用小範圍的除銹處理。

機械除銹法


機械除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電動、風動工具來達到清除鐵鏽的目的。常用電動工具如電動刷、電動砂輪;風動工具如風動刷。電動刷和風動刷是利用特製圓形鋼絲刷的轉動,靠衝擊和摩擦把鐵鏽或氧化皮清除乾淨,特別對錶面鐵鏽,效果較好,但對較深銹斑很難除去。電動砂輪實際是手提砂輪機,可以在手中隨意移動,利用砂輪的高速旋轉除去鐵鏽,效果較好,特別對較深的銹斑,其工作效率高,施工質量也較好,使用方便,是一種較理想的除銹工具。但在操作中須注意,不要把金屬表皮打穿。

噴砂噴丸


噴砂、噴丸處理法同前節清除舊塗膜使用法。

火焰處理法


火焰處理法是利用氣焊槍對少量手工難以清除的較深的鏽蝕斑,進行燒紅,讓高溫使鐵鏽的氧化物改變化學成份而達到除銹目的。使用此法,須注意不要讓金屬表面燒穿,以及防止大面積表面產生受熱變形。

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實際是酸洗除銹法,利用酸性溶液與金屬氧化物(鐵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鹽類,而脫離金屬表面。常用的酸性溶液有:硫酸、鹽酸、硝酸、磷酸。操作中將酸性溶液塗於金屬鐵鏽部位讓其慢慢與鐵鏽發生化學反應而去掉。鐵鏽去除后應用清水沖洗,並用弱鹼溶液進行中和反應,再用清水沖洗后揩乾、烘乾,以防很快生鏽。
對酸洗過的金屬表面須要經粗糙處理或磷化處理,主要是增加金屬表面與底漆的附著力。
在稀釋濃硫酸時,應慢慢把硫酸倒入容器的水中,並不斷攪拌,切勿相反操作,以免硫酸液濺出傷人。

物體


一種鐵鏽
性狀:紅棕色粉末
相對密度(水=1):5.24
熔點:1565℃
存在形式:礦物:赤鐵礦、赭石
別名:三氧化二鐵、鐵紅、鐵丹、赤鐵礦、鐵鏽 三氧化二鐵是鐵鏽*(原理見製法)的主要成分
1. 其紅棕色粉末為一種低級顏料,工業上稱氧化鐵紅,用於油漆、油墨、橡膠等工業中
2. 可做催化劑
3. 玻璃、寶石、金屬的拋光劑
4.用於和CO反應煉製生鐵(H2也可) Fe2O3+3CO=2Fe+3CO2(高溫) Fe2O3+3H2=2Fe+3H2O(高溫) 2Fe2O3+3C=(高溫)4Fe+3CO2↑ 3Fe3O4+8Al==(高溫)
紅銹按照是否與水生成鹽,以及生成的鹽的類型可分為: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假氧化物、過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和類似氧化物九類。(另外還有很多複雜的氧化物。)
紅銹屬於化合物,(當然也一定是純凈物)。其構成中只 含兩種元素,其中 一種一定為氧元素(定義)(狹義上地,氟和氧的化合物不屬於氧化物),另一種若為金屬元素,則為金屬氧化物;若為非金屬,則為非金屬氧化物。

書籍


《紅銹》小說集,熊正良著。作品營造了獨特的色彩與氛圍,意象繽紛,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現實、民族命運的關切。寫法上頗具先鋒色彩,顛覆了傳統小說的線性敘述法則,給人以強烈的陌生化與先鋒感,同時具備深沉的人生況味。該書1995年獲中國作家協會莊重文文學獎。
熊正良江西南昌人。1989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赴南昌縣岡上鄉插隊。后歷任南昌市郊電影院美工,南昌縣文聯幹部,南昌市文學院專業作家、創作室主任、副院長,《星火》雜誌副主編、主編。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隱約白日》、《閏年》、《別看我的臉》,小說集《紅銹》、《樂聲》、《誰在為我們祝福》、《我們卑微的靈魂》等。小說集《紅銹》獲江西省政府優秀文藝成果獎,中篇小說《紅河》、長篇小說《閏年》分獲第一、二屆江西《穀雨》文學獎,中篇小說《蒼蠅蒼蠅真美麗》獲第三屆《穀雨》文學特別獎,中篇小說《我們卑微的靈魂》獲《人民文學》茅台杯優秀作品獎。獲1995年莊重文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