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溪古道
澄溪古道
澄溪古道位於浙江省金華市。
位於磐安縣胡宅鄉橫路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後裔的聚居地。村外一公里處,有一溪,因其水質澄清明澈,名為澄溪。溪中游魚悠悠,水聲潺潺。溪上跨一古橋,名曰“太平橋”。曾有人賦詩:“清澈澄溪萬古春,一灣一曲一橋新。”
澄溪古道就在橋的另一頭,七八尺寬、300餘米長。古道兩旁,山峰聳峙,茂林修竹,夾道成蔭;松濤陣陣,聽濤忘而久坐;竹影婆娑,望影思則駐行。路旁數棵高大的古松,已有數百年歷史,給古道增添了幾分歲月滄桑之感。行走道上,鳥聲啁啾,路人聞而忘卻疲勞。
《玉峰周氏宗譜》內有一段有關澄溪嶺古道的記載:“澄溪古道———澄溪嶺,嶺分上下,中有百米坦道,建有集福庵與路廊,供行人休息,嶺旁有數百年古松和修竹茂林,為行人遮擋炎日酷暑。嶺下即澄溪古石橋,與古道相映成趣……千百年來,玉山居民百姓、商旅行人,均由此嶺過往。”
生活必需品油鹽之類皆從此背扛而入。
古道大部由烏石鋪砌而成,其中那個一段均是由白色長條石壘疊而成,
每塊條石長八尺,寬一尺半,高四寸,重近千斤,凡六十餘級,整齊劃一,氣勢非凡。
村中老人介紹,上世紀上半葉橫路村有村民叫周坑老,據說他結婚10年,妻子不孕。
30餘歲始得貴子,卻不幸夭折。算命先生說他前世罪孽深重,須鋪石路百丈,踏道(石階)百步,方得有嗣。
坑老深信不疑,立志鋪路修橋,廣行善事。從此他五更起,三更睡,在村口鋪路6年,終於如願。
1947年,老年的他開始了修築澄溪嶺踏道的工程。在他的帶動下,全村人熱情捐錢納糧、助工出力。
可是橫路村在1942年慘遭日寇燒殺搶掠,村莊毀壞殆盡,生產生活剛開始恢復,條件異常困難。為了方便行人,造福子孫,
一個當時百餘戶人家的村子竟在兩年間為此募集巨額錢糧,出工不計其數。尤其是周坑老,白天出工,晚上走家串戶,
安排人手,自家農田荒蕪糧食歉收卻置之不顧。兒子多次勸說無效,終於有一天,平時孝順的兒子居然動手打了老父兩個耳光。
但這也只是換來這位執著的老人的淡然一笑,他仍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修路大業之中,並因此積勞成疾而逝。